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组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OSAHS)成年患者睡眠结构、夜间呼吸及血氧情况的差异及其危害性。方法194例成年鼾症患者PSG监测7h,记录睡眠效率(SEF%)、REM周期(REM cycle)及各睡眠期占睡眠时间百分比,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总共呼吸暂停时间、总共低通气时间、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90%);SaO2〈8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数(SIT80%);氧减饱和指数(ODI。)等指标。根据结果在不同年龄组间分为OSAHS组和单纯鼾症组进行资料对比。结果各年龄组中OSAHS患者相对单纯鼾症患者在睡眠结构、夜间呼吸情况及夜间血氧情况分析,不同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本地区不同年龄层次的OSAHS患者的发病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同年龄组别OSAHS患者较单纯鼾症患者睡眠呼吸紊乱均较明显,OSAHS的危害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方法报告了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1-2003年运用多导睡眠图(PSG)及CRAP对6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紊乱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AHI每小时(54.1±46.8,3.3±4.8)次;最低血氧饱和度(67.7±10.5,82.4±8.7)%;平均血氧饱和度(88.4±5.9,94.1±1.96)%,治疗后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CPAP能显著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病人的夜间低氧血症,CPAP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匹配压力支持伺服通气(ASV)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心力衰竭合并陈-施呼吸(CSR)患者31例,随机分为ASV组(16例)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组(15例),治疗4周后比较2组心功能相关指标、睡眠呼吸及睡眠结构和质量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或P0.01);血浆pro-BNP和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ASV组明显优于CPAP组(P0.01)。ASV能明显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微觉醒指数、Ⅰ+Ⅱ期睡眠比率、Ⅲ+Ⅳ期睡眠比率、快动眼睡眠比率及睡眠效率(均P0.05),而CPAP只明显改善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且改善程度CPAP组明显低于ASV组(P0.05或P0.01)。ASV组气胸发生率显著低于CPAP组(P0.05)。结论:ASV可明显改善伴CSR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睡眠呼吸紊乱,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与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情况及长期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对重叠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功能和血氧的影响.方法 140例稳定期COPD患者均进行夜间氧饱和度监测和肺功能检测,其中重叠综合征患者67例,观察1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单纯氧疗和氧疗+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夜间血氧情况,对5例长期夜间无创通气治疗的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1年动态夜间血氧和肺通气功能监测.结果 1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单纯氧疗及氧疗加呼吸机治疗比较,组间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2)、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SIT90%)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长期(1年)无创通气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峰流量(PEF)、肺活量(FVC)、FVC占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及夜间低氧指标(SIT90、MSaO2、LSaO2)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果 阻塞程度相同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低氧比单纯COPD患者严重,长期无创通气治疗可以改善重叠综合征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夜间低氧,长期氧疗+无创通气治疗是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第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静 《山东医药》2011,51(23):100-101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64例OSAS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常规降压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晚间加用CPAP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并监测血压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AHI、LSaO2、LAT及血压参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尤以观察组为著(P〈0.05或0.01)。结论 CPAP辅助治疗OSAS并高血压可同时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及增强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与护理。方法采用CPAP呼吸机对20例OSAS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护理,监测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CPAP呼吸机对OSA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Hu K  Yang J  Chen XQ  Yu CP  Zhao JL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0):759-763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氧疗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稳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交叉对照性设计。对入选患者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采用多导睡眠图证实是否存在Cheyne-Stokes呼吸,对存在Cheyne-Stokes呼吸者随机交叉进行整夜单纯鼻导管给氧(2L/min和4L/min)及nCPAP通气治疗[平均压力为(9·1±1·1)cmH2O]。结果共入选26例稳定期CHF患者,其中14例(53·8%)存在Cheyne-Stokes呼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34·9±8·2)次/h,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76·2±4·7)%,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20·9±8·6)%,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为(20·6±3·2)s,循环长度为(74·8±21·3)s,循环时间为(25·6±4·4)s。单纯鼻导管给氧(2L/min或4L/min)及nCPAP通气后,与基础状态相比,AHI降低,吸氧4L/min与nCPAP通气的效果优于吸氧2L/min;夜间最低SaO2升高;夜间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改善,以吸氧4L/min效果更佳;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改善,但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循环长度及循环时间与基础状态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稳定期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发生率很高,氧疗(4L/min)及nCPAP通气可作为治疗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即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紊乱的临床特点,比较门诊和住院COPD患者的呼吸紊乱情况。方法对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10,夜间氧减饱和指数ODI4(每小时血氧饱和度下降4%的次数)≥5的门诊及住院稳定期300例COPD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住院COPD患者的呼吸紊乱程度更严重,住院与门诊COPD合并OSAHS患者在体重指数、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紊乱指数等方面差异显著。此外,住院COPD患者睡眠中心率增快。结论睡眠呼吸紊乱可以影响并加重COP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9.
