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效果。方法对比分析产科剖宫产组与顺产组新生儿窒息采用ABCDE新法复苏程序的抢救效果,比较剖宫产与顺产组两种分娩方式发生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出生后1min内评分及复苏后(出生后5min内评分)效果与预后评估等。结果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轻度窒息率明显高于顺产组(P〈0.01),重度窒息及复苏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效果与预后均较理想,两组抢救成功率均100%,病死率均为0。结论剖宫产比顺产有更高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与顺产的新生儿复苏效果均达100%,说明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强化培训,开展ABCDE新法复苏措施,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病死率,提高复苏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闫慧云 《当代医学》2013,(26):89-90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别采用旧新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旧法复苏方法:仅助产士、产科医师参与抢救。新法复苏方法: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儿科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均需要全程参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出生所有新生儿1500例为旧法复苏组;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出生所有新生儿1850例为新法复苏组。结果旧法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27%、重度窒息率1.07%、窒息病死率0.20%,新法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81%、重度窒息率0.43%、窒息病死率0.11%。各项指标差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与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使用新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效果。方法:对实施ABCD新法复苏措施的B组和实施兴奋呼吸中枢为主的旧法复苏措施的A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围产儿死亡率。结果:新法复苏的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及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旧法复苏组(P〈0.01)。结论:新法复苏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是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产科合作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妇产后出血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择1999年10月至2004年9月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866例为对照组;以2004年10月起实施儿产科合作至2009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1 715例为观察组.比较儿产科合作实施前后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儿产科合作实施后新生儿窒息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或P<0.01);产妇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儿产科合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病死率、HIE发生率及产妇产后出血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的相关因素以及推行新的复苏方法对围生期窒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06年在我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资料,探讨性别、双/多胎、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与出生窒息的关系。结果1996年开展新法复苏后窒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窒息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但病死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多胎儿窒息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就越高;阴道助产儿窒息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儿,但病死率与分娩方式无关。结论新法复苏技术的应用能降低轻度和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围生期窒息率与性别、双/多胎、出生体重、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有关,但窒息儿的病死率不与性别、分娩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如何运用新生儿复苏教程进行重度窒息抢救以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方法 按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均采用新生儿复苏教程(NRP)的复苏方案,即ABCDE复苏方案,A组(n=29)重度窒息儿经过初步复苏、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后仍需气管插管抢救时请麻醉师插管抢救;B组(n=35)由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和气管插管术的儿科医师提前进产房或手术室陪产,重度窒息儿娩出立即由儿科医师气管插管抢救,对于0~1分极重度窒息儿,ABCD四步同时进行.结果 两组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整正确地认识新流程图、加强人员、器具管理和准备是正确运用新生儿复苏教程进行重度窒息抢救、提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重视新生儿重度窒息最恰当和有效的复苏方法。方法:对娩出时重度窒息儿采用适时快速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的不同复苏方法,总结分析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复苏后的并发症。结果:气管插管组较对照组重度窒息病死率显降低、5min内复苏成功率高,复苏成功所需用药、措施以及复苏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重度窒息儿及时气管插管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法复苏技术对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方法将2007年1-8月份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120例,应用新法复苏技术为观察组。选择199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037例未应用新法复苏技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5min效果评价。结果采取新法复苏技术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法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抢救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216例新生儿窒息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71例,死亡22例.对照组245例新生儿窒息应用传统复苏技术抢救,其中重度窒息89例,死亡38例.结果 新法复苏技术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应用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从12.64%降至8.26%.结论 新法复苏技术是降低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和预防脑损伤的有效干预措施,是适合各级医院应用的适宜技术.  相似文献   

10.
周娟  成小玲 《吉林医学》2014,(17):3813-3814
目的:探讨在产房实施新生儿规范化复苏管理的效果,寻找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产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将2001年~2012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新生儿窒息率、重度窒息死亡率和早期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新法复苏组较旧法复苏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重度窒息率和早期死亡率下降;观察组较新法复苏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早期死亡率进一步下降,重度窒息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在产房实施新生儿规范化复苏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死亡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新生儿早期死亡,提高医疗质量,规避产房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由于缺氧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循环障碍,致使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及主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表现。新生儿窒息当今仍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产、儿科进一步合作,产科技术和宫内监护的进展,儿科复苏技术的改进及新法复苏的推广,使窒息产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窘迫的延续,是造成新生儿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复苏成功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志。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产科质量,我院自2000年9月开始研究改进以往的新生儿复苏术,提高了重度窒息儿复苏抢救的成功率,缩短了复苏时间,降低了窒息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对应用此项技术前后的重度窒息儿的复苏效果进行对照分析,以阐明此项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产程中由于缺氧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循环障碍,致使氧和二氧化碳交换不足及主要脏器血流灌注不良所致之表现。新生儿窒息当今仍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由于产、儿科进一步合作,产科技术和宫内监护的进展,儿科复苏技术的改进及规范复苏方法(新法复苏)的推广,使窒息产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新法复苏与降低围产儿窒息死亡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法复苏与降低围产儿窒息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据新生儿窒息复苏在不同时期将资料分为以产科为主、产科为主和产儿科合作、儿科为主和产科合作三组 ,比较三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三组新生儿窒息的总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两两对比 ,P均 <0 .0 5。结论 不同的产儿科合作模式对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以儿科为主、产儿科密切合作的模式最理想 ,是降低围产儿窒息死亡率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值得临床推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复苏方法对重度窒息儿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993年8月至1998年8月收治的现存活重度窒息儿进行随访,随访年龄为4岁-8岁。结果:新法复苏组(28例)中有1例脑瘫,余智能均正常,伤残率为3.6%旧法复苏组(21例)中有3例脑瘫和1例癫痫,伤残率为19.0%。结论:提倡和普及新法复苏是减少重度窒息儿伤残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辛晓莉 《重庆医学》1999,28(6):452-453
新生儿复苏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其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军。因此需不断改进复苏方法,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我院自1990年起,实行儿科医生进入产房,产儿合作,以ABCDE作为复苏方案,开展新法复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选择1988年1~12月我院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病例219例作为旧法复苏组(以下简称旧法组),1998年1~12月的新生儿窒息病例136例为新法复苏组(以下简称新法组),分析两组窒息的发生率,窒息主要原因、窒息复苏方法和恢复时间,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2结果2.1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扈志银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2):1803-1803,1745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和导致智力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中窒息原因占25%-50%。近年来由于新法复苏的推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逐渐下降,而窒息复苏后的及时监护治疗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到目前为止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恢复期治疗尚缺乏理想的方案。近年来,我院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中,儿科医师24小时进产房,加强产儿科协作,重症儿及时监护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产科共出生新生儿3279例,其中窒息儿468例,窒息发生率14.27%。轻度窒息398例,重度窒息70例,死亡20例,病死率4.2%。窒息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报道平均水平(9%)。本文分析了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防治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是加强产前监护与产时管理,重视产科儿科合作,提高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此来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与生命质量。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新生儿窒息案例,其中在3~6月期间本院采用传统的复苏技术,视为对照组,6~9月采用了新法复苏技术,视为实验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重度窒息以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对比,以此来反映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重度窒息以及死亡率的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研究结果,可以预见新法复苏在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活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窒息死亡率,同时也可以改善脑损伤的影响,提升新生儿的康复水平,为其今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1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原因和新法复苏抢救体会。结果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多样,采用新法复苏可提高重度窒息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手段,新法复苏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