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人自控镇痛 (patiant controlldanalgesia,PCA) 是通过静脉输液管或硬膜外导管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病人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 通过按压 PCA上的按钮, 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 以达到镇痛目的.此法能安全迅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2.
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自控镇痛(patiant controlldanalgesia,PCA)是通过静脉输液管或硬膜外导管接置有镇痛药物的自控注射泵。病人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通过按压PCA上的按钮,自行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以达到镇痛目的。此法能安全迅速缓解疼痛,深受病人欢迎。但由于病陪人缺乏对PCA泵的正确认识和护士缺乏专职业务培训,影响PCA泵的正确使用和使用的安全性。为此,我们在广泛调查临床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病陪人的情况与护士学识水平及现状,我们制定出一整套病陪人标准健康教育、护士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2004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使用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充分认识年龄、心理特征、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实施健康教育,加强心理护理。认为要全面了解术后自控镇痛的利弊,充分认识影响镇痛效果的因素,加强术后镇痛的科学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镇痛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自控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10年7~12月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480例,分别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0例镇痛泵使用患者,镇痛有效率为9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除﹤18年龄段与18~30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护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病人自控镇痛法(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简称PCA)是70年代提出来的,由于近几年微电脑与现代医学的紧密结合,使PCA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加强,即术后病人根据自己的镇痛需要自我控制给药的时机和剂量,使体内的镇痛药物浓度处于最低有效浓度,从而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2006年12月~2007年7月,我院为53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尿潴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2007年7月,我院为53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尿潴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6例,术前均无明显排尿困难,能下床活动,术后均应用自控镇痛泵镇痛以预防尿潴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泵(PCEA)与恒速静脉镇痛泵(PCIA)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使用自控镇痛(PCA)剖宫产术病人随机分成PCEA组40例和PCIA组40例,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观察两组镇痛效果、镇痛时间、尿潴留、术后首次尿自解时间及在镇痛泵管道脱落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A组镇痛时间、尿潴留、术后首次尿自解时间及在镇痛泵管道脱落情况与PCI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病人使用PCIA效果肯定,可延长镇痛时间、降低尿潴留发生率,镇痛泵管道不易脱落,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9.
用自控镇痛泵治疗胸、腰部带状疱疹 5 1例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自控镇痛泵在腹部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镇自控痛泵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止痛疗效.方法 对114例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进行镇痛效果、并发症观察.结果 本组患者腹部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效果满意.有99例(86.9%)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6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但患者的自我感觉及精神状态较好,无需特别处理.结论 镇痛泵在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矫东霞  关宁 《护理研究》2003,17(4):210-210
排尿是人体正常的机体反应 ,是人体排出毒素的途径之一。术后病人排尿因个人体质、生活习惯、输液量、手术大小、麻药用量、痛阈高低而有一定差异。应用静脉自控止痛泵可以降低人体的敏感度 ;提高痛阈 ;减轻病人的痛苦。应用的药物多以阿片类药物为主 ,所以更易增加尿潴留的发生率。为此我们对 4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的排尿时间做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42例病人均为我院手术室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间的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使用静脉自控止痛泵组 ,共 2 2例 ,其中男 12例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接受胰岛素(INS)治疗糖尿病(DM)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用方便抽样对照法,对44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集中指导、个别辅导及鼓励自学等方式,应用指导、疏导、安慰、鼓励和帮助等方法,以增强患者自我护理的自信心为目标的综合干预措施2 w,每例均于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自我效能的问卷评分.结果44例患者干预后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集中培训、个别辅导和患者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和注重理论、实践与心理支持相结合的方法是提高接受INS治疗的DM患者自我效能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手术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杨晓玲  薛海艳 《护理研究》2003,17(10):582-582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 ,常使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引起病人生命体征及情绪的变化[1] ,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现对 80例手术病人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 ,改善了病人的焦虑程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普外科住院病人 80例 ,其中 ,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5 0例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15例 ,甲状腺腺瘤切术 15例。年龄 2 1岁~ 75岁 ,平均年龄 5 2岁。1.2 评定量表 选用汉密顿焦虑量表[2 ] ,此表主要用于评定神经症及其他病人的焦…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不仅镇痛效果肯定,而且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我院自1997年4月以来将英国佳士比公司生产的9300型病人自控镇痛泵(patientcontroledanalgesia,PCA)用于150例术后病人,镇痛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50例...  相似文献   

15.
16.
自控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张晋萍 《护理研究》2003,17(12):705-706
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 ,通常采用间断肌肉注射止痛药物进行镇痛 ,效果不确切 ,且常发生并发症。由于惟恐镇痛药物过量或成瘾 ,70 %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 ,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 ,严重影响产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按需哺乳。为此 ,对剖宫产术后病人实施自控镇痛泵镇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评估量表,以方便抽样方法调查139例门诊随访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普遍低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注重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设计和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促进项目,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贾芸龚婷  桑末心 《现代护理》2005,11(19):1586-158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和自我管理评估量表,以方便抽样方法调查139例门诊随访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普遍低下;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尤其注重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设计和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促进项目,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在肺结核出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6月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住院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出院后进行每周1次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恢复情况、遵医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照组患者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访。疗程结束时以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出院随访的效果。结果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肺结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hort-term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 known seizure disorder who have a seizure, are evaluated by out-of-hospital care providers, and refuse transport.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study conducted over a 15-month period. Philadelphia Fire Department paramedics contacted a medical command physician whenever they encountered a patient with a known seizure disorder who had had another seizure and was refusing transport. After confirming that the patient had the mental capacity to refuse care and understood the associated risks, the physician recorded the patient's name, address, and telephone number. Beginning three days later, a registered nurse attempted to reach the patient by telephone and administer a brief questionnaire about his or her medical outcome. Patients not reached by telephone were sent a certified letter. The names of patients lost to follow-up were compared with medical examiner records to confirm that they had not di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RESULTS: Of 63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study, 52 (82.5%) were reached in follow-up. Of these, three (5.8%) had another seizure within 72 hours and recontacted 911. One of these patients (1.9%) was hospitalized. Twenty (38.5%) patients contacted thei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There were no deaths, including patients lost to follow-up. CONCLUSIONS: Most patients (94.2%) who were evaluated by out-of-hospital care providers for a seizure and refused transport had no further seizure activity in the subsequent 72 hours. However, because there is a risk of recurrence, out-of-hospital care providers and medical command physicians should ensure that patients understand the risks of refu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