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21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7d、15d和3个月,白细胞计数分别为3.46±1.55×109/L、8.02±4.09×109/L、5.64±2.16×109/L和6.95±2.62×109/L,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2.3±21.91×109/L、102.33±34.97×109/L、137.37±17.27×109/L和179.8±45.73×109/L,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红细胞计数术后与术前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血细胞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6岁,因"右上腹胀痛不适2个月余"于2010年8月1日于我院就诊。查体示右上腹深压痛及轻微叩击痛。肝脏超声造影考虑肝脓肿,不除外恶变;腹部CT示肝左叶见一10 cm×6 cm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不规整,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中央见强化征象。化验室检查示Hb 96 g/L,PLT 175×10^9/L,甲胎蛋白(AFP)3.28ng/ml,TBIL 17.8μmol/L。  相似文献   

3.
胡某,男,41岁。2004年11月因腹胀、黑便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贫血貌,心肺无著变,脾左肋下4cm,质硬。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38×1012/L,血红蛋白60g/L,血小板55×109/L;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脾长度16cm,厚度5·6cm,腹水5·1cm;胸片正常。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后予以新鲜血,利尿,对症治疗,血红蛋白升到80g/L,腹水消失。行脾动脉各分支的3-4级栓塞术,梗塞的范围为75%,术后发热(37·5-38·5)℃,脾区及左胸背疼痛,给予对症、预防感染治疗。术后第9天,发热39·6℃,感心悸气短,左胸背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已婚。既往有面神经麻痹病史20余年。2013年1月因"反复面色苍白、乏力3年余,加重2天"入院。患者3年余前出现面色苍白,伴乏力,伴纳差、活动后胸闷,至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7.8×109/L,血红蛋白49g/L,血小板81×109/L。外周血涂片:幼稚粒细胞2%,有核红细胞16%,可见泪滴型红细胞。全腹部CT:巨脾,脾静脉明显增粗、迂曲伴局部钙化,肝肿大,胆囊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癌并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肝癌并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脾下极动脉分支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性脾栓塞术,栓塞范围为30%~40%。术前及术后1 d、7 d、1个月、2个月行外周血WBC及PLT检测;术后1~2个月行血管造影、B超、CT检查观察脾脏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WBC及PLT明显升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均〈0.05。血管造影显示栓塞后脾动脉的分支减少或脾动脉段分支闭塞、中断,实质期可见脾脏染色区域减少,中下极及周围区域呈不同程度染色缺损区。B超示脾脏有不同程度梗死,体积无明显变化;CT平扫提示脾脏中下极均有大面积梗死区。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并脾亢患者能有效改善外周血象,为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治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Budd-Chiar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96-201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患者多以腹胀为主诉就诊,下肢水肿占62.9%(95/151),腹水征阳性占60.9%(92/151),53.0%(80/151)存在典型的自下而上血流的纵行腹壁曲张静脉.丙氨酸转氨酶21.5(15.0,30.0)U/L;天冬氨酸转氨酶30.0 (23.8,42.0)U/L;总胆红素31.1(23.3,47.8).μmol/L;血清白蛋白37.5(31.8,41.5) g/L;凝血酶原活动度71% (61%,84%);白细胞计数5.2(3.5,7.5)×109/L;血红蛋白126.5(108.8,144.2) g/L;血小板计数117.0(85.5,155.5)×109/L.B超显示68.9%(104/151)患者存在肝脏增大.手术中和(或)血管造影显示,41.1%(62/151)为单纯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5.9%(24/151)为单纯肝静脉狭窄或阻塞,43.0%(65/151)为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阻塞,术后证实59.6%(90/151)病变为腔静脉内膜样结构合并血栓形成.结论 Budd-Chiari综合征以肝脏、下腔静脉淤血以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肝功能损害轻,与门静脉高压程度不平行.与肝硬化相比,Budd-Chiari综合征脾功能亢进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9岁,因烧心、反酸行胃镜检查,术中进镜顺利,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无其他特殊病史.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精神紧张,恶心、呕吐明显,并伴有剧烈咳嗽.术后当日患者诉咽部不适,无胸骨后疼痛及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白细胞计数4.04×109/L,中性粒细胞比52.3%,血沉8 mm/h,C反应蛋白0.05 mg/L.次日中午患者进食时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咽部不适感,无发热、胸骨后疼痛,无咳嗽及呼吸困难.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右胸隐痛,颈前、前胸皮肤有握雪感,体温38.0℃,白细胞计数9.98×109/L、中性粒细胞比74.3%、血沉39 mm/h、C反应蛋白16.70 mg/L,胸片示皮下少量气肿、右侧包裹性胸腔积液,CT示右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纵隔气肿.遂予禁饮食、静脉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治疗,并行血培养检查.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未见穿孔;喉镜示咽部充血,未见穿孔;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光滑,未见穿孔及瘘道形成.术后第3天患者仍有右胸痛及咽部不适,症状无加重,体温38.5℃.术后第4天患者胸痛减轻,体温波动在37.5℃左右,白细胞计数7.80×109/L,中性粒细胞比66.5%,血沉23 mm/h,C反应蛋白5.60 mg/L.术后第5天患者胸痛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血培养回报阴性,白细胞计数5.04×109/L,中性粒细胞比65.2%,血沉17 mm/h,C反应蛋白1.80 mg/L,复查CT示纵隔气肿及胸腔积液范围明显吸收.