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正辉  阮连国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6-1898
目的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辅以抗病毒、护肝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护肝治疗组(A组);抗结核+护肝治疗组(B组),观察肝功能情况。结果 B组ALT、AST和T-BIL、HBV-DNA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B组肝功能异常率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B组停药率高于A组,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轻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患者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抗结核治疗的停药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熙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42-1043
目的探讨不同乙肝治疗方法对于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保护作用。方法分析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肝功能情况,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抗病毒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比例以及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比例都明显低于预防性保肝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结论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于抗结核治疗的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保护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接受抗病毒以及护肝治疗的价值。方法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抗结核、抗病毒治疗,实验组则同时实施甘草酸二铵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HBV-DNA、HbeAg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结核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接受抗病毒、护肝治疗,对其肝脏损害程度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HBsAg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不同抗结核方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抗结核方案对慢性HBsAg携带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乙肝大三阳,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sAg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105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A[2HRZS(E)/4HR]、B[2HLSE/10HLE]、C[3LSE/9LE]3组,比较不同组别的肝功能受损率和近期疗效。结果 A组38例,肝功能受损率47%;B组40例,肝功能受损率20%;C组27例,肝功能受损率3%。A组肝功能受损率明显高于B、C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3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含R、H方案抗结核治疗,其肝功能受损率明显增高,而用3LSE/9LF方案者肝功能受损率小。3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临床上在抗结核药物的选择上应根据情况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8例)给予正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并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注射剂1.6 mg,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细胞明显下降(P〈0.05),而CD4+细胞和CD4+/CD8+明显上升(P〈0.0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在结核治疗中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拉米夫定组33例,强化期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2个月,巩固期服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7个月,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天1次口服;对照组35例,服用与拉米夫定组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HBVDNA。[结果]拉米夫定组肝损伤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40.0%(P〈0.01);拉米夫定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时,拉米夫定组患者HBVDNA为(3.1±0.3)lg拷贝/ml,对照组为(6.5±0.8)lg拷贝/ml。随访期间,2组间肝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拉米夫定可以减少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率和程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1例,观察6年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发生率为5.19%;大于60岁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1.64%,显著高于50~60岁组患者的5.36%和小于50岁组患者的1.48%(P〈0.05);男性患者肝癌发生率为6.5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2.67%(P〈0.05);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6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55%(P〈0.05);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3.82%(P〈0.05);HBV DNA≤1×104copies/ml患者肝癌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HBV DNA≤1×102copies/ml患者的3.68%(P〈0.05);ALT反复波动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76%,显著高于ALT未反复波动患者的4.40%(P〈0.05);对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3.81%,明显低于依从性差患者的7.5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未使用护肝药、HBV DNA低水平复制、ALT反复波动和对治疗依从性差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 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结果 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 U/L和(27.2±5.2) U/L,血清HBV DNA为(7.0±0.9) 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 DNA阴转为(2.6±1.0) 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 DNA无变化。结论 在HBV 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组30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LAM组28例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34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在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观察肝功能、HBVM以及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组与拉米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0%、53.6%和41.2%,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计分分别为7.0±1.1、7.7±1.2和7.8±1.3,联合组明显优于单用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1.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on liver function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liver function by two treatments of anti-tuberculosis. METHODS: Forty-seven TB patients with HBV infection and 170 TB patients without HBV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HPBE(S) and HLAMKO treatment groups. Liver function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once in 2 wk or monthly,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rate of hepatotoxicity occurred in 26 (59%) TB patients with HBV during anti-TB treatment, higher than that in 40 (24%) TB patients without HBV. Hepatotoxicity occurred in 66 out of 217 pati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ysfunction was 46.1% in HPBE(S)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HLAMKO group (12.7%) (P<0.01). CONCLUSION: TB patients with HBV should choose HLAMKO treatment because of fewer hepatotoxic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7例,给予传统治疗;B组31例,给予传统治疗+异甘草酸镁;C组28例,给予传统治疗+异甘草酸镁+胸腺肽α1;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 A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球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球蛋白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A组和B组(P<0.01)。结论药物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同时应用胸腺肽α1调节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重症乙型肝炎(重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42例住院的重肝患者,随机分成rhGH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rhGH组给予rhGH 10 U隔日1次或3 U每日1次,肌肉注射,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及4周肝功能、总胆红素(TB)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rhGH组治疗后肝功能、TB和Alb显著改善,与对照组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rhGH能有效的改善重肝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和纠正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4.