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呼吸监测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夜间睡眠、呼吸紊乱及夜间低氧的情况,并了解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疗效。方法经全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分出OS组和COPD组,对19例0S患者进行夜间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治疗前、后的睡眠呼吸参数进行分析。结果OS组呼吸紊乱指数(RDI)、呼吸紊乱持续最长时间(DBLon)、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LT90)显著高于COPD组(P〈0.01),觉醒次数(AI)、浅睡眠占全夜总睡眠时间的比例(S1+2/TST)高于COPD组(P〈0.05);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2L)显著低于COPD组(P〈0.01),深睡眠占全夜总睡眠时间的比例(S件。/TST)、快动眼睡眠占全夜总睡眠时间的比例(REM/TST)、夜间基础氧饱和度(SaO2B)、睡眠效率(SE)均低于COPD组(P〈0.05)。OS组经BiPAP治疗后,上述睡眠呼吸指标改善,而且总的睡眠时间增加,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组患者存在严重的夜间睡眠、呼吸紊乱及夜间低氧,BiPAP治疗对其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和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 40例存在夜间睡眠低氧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吸入噻托溴铵,对照组吸入安慰剂,治疗前后检测夜间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夜间血氧饱和度小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和PSQI总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和深吸气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噻托溴铵能改善COPD患者夜间睡眠低氧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匹配压力支持伺服通气(Adaptive servo-ventilation,ASV)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重度心力衰竭合并陈-施呼吸(Cheyne-Stokes respiration,CSR)患者40例。随机分为ASV组(n=20)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组(n=20),治疗4周后比较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睡眠呼吸及睡眠结构和质量相关参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SV组和CPAP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6min 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两组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pro-BNP和6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ASV组明显高于CPAP组(P均<0.05)。ASV能明显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脉氧饱和度、微觉醒指数、I II期睡眠比率、Ⅲ Ⅳ期睡眠比率、快动眼睡眠比率及睡眠效率(P均<0.05),而CPAP只明显改善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P<0.05),且改善程度明显低于ASV组(P<0.05)。ASV组气胸发生率显著低于CPAP组(P<0.05)。结论 ASV可明显改善伴CSR的重症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睡眠呼吸紊乱,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反映血管内皮炎症的黏附分子角度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否促进和加重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其可能机制.比较该类冠心病合并OSAS病人经过稳定气道正压(consta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夜间反复低氧发作的改善是否能降低黏附分子的含量.方法 冠心病组56例、冠心病合并OSAS组58例、OSAS组54例和健康组53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浓度.然后在冠心病合并OSAS组及OSAS组中各选取5例病人,以Autoset spirit CPAP呼吸机对病人行1周治疗,再次检测血清中黏附分子含量.并比较睡眠呼吸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①组间黏附分子含量:冠心病合并OSAS组的黏附分子含量明显高于与其他各组(P<0.01).冠心病组与OSAS组的黏附分子含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的黏附分子含量最低,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1);②黏附分子与多导睡眠图监测:两种黏附分子含量与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呈正相关,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与最低血氧饱和度不相关;③冠心病合并OSAS病人的ICAM-1含量,CPAP治疗前为(434±115)μg/L,治疗后为(304±105)μg/L(P<0.05);治疗后冠心病合并OSAS病人的PECAM-1含量也明显降低;同时单纯OSAS组病人的ICAM-1和PECAM-1含量经过CPAP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④CPAP治疗前后冠心病合并OSAS组及OSAS组病人AHI、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改善.结论 OSAS病人黏附分子增高,冠心病合并OSAS后黏附分子更高,CPAP能降低黏附分子含量,故黏附分子升高可能与间断的呼吸暂停所致的夜间反复低氧发作及血氧饱和度持续减低有关,从而加重了冠心病的血管内皮炎症.提示CPAP治疗OSAS的冠心病病人的重要性,其不失为该类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夜间脉搏-氧饱和度仪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4例SAHS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对治疗前后夜间各项动态血氧监测指标[氧减饱和指数(ODI4),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SIT90)]进行比较.35例患者在中午进行家庭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滴定,9例在夜间进行家庭自动CPAP压力滴定.结果 治疗前、后血氧监测指标(ODI4、LsaO2、MsaO2和SIT9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大多数患者经2~3天调压获得成功.