遂改流质饮食,次日停用抗生素,停药1周后复查CT示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伴t(9;22)的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12岁,因乏力、腹胀半月,发热一天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侧颌下均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2 cm肿大淋巴结,质中等,活动度好,无压痛,心肺未见明显异常,门诊血常规示WBC48.2×109/L,HGB56 g/L,PLT22×109/L,腹部B超示脾脏大小140 mm ×45 mm,实质回声均匀,提示脾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PSE治疗组36例和联合组36例,分别行PSE治疗或PSE联合TIPS术治疗,随访1年。结果 在治疗后1 w,联合组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76.1±25.8)×109/L和(4.2±1.2)×109/L,显著高于PSE治疗组【分别为(45.8±13.7)×109/L和(2.4±0.5)×109/L,P<0.05】;在治疗后12 m,联合组外周血PLT和WBC计数分别为(59.3±18.7)×109/L和(2.8±0.9)×109/L,显著高于PSE治疗组【分别为(45.6±14.2)×109/L和(2.0±0.6)×109/L,P<0.05】;联合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9...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6岁。因头晕乏力2个月于2003-09-04收住我院。体检: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体检无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0g/L,WBC1.1×109/L,淋巴细胞0.686,血小板12×109/L,网织红细胞0.018。肝肾功能、电解质正常。X线胸片示右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25岁,因"反复乏力、纳差4 a,再发伴上腹痛2d"入院。4 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伴食欲下降。无发热,无腹痛、腹泻。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il29.5μmol/L,DBil 10μmol/L,ALT 32 U/L,AST 47 U/L,Alb32.6 g/L,甲型、丙型、戊型肝炎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付某,男性,77岁,吉林人,因间断上腹部隐痛1个月,发热15d于2011年6月23日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无规律性,无放射,无恶心、呕吐,食欲尚可,自服多种胃药,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5d前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5~39.0℃之间,无明显咳嗽咳痰、尿急尿频等症状。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2011年6月10日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多发低回声占位,脾内混合性肿物,胰尾部局限性回声减低区。上腹部增强核磁提示脾脏、邻近皮下、胰尾部多发液性病灶,考虑感染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观察短期术后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前行B超或(和)CT检查,常规行PSE。结果在术前,患者血清ALT、ALB和TBIL分别为(49.9±9.8) U/L、(35.6±1.6) g/L和(22.47±3.7)μmol/L,而术后8 d则分别为(24.4±3.1) U/L、(33.7±1.7) g/L和(30.2±4.4)μmol/L,均变化显著(P〈0.05);术前WBC、RBC和PLT分别为(2.36±1.24)×10^9/L、(3.62±0.51)×10^12/L和(45.3±20.2)×10^9/L,术后8 d则分别为(6.32±2.16)×10^9/L、(3.66±0.47)×10^12/L和(154.2±161.2)×10^9/L,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显著(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脾区疼痛。结论 PSE虽可减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血细胞减少,但术后短期内黄疸加深,须要加强保肝和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房颤的发生源于心脏电生理改变和心房结构重塑的共同作用。心房纤维化是一个有害的过程,会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与降解失衡及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值等。早期研究显示,心室纤维化会引起心室壁进行性硬化,进而引起心室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但随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了心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关系,与瓣膜病、高血压和老龄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也是患者唯一能够自我控制的致病因素。许多心血管医生已经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干预的重要性,但尚缺乏相应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本共识通过全面总结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  相似文献   

16.
病例:患者女,86岁,因"间断腹痛、呕吐5 d"于2010年12月23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发作,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2次/d,约50 ml/次。患者发病期间无排便、排气,无发热、呕血,小便正常。门诊行腹部立位平片示,肠梗阻(见图1)。患者既往有胆囊结石病史20余年,曾于2010年9月28日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见图2)。遂以肠梗阻、慢性胆囊炎收治入院。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社会上呼唤人文医学或人文医生的声音很响,似乎而今的医疗服务使社会大众难于接受。对此,我们复习研究了许多相关文献,从远古时代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发展到今天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各时段的医疗服务。这一文献复习始于朱宗涵教授于2001年在北京地区会议上讲话时提出的“人文医学”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LVH)是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对单一抗高血压药治疗未能达到目标降压的高血压患者主张联合用药或用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9.
血清瘦素为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内分泌激素特性的脂肪细胞因子,参与人体能量平衡的调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瘦素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瘦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