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疔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胃癌是指病变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病变的范用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4%~96%。1994年日本Kitano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经过1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已经成熟,它与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相当,2004年日本胃癌协会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以下3个方面:①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术式和适应证;②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根治性评价;③我国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直径<0.5cm 的早期胃癌为微小胃癌.其诊断方法仍主要依靠 X 线双重对比造影,内镜下肉眼观察、活检、染色,及人群普查.其形态学改变以早期胃癌分型为基础,分为Ⅰa、Ⅰb、Ⅰc 3型。为争取胃癌有更高的术后生存率,人们的注意力已集中到微小胃癌的研究上,其诊断率也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1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邱荣星,张建国为不断加深对早期胃癌的认识,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现对我院近10年发现的14例早期胃癌作临床病理分析。材料和方法对14例早期胃癌病史,病理切片复审及调查预后,其中11例胃切除标本被采取连续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  相似文献   

4.
胃癌序贯筛查实施现场胃癌患者术后生存分析—11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胃癌序贯筛查法实施后手术治疗对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参加胃癌序贯筛查的人群及作为对照的非筛查人群中发现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筛查组27例,非筛查组40例,自1987年随访至1997年,详细记录其生存时间等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筛查组患者术后5年及10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非筛查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5年生存率:73.0%比34.5%,P<0.05;10年生存率:69.0%比0,P<0.05)。筛查组早期胃癌患者的比例亦明显高于非筛查组(63%比5%,P<0.05)。结论:实施胃癌序贯筛查可以探查出更多的早期胃癌,手术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思路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晚期进展性胃癌,目前尚缺少确有成效的措施,手术、化疗、放疗虽为主要的治疗手段[1-4],但难以预防和控制其转移复发,一般手术后1 a~3 a内复发率极高,多发生远处脏器或腹腔淋巴结转移,甚至产生癌性腹水或全身广泛转移,文献报道Ⅲ~Ⅳ胃癌以姑息或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11.3%~22%,为此,研究如何提高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率,减少或阻止癌肿复发,是目前医学领域中最迫切的临床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探索提高疗效的途径、思路和方法,研究抗癌肿的战略、战术,抑制或消灭残余癌细胞复活繁殖,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作者根据文献报道与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晚期胃癌治疗必须采取内外科、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但问题是在于中西医药如何在理论上结合、手术、化、放疗、免疫疗法与中医药又如何有机结合,而不是单纯的中西药物结合,而是要达到取长补短,增效减毒,发挥中西二法的共同优势,既能发挥药物的协同抗癌作用,又能提高和调动机体抗癌免疫功能和内在抗癌能力,这样方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青年人胃癌的内镜病理与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0 引言胃癌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好发年龄在50岁~70岁.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有关青年人胃癌的报道日益多见.1992-01/1999-12我院收治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青年人胃癌(≤30岁)44例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男13例,女31例,男女比例1:2.1;年龄12岁~30岁,平均26.0岁.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15d~6a,平均10.2mo,其中6mo 以内25例(56.8%).临床表现以上腹疼痛(86.4%)、纳差(61.4%)、消瘦(52.3%)及梗阻(47.7%)为主.本组病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其中内镜误诊为溃疡病3  相似文献   