结论 SIT90、LSaO2、MSaO2和ODI4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无创正压气道通气的治疗效果,应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指导呼吸机压力滴定,方法简便而实用,费用低,便于家庭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与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首次住院的关系,以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OS的影响。方法对65例经CPAP治疗的OS患者、81例未经CPAP治疗OS患者和66例单纯COPD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中位数为7.8年(范围2.1~9.8年),随访结束时间为患者死亡和因COPD急性加重首次住院。排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中风病史。结果基础指标评估,两组O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Charlson指数、Epworth嗜睡评分和研究前一年COPD急性加重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静息血氧饱和度(SaO2)和睡眠平均SaO2水平显著低于单纯COPD组(均P〈0.01),两组OS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修正年龄、性别、BMI、并发症、COPD严重程度、AHI、白天嗜睡后,与单纯COPD比较,未经CPAP治疗的OS组有较高的病死率(RR为2.12;95%CI为1.99~3.35)和更容易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RR为1.81;95%CI为1.47~2.60)。用CPAP治疗的OS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未见增加。结论在高原地区,OS患者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性增加。然而,有效的CPAP治疗可提高其生存率和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夜间氧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50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行夜间吸氧治疗3个月后,评估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睡眠监测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指标(HRV)变化。结果经夜间氧疗后,患者低氧血症纠正,LVEF、HRV各指标均得到改善,NT-pro BNP明显降低。结论夜间氧疗能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低氧症状,从而降低NT-pro BNP,提高HRV,改善心功能和预后,可作为不耐受或无条件进行持续性正压气道通气(CPAP)患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与睡眠呼吸紊乱的关系,提出可行性治疗策略。方法对13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睡眠问卷调查及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睡眠问卷包括是否打鼾及白天嗜睡情况(爱波沃斯评分,ESS),夜间动态血氧监测指标包括氧减饱和指数(ODI4)、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的百分比(SIT90%)。结果45.6%(62/136)的哮喘患者ODI4≥5次/小时,19.1%(26/136)的哮喘患者ODI4≥10次/小时,8.8%(12/136)的哮喘患者ODI4≥15次/lh时,SIT90%≥5%者占49.3%(67/136),SIT90%≥10%者占37.5%(51/136),SIT90%≥15%者占27.9%(38/136)。维族与汉族哮喘患者间体质量指数(BMI),SIT90%及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与维族哮喘患者中睡眠呼吸紊乱的患病率均较高,且普遍存在夜间低氧现象,维族低于汉族,夜间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能是控制夜间哮喘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监测,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夜间睡眠呼吸紊乱类型及其特点。方法50例单纯coPD患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7h,记录各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觉醒时间占记录时间百分比、最长呼吸暂停时间(min)、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及最低SP02、氧减饱和指数(ODI4)、睡眠中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并将检查结果与42例肺炎患者检查结果(对照组)对比。结果COPD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睡眠结构紊乱、多种类型的睡眠呼吸紊乱、严重低氧血症及睡眠期心律失常。结论重视COPD患者夜间发生的呼吸及心血管事件,对判断病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OPD伴SAHS稳定期患者在夜间睡眠状态时吸氧前后的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适应的氧疗方式,为临床氧疗提供依据,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改善认知。方法对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重叠综合症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研究吸氧前后的夜间睡眠动态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并根据此规律给予相对应的氧疗方式。结果重叠综合症患者夜间吸氧与未吸氧有显著差异。结论纠正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夜间缺氧能明显地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11例OSAS患,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的监测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11例OSAS患应用CPAP治疗后,PSG检测结果提示睡眠结构紊乱改善,浅睡稍有减少,深睡增加;低通气次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次数、呼吸紊乱指数明显减少(P<0.01),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1),病情显改善。结论 CPAP的应用使气道保持一定的正压,特别是呼气相,能明显改善液间气道阻塞,进而阻止气道阻塞引起的低氧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显。  相似文献   

20.
祝清清  朱钟鸣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0):1772-177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36例确诊为重度OSAHS的患者经CPAP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HI明显下降,夜间最低SaO2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CPAP是治疗重度OSAHS的有效方法.患者的依从性对重度OSAHS的治疗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