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踝肱指数(ABI)及微量尿白蛋白(U-mAlb)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病患者按照Hcy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高Hcy组为血Hcy〉10.5μmol/L,低Hcy组为血Hcy≤10.5μmol/L,分别测定踝臂指数(ABI)、U-mAlb。结果高Hcy组ABI明显低于低Hcy组(P〈0.05),Hcy与ABI呈显著负相关,而U-mAlb高于低Hcy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AD)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0例45岁以上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比值大小分别为ABI〈0.9的PAD组101例、ABI≥0.9非PAD组419例,比较可能诱发PAD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合并PAD占总数的19.4%。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4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9.4%合并PAD,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吴国荣 《检验医学》2006,21(6):666-667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尿微量白蛋白(U-mAlb)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RDW,全自动免疫比浊仪检测U-mAlb。结果RDW、U-mAl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湿著性(P〈0.01),尿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U-mAlb差异有显著性(P〈0.01),RDW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DW、U-mAlb可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杜俊文  吴韬  王伟超  张俊芳  崔素敏  任巧华 《临床荟萃》2011,26(16):1388-1389,1393
目的评估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9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49例年龄、性别、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正常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hsCRP水平以及hsCRP与年龄、病程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结果微量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期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为HbA1c(11.86±1.95)%vs(10.26±1.03)%,hsCRP(1.7±0.5)mg/L vs(1.2±0.4)mg/L(均P〈0.01)。hsCRP与年龄、病程、BMI及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胰岛素的应用量无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BMI是hsCR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年轻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随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hsCRP的水平有明显增加,这是炎症状态的一种反应。显示了微量白蛋白尿与亚临床炎症及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86例,正常对照组(C)20例。检测血清脂联素(APN)、空腹血糖(FBG)、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24h尿白蛋白。根据24h尿白蛋白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NAU)60例和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组(MAU)26例。结果:C组的血清APN水平最高而MAU组最低,C组与MAU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24h尿白蛋白(r=-0.268,P=0.016)、FBG(r=-0.231,P=0.039)呈负相关。校正FBG后,C组APN水平仍然高于MAU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低脂联素血症与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检测3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酸排泄分数,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水平分为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和大量白蛋白组,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血尿酸360μmol/L)和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360μmol/L),将患者血尿酸水平从低到高排序,等分为4组,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平均动脉压、三酰甘油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尿酸正常组高(P0.05)。(2)正常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85.3±76.8)μmol/L、(300.1±101.3)μmol/L、(342.4±103.8)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值等分4组的异常尿白蛋白患病率分别是19.4%,20.0%,22.5%,34.8%。(3)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血尿酸、尿酸排泄分数及平均动脉压进入方程,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分级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的相对危险度为1.158,P=0.00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肾脏白蛋白排泄率独立相关,可反映肾脏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Behring Nephelometer-100特定蛋白仪分别检测7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4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62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对照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分别是:13.6±4.8mg/L、45.2±23.4mg/L、47.6±24.8mg/L;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组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用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的微血管损害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6例,依照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分别测量UAER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平均41.16%,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平均15.34%,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预警、筛查或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患儿血管内皮损害标志物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以及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将62例Ⅰ型糖尿病患儿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35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7例,抽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其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和尿微量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Ⅰ型糖尿病患儿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糖尿病患儿均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患儿(P〈0.05);Ⅰ型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计数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5)。结论Ⅰ型糖尿病患儿在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前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的检测可作为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杨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37-453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3例T2DM患者,以双下肢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任一部位ABI〈0.9诊断为外周动脉病变(PAD)组;ABI≥0.9为无PAD组。在无PAD组中,将ABI≥1.3的患者分为下肢动脉明显钙化组,无PAD2组;将0.9≤ABI〈1.3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无PAD1组。观察ABI、TB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AD组在年龄、患糖尿病的病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微量白蛋白(UAE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水平方面均高于无PA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下肢胫后动脉、足背动脉ABI与PBG2 h、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1.3(无PAD2组)的患者,ABI明显高于0.9≤ABI〈1.3(无PAD1组)的患者(P〈0.05),而TBI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BI作为评估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或损伤的指标,具有无创、简便、价廉等优点;当发生下肢动脉钙化时,TBI检测是ABI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踝肱指数(ABI)在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300例T2DM患者,测定足背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有1侧ABI<0.9即纳入低ABI组,2侧ABI均≥0.9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相关血脂水平。