Liver toxicity is a common side effect of antituberculosis (anti-TB) drugs. We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in liver dysfunction observed during anti-TB treatment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HBV) and noncarriers. Three hundred twenty-four patients on anti-TB drugs were recruited and followed up for 1 year. Forty-three patients with HBV and 276 non-HBV patient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viral markers were monitored monthly. Liver biopsy was requested whenever the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was persistently abnormal. Eighty-six HBV carriers who were not given anti-TB drugs were chosen as a second control and evaluated prospectively. The incidence of liver dys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BV carriers given anti-TB drugs (34.9%) when compared to noncarriers (9.4%, P <.001) and with HBV carriers not given anti-TB drugs (8.1%, P <.001). For patients given anti-TB drugs, HBV carriers who developed liver dysfunction were younger (P =.011) and had more severe liver injury compared with noncarriers (P =.008). By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ge (P =.002) and hepatitis B infection (P <.001) were the only 2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hepatotoxicity related to anti-TB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38例,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6例,无乙肝病毒携带肺结核患者302例,对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携带结核患者有30.6%出现肝损害,而对照组只有15.9%。HBV阳性组在治疗前ALT分层统计,A组(男≤30U/L,女19≤U/L)与B组(男31~40U/L,女20~40U/L),抗结核治疗后发生肝损害分别为24.1%、57.1%。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易出现肝损害,肝功能ALT正常值上限(ULN)采用男30U/L,女19U/L较目前男女均为40U/L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50例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乙组患者抗结核治疗方案为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肺结核治疗效果、肝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甲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5例肝功能恢复正常、8例轻度肝损伤、2例中度肝损伤,乙组患者肝功能经治疗后10例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患者肝功能轻度损伤,5例患者中毒肝损伤,3例患者重度肝损伤。两组相比甲组患者更优(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在不良反应类型上也无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丙肝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喷丁、链霉素三联抗结核药物合并丙肝病毒清除药物及保肝药物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HBV携带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两组均接受4HREZ/4ER方案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4.2±1.1)U/L和(38.8±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7±1.5) U/L和(78.2±1.5) U/L,P<0.05】,血清HBV DNA全部阴转,而对照组仍保持在治疗前水平【(7.9±0.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肺结核病灶显著吸收、吸收和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1.5%、42.7%和4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 4%、28.1%和34.2% (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9.5±3.1)%、(23.9±1.8)%和(1.7±0.2),与对照组的【(37.1±2.5)%、(26.3±1.3)%和(1.4±0.3),P<0.05】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乏力、肝区不适、食欲减退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7%、2.4%、1.2%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9%、12.2%、4.9%和53.7%,P<0.05);在治疗3月末,观察组发生抗结核药物耐药、因肝损害被迫停用某些药物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分别为7.3%、4.7%和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12.2%和36.6%(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HBV携带者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能显著降低肝损害发生率,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和按计划进行,可能与抑制了病毒被激活,保持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抗结核持续进行,就不会或尽可能少地发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脂质过氧化在慢性乙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及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27例、慢性酒精性肝炎(ALH)14例分别作为治疗组,给予常规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H13例、ALH7例组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极化液+脉安定静滴),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血清丙二(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MDA、ALT、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SOD水平无明显变化,GSH-Px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组比较除ALT水平明显下降外,其余无明显变化。结论:脂质过氧化是CH和ALH共同的发病机制,还原型谷胱甘肽通过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可明显促进病人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50例肺结核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同期住院治疗的250例肺结核非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后患者肝损害的情况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观察组患者中年龄、性别、肝炎病毒和病灶范围与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91,P<0.05),而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9,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2个月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9、5.554,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中性别、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核病灶的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与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是否发生药物肝损害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x2=2.084、0.703、1.473、0.119,P值均>0.05).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能明显升高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因此需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并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组合型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组合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Plasma change,PE)联合在线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on-line CVVHF)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机制及可行性.将64例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内科常规治疗加PE联合on-line CVVHF;B组21例内科常规治疗加PE;C组仅予内科常规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肝性脑病意识转清率,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3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治疗后A组肝性脑病意识转清率60%,血胆红素、血氨、尿素氮、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降低,近期有效率81.5%,生存率45.5%;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治疗加PE联合on-lineCVVHF能够提高脑病苏醒率,显著改善生化指标,提高近期生存率,且方便可行,应作为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