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诊断价值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及层粘连蛋白(L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验证其在肝病不同阶段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7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PCⅢ、IVC及LN水平,同时做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与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述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的阶段一致,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LN、PCⅢ、IVC可以做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对HIV合并HC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HIV合并HCV感染者,采集所有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HIV及HCV病毒载量等指标,计算血清学无创模型(APRI及FIB-4),并且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前3 d内进行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硬度值(LSM)表示。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分析LSM、APRI、FIB-4及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指标、HCV RNA定量与肝活检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SM对于合并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确定其诊断界值。结果共纳入76例肝活检并确诊的HIV合并HCV感染者。相关性分析显示LSM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最好(r=0.526,P0.001),优于APRI (r=0.403,P0.001)及FIB-4(r=0.441,P0.001),而肝纤维化相关血生化指标中,仅有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r=0.339,P0.05),而HCV RNA定量与肝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且对于显著肝纤维化阶段,LSM诊断S2、S3和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929和0.906,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1.6、12.7和14.5 kPa。结论瞬时弹性成像能够较准确的诊断HIV合并HC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在避免肝活检的条件下,对于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肝纤维化进展的判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型胶原(CⅣ)及脯氨酸肽酶(PLD)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用酶联免疫(ELISA)法及生化比色法检测225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HA、PCⅢ、CⅣ及PLD水平,并与肝活检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相比较。四项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显著相关(P〈0.05)。HA、PCⅢ及C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高于炎症,PLD与炎症的相关性高于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病变程度一致,联合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及PLD水平,既可反映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又能了解肝坏死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肝泡型包虫病(AE)患者肝组织中MAC38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2例AE患者肝脏组织标本,分为病灶近旁肝组织(CLT组)与远端对照肝组织(DLT组)。通过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分别评估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改变及胶原沉积,并对CLT组进行炎症分级评分和纤维化分期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别检测CLT组和DLT组MAC387的阳性表达,并将AE患者分为MAC387高水平组和MAC387低水平组,分析临床主要肝功能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两组肝组织MAC387mRNA的表达。结果 与DLT组相比,CLT组肝脏中MAC387显著增加(P <0.001)。此外,与炎症分级评分和纤维化分期评分较低的患者相比,炎症分级评分和纤维化分期评分较高的患者肝脏中MAC387浸润更多(P<0.001),且MAC387高水平组与ALT、AST呈正相关(ALT:r=0.523,P=0.013;AST:r=0.503,P=0.017...  相似文献   

6.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3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并按肝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纤维化分期(S),对这些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相关(r=0.677,0.395,O.454,P<0.01或0.05).除LN外(r=0.053,P>0.05),HA、PCⅢ、Ⅳ-C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判断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对于难以开展肝穿刺活检的单位可以帮助肝纤维化诊断.  相似文献   

7.
研究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600例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CⅣ、PCⅢ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检测。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一致,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中HA、CⅣ在病理分期中,从S1~S4期均依次大幅度升高,与S0相比(P<0.01),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优于LN。而PCⅢ在反映肝纤维化时与S2期呈依次明显升高,可作为肝纤维化中、晚期辅助诊断。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CⅣ、PCⅢ水平,对肝纤维化不同阶段做出相对准确的诊断,是目前了解肝纤维化程度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清总胆汁酸与慢性肝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空腹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血清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关系。方法收集慢性肝病患者73例,均经肝组织穿刺病理证实。肝组织活检当天行血清TBA及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Ⅳ-C)的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肝炎患者TBA水平与正常值比较明显升高,与肝组织炎症程度(G)、纤维化程度(S)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1分别为0.515、0.430。结论TBA是反映肝脏炎性活动及肝纤维化的较敏感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相似。它可能还是反映慢性肝炎早期侧枝循环建立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无创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前瞻性的研究以血清学指标无创性的评价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方法:对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胆汁酸(TBA)等,纤维化4项,包括Ⅳ型胶原、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层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HBV DNA定量测定, 同时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测定。所有病例均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组织学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结果:一些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以ALT、AST、HA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0.469、0.466。肝组织炎症越重,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越重,二者相关系数为0.579。HA在G4组明显升高,同其余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在各炎症分级ALT、AST数值分布较广,在各期有较大重叠。炎症较重组(G3、G4组)ALT、AST,GGT、TBA的异常率及B细胞、CD4+T细胞比例,CD4与CD8比值均高于炎症较轻组(G1,G2组),有显著性差异。HBV DNA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LT、AST与肝组织炎症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但无法划定其具体界值来判断炎症损害的轻重。肝组织 炎症越重,纤维化程度也越重,因而可导致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的HA水平的明显升高。血中病毒含量高低与肝脏炎症损伤的轻重无关。免疫功能状态与肝脏炎症损伤程度有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能都参与了对肝组织的炎症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血清学模型及其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过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学指标和2D-SWE结果,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S≥2组、S≥3组和S=4组,根据血清学指标计算血清学模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2D-SWE和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分析,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参数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结果 2D-SWE检测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强相关性(r=0.741,P<0.001),血清学模型中除了AAR外的其他6种(APRI、FIB-4、GPR、GP、RPR、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01)。2D-SWE诊断S≥2、S≥3和S=4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878、0.932、0.942,显著高于血清学模型(P值均&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窦内皮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枪查,将肝组织分成两部分,分别通过HE染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以及常规制作电子显微镜标本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轻度39例,中度10例,重度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的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形成.窦内皮细胞与肝星状细胞间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53例窦内皮细胞窗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小,20例见窦内皮细胞下有连续或不连续的膜样物质形成,15例狄氏腔内有胶原纤维沉积.15例肝功能正常患者有的肝窦腔内有红细胞聚集,严重者有微血栓形成. 结论窦内皮细胞通过与肝星状细胞作用,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肝脏微循环障碍、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的早期重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