7.
胃镜普查及随访对老年人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通过老年人进行胃镜普及及随访,提高老年人胃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结合每年查体对3048例60-93岁老年人进行胃镜普查,胃镜随访2034例,随访率为66.7%。结果 共检出胃癌92例,检出率为3.0%,其中早期胃癌58例,占63.0%;胃镜随访中检出早期胃癌39例,占随访检出胃癌49例的79.6%。胃癌、早期胃癌的手术切除率为88.9%及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91.9%和96.3%。胃镜检查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97%。结论 开展胃镜普查及随访是提高老年人早期胃癌诊断率及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直肠癌术后不同方法、不同途径化疗用药对患者的生存及愈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手术及化疗禁忌证的直肠癌患者103例,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于术中分别置腹腔引流管和髂内动脉化疗泵,自术后d5开始将5-FU750mg,DDP60mg~80mg,MMC6mg~10mg、地塞米松10mg~20mg,2%利多卡因10mL~15mL等溶于生理盐水1.5L~2.0L中,自腹腔引流管注入,1次/d连用3d~5d.并于术后1mo将5-FU500mg,MMC6mg自化疗系注入,1次/wk,连用4wk为一疗程,休息10mo后重复.对照组51例,术后常规行静脉辅助化疗,方案同实验组化疗泵用药.结果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实验组治疗期间造血系统抑制及消化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实验组有2例局部复发(3.8%),5例发生肝转移(9.6%);对照组9例局部复发(17.6%),13例肝转移(25.4%);实验组3a生存率78.8%(41/52),5a生存率69.2%(36/52);对照组3a生存率60.8%(31/51),5a生存率49.0%(25/51),以上各种指标经X平方检验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术后腹腔灌注加髂内动脉置泵化疗对减少直肠腔术后复发、转移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性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癌的内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男性占第二位,女性占第三位,我国早期胃癌占其手术治疗总数平均仅占10%左右,四分之三患者就诊时已属进展期胃癌,其术后5年生存率仅30%~40%左右.对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应选择以下内科治疗①化疗化疗取得一些新进展,主要有术前、术中、术后化疗、腹腔化疗、腹腔温热低渗灌注化疗、腹腔免疫化疗、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和超选择胃左、胃右、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及栓塞化疗.静脉化疗EAP报道有效率可达52%.②放疗胃癌对放疗不甚敏感,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和粘液腺癌,不过,未分化、低分化、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放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放疗,主要采用钴或直线加速器产生γ射线进行外照射,多提倡术前及术中放疗.③生物治疗代表性的有单细胞因子和多细胞因子疗法,IL-2/LAK疗法、TIL/IL-2疗法、单细胞抗体导向抗胃癌疗法、胃癌疫苗、主动性特异性免疫疗法及基因治疗.作者率先在国内(1991年)采用CDDP+TNFα腹腔内免疫化疗78例胃癌术后伴腹水患者,对腹水有效率为78.3%.④营养治疗胃癌患者营养不良,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是决定其存活的关键,静脉高营养及胃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生活质量.⑤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等采用化疗与中药扶正抗癌冲剂治疗Ⅲ~Ⅳ期368例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达73.8%,中位生存期为54.8mo±3.18mo,明显高于单纯化疗.通过中西医结合达到治疗胃癌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癌术前分期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治疗趋向于个体化,对不同分期胃癌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合理的术式依赖于准确的术前诊断.CT是常用的诊断方法,为评价CT对胃癌分期的主要因素: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我们将术前CT观察结果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比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09/199809我科收治胃癌231例,对112例术前进行了CT检查.其中男78例,女34例;早期癌9例,进展期癌103例;贲门癌31例,胃体小弯癌35例,胃窦癌42例,胃大弯癌3例,胃底癌1例.8例明确为晚期癌未手术,7例手术…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下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下手术吴涛姜波健综述涂长龄审校当今,治疗早期胃癌仍采用标准的胃切除伴D2淋巴结清扫,但术后易造成残胃运动障碍、倾倒综合征、小肠运动障碍以及残胃癌的发生。近年来,在详细分析胃癌切除标本的组织学特征和长期的随防结果后,已对如此大范围手术的...  相似文献   

12.
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10+a来对胃癌早期诊断的研究已进入了新阶段,除影像、内镜、细胞学等检查手段外,并已深入到胃癌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领域,采用多种新技术如免疫络化、单克隆抗体、基因及基因产物表达的检测,以预测和研究癌前病变癌变的倾向,作为早期和超早期诊断的手段并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研究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的估计,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治疗方面除手术、化疗、放疗外,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胃癌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回胃癌早期诊断回.回胃癌癌前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述各型早期胃癌影象学表现的特征性.方法随机选取经病理证实,胃低张多相钡剂造影资料完好的隆起型(Ⅰ型)和凹陷型(Ⅱc型和Ⅲ型)早期胃癌各15例,对照分析术后病理标本与双对比图象,提出早期胃癌及隆起型、凹陷型早癌三者的共有X线表现,以探讨X线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充盈相或双对比相中显示胃壁局限性张缩异常、腔壁平直、内凹、毛糙、复线征等表现,有助于早期胃癌的发现.隆起型(Ⅰ型)早期癌病变正面观大多呈半球型、平皿型,≤2.0 cm,隆起肿块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或呈颗粒样改变;切线位时病灶大多呈山田Ⅱ型和Ⅲ型,隆起肿块基底部胃壁内凹.双对比相上凹陷型早期癌(Ⅱc,Ⅲ型)其病变的边缘凹面向外,不规则形态的凹陷边界清楚者常为分化不良或低分化癌,反之则为分化较好或高分化癌;Ⅱc型癌凹陷病灶通常浅而大,Ⅲ型癌则凹陷较深;正面观凹陷表面可呈现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的颗粒样改变,为增生的癌组织残留或再生的粘膜上皮所组成;凹陷病变周围纠集的粘膜皱襞可呈锥状、杵状、中断和融合等;癌性皱襞更具有粗细不匀及阶梯样改变的特性,可与良性病变的粘膜纠集鉴别.结论良好的胃双对比检查能较客观地反映胃癌的大体病理形态,在早期胃癌病例的发现和诊断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和有关因素,提高患者就诊意识,使医师在胃癌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1974-1997年间,病理证帝的早期胃癌193例,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152例,另41例中途失访,早期胃癌诊断依国际通用标准:切除胃标本,胃癌组织浸润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管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结果:152例早期胃癌,其中150例术前确诊胃癌,2例因溃疡手术,152例术后病理诊断,黏膜内癌51例,浸润黏膜肌层49例,浸润黏膜下层52例,伴淋巴结转移10例,81例用5-氟尿嘧啶治疗,因胃癌复发死亡5例,其他原因死亡例,140例健在,术后5年生存率为98.1%,>5-≤10年生存率为96.4%;>10-≤15年生存率为93.5%,>15-≤20年的15例患者中14例健在,1例因其他病死亡,>20-≤25年9例均健在,>25-≤30年1例,健在,结论:虽然本组收集研究的早期胃癌仅152例,但可以看出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很高,如术后15年内不复发或转移,便进入生存率的安全阶段。  相似文献   

