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放射防护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讨职业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中如何正确计算出有效辐射防护厚度,有效保护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真正做到辐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评价规范,通过屏蔽计算和分析,对医用X射线和工业探伤用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工业X射线探伤计算,运用GBZ117-2006《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能满足实际防护需求,医用X射线机防护评价中的防护计算引用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26-2012《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EF)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实际检测结果比标准有差异。结论 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可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了要求,确保了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接受的个人辐射剂量低于年剂量和剂量率控制目标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线机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及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对某三甲医院DSA介入治疗室进行放射卫生调查、现场检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评价。结果DSA机房周围辐射水平0.15~0.17μSv/h,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机房防护设计、机房屏蔽防护、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应急响应和安全防护措施合理有效。结论该DSA介入诊疗建设项目属于放射性危害一般类,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机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预防和控制职业放射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依据GBZ/T 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进行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对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DSA设备的机房防护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合理有效,周围辐射水平均在0.12~0.16μSv/h,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对38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22 m Sv/a;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为"可继续从事原射线作业"。结论该DSA机建设项目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某医院新建X射线机房职业危害放射防护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传染病医院新建X射线机房职业病危害进行放射防护评价分析,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方法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及评价要求,对收集该项目的基础资料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原始设计布局基本合理,但是屏蔽防护不符合放射最优化。建设方根据放射防护专家意见对防护设施重新拟定了屏蔽设置。结论重新拟定的新建X射线机房职业病危害的放射防护设置,满足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之规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08—2009年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的正式运行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市6个建设项目(改建2个,新建4个)的选址和机房在建筑物内的布局合理,机房工程屏蔽设计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基本满足放射防护要求,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内容不够完善。结论该市6个新(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强自主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自贡市工业X射线探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评价规范,通过屏蔽计算和核实、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工业X射线专用探伤室的设计、设置基本合理,防护措施有效,符合放射防护的要求。结论工业X射线探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效果评价工作的开展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规范建设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市(县)乡镇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机防护工作现状,摸清防护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N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进行检测。结果机房面积合格率64.29%,机房改建合格率为44.44%,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监测点合格率为92.61%。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监测点合格率为58.80%。结论机房面积达不到要求的,机房内辐射剂量强度大;经电离辐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新建机房均达到国家机房建筑要求。未进行预评价的新建机房,均未达到国家规定机房建筑要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有待拼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昆山市周庄镇某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技术改造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的正式运行提供依据,同时发现项目中放射防护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方法按照GBZ/T181-200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及射线装置防护性能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机房在建筑物内布局合理;墙壁、铅玻璃、防护门等部位防护的铅当量均大于2 mm Pb;且各检测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0.2μSv/h,远低于国家标准,DR机的射线装置性能经检测符合WS 76-2011的要求;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满足工作人员及防护要求,但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及辐射应急预案不够健全。结论该技术改造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在放射防护管理及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上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医院移动C臂X线机手术室改建项目放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放射防护设施符合国家有关要求,从而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对改建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对手术操作位置和观察窗、操作台、机房门、四周墙体、相邻房间等周围环境X线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手术操作位置X射线辐射剂量400μSv/h,周围环境辐射剂量范围为0.07~0.15μSv/h,其结果符合GBZ 130-2013《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标准》的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放射危害的防护设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医院放射防护效果,为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及公众的受照剂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防护监测规范》的相关规定,采用现场调查、监测的方法对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该院的放射防护管理措施基本符合相关要求,X射线摄影机、透视机、CT机机房的工作场所及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院所用的放射防护措施能有效控制职业症的发生和公众的受照剂量,并且在现有基础上还应注意保证仪器、技术路线均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