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肝炎的生化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将18例缺血性肝炎生化特点与23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生化特点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肝炎生化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生化特点有明显不同。缺血性肝炎病人LDH、BUN、Cr明显升高,而r-GT、AKP、TBil则多在正常范围内;病毒性肝炎与之恰恰相反,r-GT、AKP、TBil、DBil明显升高,而LDH、BUN、Cr基本正常。结论 缺血性肝炎生化特点有其特殊性,籍此可以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鉴别,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病机制的进展,阐述了AIH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病理形态特点及缓解的病理诊断标准。AIH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为淋巴浆细胞性界面炎。急性加重或急性发病可呈现明显的小叶中心带坏死,这些病变中浆细胞成簇是诊断AIH的重要依据。肝穿病理形态有助于澄清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病。并介绍了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位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和病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表现,肝活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14例AIH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肝病理活检结果。结果 AIH主要影响女性,女:男为13:1,年龄28-66岁,伴有迁延性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异常,高球蛋白,高γ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肝炎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肝炎(IH)又称休克肝,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患者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休克肝患者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6.7±10.8)岁。患者否认肝病史,B超或CT无肝病影像学表现。原发病包括:4例心源性休克、3例神经源性休克、2例过敏性休克和2例失血性休克。休克持续时间1.5~26h。2例行肝活检术,2例死后3h内行肝穿刺术。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等特征,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按照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新修订的诊断标准,筛选77例AIH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肝组织学变化及治疗应答反应等。结果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上下,临床表现以腹胀、乏力、食欲不振和黄疸为主。肝功能表现为肝炎样异常。γ-球蛋白平均值为32.4g/L±9.8g/L,IgG为22.8g/L±3.0g/L,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74%的患者抗核抗体阳性,32%的患者平滑肌抗体阳性,52%的患者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26例患者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占65%),在重度患者则出现小叶性肝炎、玫瑰花结样改变、桥接样坏死等。按照IAIHG推荐的治疗应答标准,50例患者(64.9%)对免疫抑制治疗出现了完全应答,17例(22.1%)患者出现了部分应答,32例(41.6%)患者持续缓解。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好发于中年女性,外周血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患者易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学损害以界面性肝炎为主;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临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30例CMV性肝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结果 婴儿CMV肝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及伴发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CMV相关病毒检查阳性;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肝穿刺活组织光镜观察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淤胆等一般性损伤,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内病毒包涵体、巨细胞样肝细胞形成和局部"假腺管"样排列,电镜观察找到病毒颗粒.结论 CMV DNA和抗体检查对于婴儿CMV性肝炎的诊断应用有限,疑似病例的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CMV性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而以肝、心肌、肾脏、骨骼肌、胰腺和肺最多。组织中酶活力约比血清中高1000倍。所以少量组织坏死而释放的酶也能使LDH活力增高,LDH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肺梗死、某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目前常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诊断。缺血性肝炎是由于心衰、休克等导致的可逆性肝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IH),又称休克肝(Shock liver)、缺氧性肝炎(Hypoxic hepatitis,HH),是继发于低血压或休克而出现的肝脏急性炎症病变[1],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极其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肝炎患者36例的临床特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探讨老年人戊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老年人戊肝30例及非老年人戊肝22例作对照分析。结果在戊肝中,老年患者占265%。戊肝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老年人明显高于非老年人(分别为429%及172%,P<001)。老年人戊肝发热少见,淤胆症状常见,起病缓慢;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ALT)升高值较低,血清胆红素升高值更高,复常时间更长。结论老年人戊肝不少见,其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易发生淤胆,以黄疸型为主,且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重型患病率不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因病毒性肝炎住院的77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炎病因、血清病毒学特点、肝损害程度与孕期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病因:乙型肝炎多见,共72例(93.51%),有10.27%患者感染甲、乙或戊型肝炎病毒所致急性病毒性肝炎;肝损害程度:中度肝损害64例(83.12%),重度肝损害7例(9.09%),肝衰竭3例(3.90%);肝炎发作时孕期:妊娠早期16例(20.78%),妊娠中期49例(63.64%),妊娠晚期12例(15.58%);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TBil、白蛋白(Alb)、ALT、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以及在HBV DNA106IU/ml和HBV DNA≤106IU/ml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病毒性肝炎主要由HBV引起,多数引起中度肝损害,重度肝损害或肝衰竭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因此育龄妇女妊娠期须注意防治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铁与慢性肝炎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炎症分级(G)、纤维化分期(S)及分度(S)的相关性及血清铁的检测意义。方法对455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铁检测,并与肝脏生化指标、肝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分度做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分析轻、中、重度慢性肝炎血清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血清铁与ALT、AST、BIL呈正相关;而与CHE呈负相关;与肝脏病理指标中的G、S、D均呈正相关。血清铁均值随慢性肝炎程度的加重而增高。结论血清铁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病变程度,但特异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隐匿性乙型肝炎79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不同HBV抗体阳性而肝功能反复异常者的临床与肝组织病理进行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27例(34.2%),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59例(74.7%),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26.1,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慢性肝炎77例,其中大多数为轻中度损害,肝硬化早期2例;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BsAg阳性11例,HBcAg阳性32例。结论:①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②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肝损害,需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移植有效预防后,乙肝复发的临床规律、特点及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HD9年8月我院移植内科收治的16例确诊为术后乙肝复发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复发时间为术后4~48(21.2±13.2)个月。16例中有12例在服用拉米夫定8~46个月出现YMDD变异,2例肿瘤复发行化疗后乙肝复发,2例在服用拉米夫定2年停用后复发。临床类型包括:①纤维化胆汁淤积型肝炎1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②慢性肝炎15例,其中轻度慢性肝炎8例,中度慢性肝炎6例,重度慢性肝炎1例;病理诊断为轻、中度的分别有13、2例。11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相符,其中8例临床与病理均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4例伴BanffI-I级急性排异反应。3例伴轻度药物性肝损伤。早期抗病毒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多发生在移植术后2年内。YMDD变异是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主要原因,化疗亦易致乙肝复发。肝移植术后应长期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病毒载量高,临床表现及病理损害重。  相似文献   

14.