15.
郑雄  胡梅洁  李健  刘进进  马瑾 《胃肠病学》2010,15(3):151-153
背景: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的: 探讨色素内镜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08年1月~2009年7月普通内镜检查示可疑胃黏膜病变者115例,比较普通内镜和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结果: 病理检查示,炎性增生27例(23.5%),胃溃疡57例(49.6%),早期胃癌15例(13.0%),进展期胃癌15例(13.0%),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例(0.9%)。色素内镜的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均略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对86.8%,P0.05;80.0%对66.7%,P0.05)。结论: 色素内镜可增加病灶清晰度,有提高总体诊断符合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的趋势,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待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或第二位,占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胃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达85%~90%以上,但进展期胃癌总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10%,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目前胃癌发现时多处于进展期,因此胃癌的治疗棘手,依然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布广泛,主要位于哺乳动物多种细胞表面,EGFR的高表达不仅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肿瘤内及周围血管生成、肿瘤细胞黏附、侵袭和转移作用,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多篇文献报道EGFR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阴性或低表达,而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EGFR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前景已被普遍看好,对其研究也较为成熟,许多药物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等已用于临床,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例,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以上。大量研究表明,进展期胃癌即使经过手术治疗,5年内的生存者也仅为20%,但是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关键。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可在胃镜检查时进行胃黏膜表面的活组织成像,对活体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快速可靠的诊断工具。本文从CLE的工作原理、显影剂、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早期胃癌中的诊断应用以及前景展望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响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胰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对伴有门静脉、肝转移者是否行扩大根治切除尚有分歧.本文就外科切除范围、手术方法、外科治疗适应证以及远期疗效作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近6a来收治46例按美国癌肿联合委员会(ALCC)的TNM分期标准晚期胰头癌住院患者,选择性剖腹探查33例扩大根治30例,其中27例合并门静脉浸润转移部分切除2。~4ctn吻合9例,门静脉右侧壁梭形切除缝合修补10例(有5例浸润转移)、肝左外侧叶孤立性及l—3枚小结节转移的肝左叶、肝段及楔形切除8例.男14例,女13例,年龄42岁~67(57±9.4)岁.术后均经病理切片诊断证实并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转移,采用改良术式问置空肠Y形重建消化道和门静脉血管重建.结果本组扩大根治切除率占剖腹探查的90%,术后均无胆。胰瘘、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平均住院24d.临床治愈出院,术后至今生存16例,死亡11例术后1mo~36mo经X线胃肠吞钡透视随访无回例钡剂进入间置空肠拌,亦无Y拌综合征及胆道送行感染和胆汁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2a存活率为51%(14/27),最长达4a~5a者5例.讨论①胰头癌并门静脉及肝转移外科治疗适应证为:原发病灶及门静脉浸润转移部分可以完全切除;肿瘤与后腹壁未固定以  相似文献   

19.
抑癌基因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新华 《山东医药》2007,47(19):50-5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TEN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PTEN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阳性表达面积、强阳性表达面积,分析与病理参数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表达水平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胃癌组织PTEN表达阳性率、阳性面积、强阳性面积均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胃癌组织PTEN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肿瘤分期明显相关,术后3、5 a生存率低表达者明显低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PTEN基因表达低下或丢失与胃癌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术后生存率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病变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前病变研究的进展及展望李春启,刘为纹(北京空军总医院消化科100056)我国每年死于胃癌者达16万人,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差,而早期胃癌经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极为重要。大量资料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