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者30例(VATS组),同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者30例(开胸组),比较两组手术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及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手术时间、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站数、清扫淋巴结数量及住院总费用相近;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胸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VATS组优于开胸组,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性、手术效果均不逊于开胸手术,且全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痛苦少、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盛京医院早期肺癌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对二者的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总有效率达到58.1%,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与传统的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方法相比,可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能够有效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少转移和复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肺癌常使用开胸肺叶切除术,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式,但术中所作切口较大,组织损伤重,不利于预后恢复,因此术后死亡率依然较高。随着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新型电视胸腔镜(VATS)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优势为胸壁小切口入路,组织损伤轻,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感觉较轻,具有良好疗效,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逐渐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到2011年接受肺叶切除的180例NSCLC患者,其中9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总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completel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c-VATS)治疗肺部疾病的可行性、近期疗效,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全胸腔镜肺叶切除31例(c-VATS组),随机选取42例开胸肺叶切除(传统开胸组)作对照研究,观察手术时间、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术中失血量、术后胸液量、胸引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指标。结果 c-VATS组中转开胸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c-VATS组在术后并发症与清扫淋巴结方面与开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前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胸引管带管时间、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后者。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06-01至2019-09-30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38例)、B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6例)、C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施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90例患者。45例接受微创手术,45例接受开放手术。观察术后72h内急性疼痛和术后1、2、3、6个月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 h、6 h、12 h、24 h、48 h、72 h急性疼痛评分方面,微创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疼痛持续1、2、3、6个月时的发生率均较开放手术组低(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术后急、慢性疼痛方面均存在优势。术后慢性疼痛与早期急性疼痛的程度和处理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肺段切除组(34例)和肺叶切除组(41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留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抗生素运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均低于肺叶切除组,但手术时间长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d肺段切除组患者VAS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FVC%、FEV1(%)、MVV(%)高于肺叶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3个月患者生理机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的评分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随访研究中2组患者复发率、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肺段切除减少肺功能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L)与常规肺叶切除(OL)的效果和成效差异。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年至2016年11月门诊和急诊的289例肺叶切除患者,搜集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出院转归、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和总费用等。对数值变量和有序分类变量采用非参数的Mann-Whit-ney U检验、对无序分类变量采用Yates修正的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住院时间TL组少于OL组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TL组抗生素治疗使用天数少于OL组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TL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小于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01)。两种方法出院1个月内门诊抗生素金额以及将其包含在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效果方面,切口等级OL优于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引流总量,TL小于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出院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 结论T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叶切除术手术方法,与OL相比,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天数,出血量少,术后引流总量少。总费用以及出院1个月之后的门诊抗生素费用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作为早期肺叶切除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圣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6,(11):2083-2085
目的探究肺癌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康复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为对照组,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全腔镜下两孔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少,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减轻,安全性好,且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对早期肺癌患者肺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的影响。方法14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患者意愿,以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其中67例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另外79例实施全腔镜肺叶切除术(全腔镜组)。对两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全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胸组(P<0.05),但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要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淋巴结清除个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w,两组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明显下降,但全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在术后1年,两组肺功能已基本达到术前水平,且组间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肺癌症状量表(LCSS)得分和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全腔镜组LCSS得分较开胸组明显降低(P<0.05),FACT-L得分较开胸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1年,LCSS得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CT-L得分均达到术前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1年,组间在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均可达到满意效果,在远期预后上效果相当,且全腔镜方案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3.
正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surgery,VATS)已成为胸外科的主流手术方式[1-2],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并无标准的手术入路,常用的有四孔法、三孔法、双孔法等[3]。随着技术的发展,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科自2014年6月开展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至2016年6月共行单孔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106例肺癌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开胸切除术治疗,研究组53例患者予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除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及上肢活动受限等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方法 61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及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5、7 d观察组PCT、h-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有效改善患者PCT及h-CRP水平,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胸外科施行的2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患者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及术后重大并发症.术中中转开胸2例,术后引流量150~450 ml,平均260 ml,术中失血量平均190 ml,平均住院日12天,手术中淋巴结清扫4~16个,平均10.5个,回访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对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19.
孙照明 《山东医药》2013,(41):59-61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0例和开胸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P均<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两组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生存率比较,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例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并与86例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无围手术期死亡。单操作孔术中出血量少于多操作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和多操作孔组手术时间、术后第2天胸管引流量、术后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组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5/42)和12.8%(1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单操作孔术后第1、3、5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多操作孔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术中较常规多操作孔胸腔镜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及术后并发症降低,是胸腔镜微创化可供选择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