结果 ABI<0.9者78例(低ABI组),ABI>0.9者222例(对照组)。2组年龄、糖尿病病程、TG、LDL-C、舒张压、2h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性别比、BMI、WHR、收缩压、TC、HDL-C无统计学差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LDL-C是影响ABI的独立因素。结论 ABI是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下肢动脉硬化加剧的主要因素为年高龄、病程长、脂代谢紊乱及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踝臂指数评价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芳  王新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12-581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T2DM患者测定ABI,观察ABI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B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严重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无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2DM患者AB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97例纳入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103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78例。比较3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肌酐(Cr)、尿酸(UA),同时留取晨尿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及体质量指数(BMI),并研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FPG、TG、Cr、UMA、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FPG、TG、TC、LDL-L、UMA、Cr、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TG、Cr、UMA、HbA1c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林小红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30-2432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HU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49例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HUA(n=98)及血尿酸正常(NUA)组(n=151)。全部对象记录病程、大血管病变史(大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具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3项任1项以上),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L)、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血尿酸、血脂谱: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hs-CRP水平;彩色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血管多普勒检测肱踝指数(ABI)。结果①T2DM合并 HUA组患者BMI、WL、SBP、DBP、TCH、TG、LDL-C及hs-CRP均高于NUA组(P< 0.05);②与NUA组比较,T2DM合并 HUA组患者IMT增厚,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P均< 0.05),而ABI明显降低(P< 0.05)。结论 T2DM合并 HUA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代谢紊乱及炎性反应参与了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etS)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91例单纯T2DM患者、122例T2DM合并MetS患者及256例健康者(对照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血脂、UA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单纯T2DM患者和T2DM合并MetS患者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糖化清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5),患者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糖化清蛋白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间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液黏度、血液还原黏度、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研究组间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水平后,UA水平与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黏度、血液还原黏度、微循环滞留时间、血栓形成系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正相关。结论合并MetS的T2DM患者较单纯T2DM患者存在更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和更高的UA水平,且UA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关系密切。初诊T2DM患者除应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体质量外,更应控制UA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从而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欣臣  叶书来 《临床荟萃》2014,29(11):1236-1238
目的:观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探讨甲亢对 T2DM 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 T2DM 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甲亢组)与140例 T2DM 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的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亢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肌酐降低,而两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甲亢的 T2DM 患者虽然个别指标降低,但在糖代谢紊乱、肾脏损伤、大血管并发症方面有着同样的风险,治疗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9例T2DM合并LEAD患者(LEAD组),55例单纯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NLRP3和ANGPTL4水平,收集临床资料,Pearson相关性分析NLRP3、ANGPTL4与静息ABI指数之间相关性。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NLRP3、ANGPTL4与T2DM合并LEA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3、ANGPTL4诊断T2DM合并LEAD的价值。 结果LEAD组血清NLRP3水平高于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ANGPTL4水平低于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Fontaine's Ⅳ期患者静息踝肱指数(ABI)、ANGPTL4水平低于Ⅲ期和Ⅱa~Ⅱb期患者(P<0.05),NLRP3高于Ⅲ期和Ⅱa~Ⅱb期患者(P<0.05)。NLRP3与静息ABI指数呈负相关(r=-0.893,P<0.05),ANGPTL4与静息ABI指数呈正相关(r=0.805,P<0.05)。T2DM病程≥5年、高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高NLRP3是T2DM合并LEAD的危险因素(P<0.05),高ANGPTL4是T2DM合并LEAD的保护因素(P<0.05)。联合NLRP3、ANGPTL4检测诊断T2DM合并LEA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2,高于单独NLRP3、ANGPTL4的0.698、0.705(P<0.05)。 结论T2DM合并LEAD患者血清NLRP3水平增高,ANGPTL4降低,且与T2DM合并LEAD的发生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联合NLRP3和ANGPTL4可为LEAD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之间的关系。方法 789例T2DM患者,按照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 mg)、微量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300 mg)和临床尿白蛋白组(尿白蛋白〉300 mg),并以168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之间血清胆红素的差异,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DKD的关系。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微量尿白蛋白组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较正常尿白蛋白组下降(P〈0.01或〈0.05),而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尿白蛋白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其他两组(P〈0.01)。将尿白蛋白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P〈0.01;r=-0.068,P〉0.05;r=-0.106,P〈0.05。3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相关性分别为r=0.196,P〈0.01;r=0.074,P〉0.05;r=0.12,P〈0.05。结论胆红素可能是T2DM患者肾脏的保护性因子。糖尿病早期采取积极的抗氧化治疗对防止DK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