庚型肝炎临床和病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HG)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GVRNA;用庚型肝炎病毒(HGV)NS5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对22例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急、慢性庚型肝炎进行肝脏免疫组化。结果HG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以重叠HBV,HCV,HAV或HEV二重感染为主,占63.6%(14/22),单独HGV感染者占36.4%(8/22);HGV在肝脏内分布呈散在胞浆型。结论HGV单独感染者临床多呈隐匿性发病,症状轻,慢性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5.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按照“95方案”就我院1993~1998年5月经肝穿活检病理确诊的54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临床分型与病理分型及分型诊断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表明按“95方案”慢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278%,轻度、重度与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354%、9444%;中度慢性肝炎符合率仅40%。慢性肝炎中度与重度SB、A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TA的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TA是判断慢性肝炎病轻重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结论“95方案”比较科学和客观的反映了慢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但部分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及HBV隐匿性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104例,收集临床资料及血清。HBV基因组S、X、C区分别设计2套巢式引物,比较扩增效率,挑选扩增效率高的引物巢式PCR扩增,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者。隐匿性HBV感染者与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易感因素、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比较分析。检测出隐匿性HBV感染13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较其它不明原因肝病患者年龄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并且肝硬化比例明显高于后者。本组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中约有12.5%为隐匿性HBV感染。HBV隐匿性感染导致肝脏炎症,甚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ND AIMS: The defining of the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an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 overlap syndrome as a separate clinicopathological entity has been controversial and temporally and geographically subjective. METHODS: From 1979 until 2000, 227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IH, PBC or the overlap thereof were treated. Cases with genuine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were sorted out using close clinical follow up and serial liver biopsies. RESULTS: Of the 227 patients, 19 (8.4%) were diagnosed with the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They all cleared a score >10 for the diagnosis of AIH, and tested positive for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 during their courses. Long-term follow up with frequent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however, established the diagnosis of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in only two (0.8%) patients. The most powerful factor distinguishing AIH from PBC was acidophilic bodies in lobules that were detected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AIH than PBC or spurious overlap syndrome (39/46 [85%]vs 3/85 [4%], P < 0.001). It was more reliable than bile-duct lesions for the distinction of PBC from AIH. CONCLUSIONS: Although AIH/PBC overlap syndrome does exist, it is infrequent and needs to be diagnosed carefully using clos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ollow up to enable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探讨慢性未定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特征,采用多种血清学及组织学方法研究316例慢性未定型肝炎。并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作为对照。慢性未定型肝炎具有以下临床及病理特征。1、青年男性发病居多,无输血及输血制品史,无季节性及家庭聚集性。2、起病隐袭,无明显急性过程,肝病症状及体征少而轻。3、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且反复波动,4、肝组织炎症改变较轻,退行变明显,不同程度脂肪变性较为突出,该型肝炎可能系一种或一种以上未知肝炎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吴柳  叶军  张洁 《肝脏》2013,(11):735-73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测CHB合并NAFLD患者及CHB患者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ALT、AST、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检查结果,分析比较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 CHB并NAFLD患者腰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单纯CHB患者(P=0.02;P=0.044;P=0.009);而转氨酶水平及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者中约64%(32/50)伴随不同程度的肝脏脂肪变,其中体质指数高于24(肥胖数值)者占43.75%(14/32)。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脏脂变有较高比例,合并NAFLD的患者多数肥胖、血脂升高。应根据不同类型制定不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