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组30例(A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CEA组30例(B组)。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1%罗哌卡因2mg和芬太尼25ug,然后硬膜外腔置入导管3cm,B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ug/ml总量20ml。两组完成均经硬膜外导管接上微量泵(PCA),以6ml/h的速度0.1%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 50ml泵入。记录镇痛效果、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对镇痛效果评估、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体重、身高、孕期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HR、MAP相同,镇痛效果A组I级多于B组(P<0.05),产妇自我评估达到I级无明显差异(P<0.05),运动神经阻滞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1]无差异,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与单纯硬膜外(CEA)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满意,但CSEA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陈庆雨 《山东医药》2002,42(21):46-47
我们对 6 0例行子宫切除、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于术后给予不同剂量吗啡行硬膜外镇痛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6 0例患者年龄 2 5~ 5 4岁 ,体重 5 2~80 kg,将患者随机分为 A、B、C三组各 2 0例。三组病例年龄、体重无明显差异 ,均选择硬膜外麻醉行子宫切除及剖宫产术 ,术后均保留尿管。 B、C组保留硬膜外导管。A组术终前 2 0分钟经硬膜外导管单次推注吗啡 2 mg(生理盐水释至 10 ml) ;B、C组均采用 Baxter一次性微量连续输注泵 (PCA泵 ) ,选择负荷量 +持续量 +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给药模式 ,其剂量分别为 5 ml/ h、2 ml/ …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不同剂量的吗啡镇痛对剖宫产患者催乳素、血糖及皮质醇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确定出比较理想的麻醉镇痛组合。方法将60例足月剖宫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L2-3或L3-4穿刺,向蛛网膜下腔内注入10%葡萄糖1ml+0.75%布比卡因1ml+吗啡0.3mg,术毕皮下或静脉注入氟哌利多2.5mg。B组L1-2间隙穿刺置管,2%利多卡因5m1作为试验剂量,观察5分钟后没有入血反应和全脊髓麻醉,再次注入2%利多卡因10m1,术毕从硬膜外腔单次注入吗啡1.5mg+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至6ml结论腰麻及其镇痛比硬膜外麻醉及其镇痛更能减轻因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而且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因此,腰麻及其镇痛值得在剖宫产术中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n=30):A组(芬太尼0.004rag/k)、B组(芬太尼0.008mg/kg)、C组(氯胺酮4mg/mg)和D组(氯胺酮8mg/kg)。4组均复合布比卡因150mg,并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后注入PCEA泵。观察记录4组患者术后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6、12、24和48h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并记录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48h内镇静评分(SS)评定镇静情况。记录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48h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稳定,尿潴留及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和D组相比VAS评分及自控按压镇痛泵次数无差异(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和D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且未观察到氯胺酮精神症状。结论布比卡因复合氯胺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应用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克寒 《山东医药》2011,51(30):48-49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三种镇痛方式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对早期产后产妇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50例。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250 mg;B组采用静脉镇痛泵,药物为芬太尼1.0 mg;C组采用哌替啶肌注镇痛。记录3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初乳时间、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麻醉前和术后24、48 h的血清PRL。结果 A、B组的术后VAS、镇静评分、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均优于C组(P均〈0.05);A、B组术后24、48 h血清PRL水平高于C组(P均〈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均〈0.05)。结论硬膜外镇痛或静脉镇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哌替啶肌注,硬膜外联合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较轻,对产妇血清RPL水平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不同剂量吗啡配伍布比卡因和氟哌利多于硬外腔单次推注,探讨合理选用药物及其剂量和给药时间。方法:ASAⅠ-Ⅱ级无心血管疾病的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n=20):注入含吗啡1mg的0.15%布比卡因溶液10ml;B组(n=20):注入含吗啡2mg的0.15%布比卡因溶液10ml;C组(n=20):注入含吗1mg和氟哌利多1mg的0.15%布比卡因溶液10ml;结果:术后当天平均动脉压下降值三组间比较,A组平均动脉压降低最小、C组次之、B组最大,三者间差异显著(P<0.01)。术后镇痛时间B组≈C组>A组(P<0.01)。C组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副反应。B组出现3例严重呼吸抑制。结论:0.15%布比卡因10ml加入吗啡和氟哌利多各1mg的混合液其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适合胸外科术后病人硬外镇痛选用。  相似文献   

7.
孔爱君  王建平  郭磊 《山东医药》2009,49(38):99-100
目的探讨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行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最佳浓度。方法ASAⅠ-Ⅱ级下腹部以下手术患者350例,随机分为7组,各50例。所用镇痛剂A组为0.07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C组为0.1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D组0.2%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E组0.2%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F组为0.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G组为0.25%罗哌卡因+4μg/ml芬太尼,配成100 ml药液。每组均加用恩丹西酮8 mg。负荷剂量为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0μg/ml液6 ml,持续剂量为2 ml/h,PCA按压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15 min。结果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E、F、G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均〈0.05)。A组患者按压次数或实际有效进药次数比值(D1/D2)〉5的比例高于其他组(P均〈0.05)。各组罗哌卡因和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性(P均〈0.05)。镇静状态评分各组相比P均〈0.05。A、B、C三组运动阻滞评分相比P均〈0.05。D、E、F、G组运动阻滞评分与A、B、C组相比P均〈0.05。镇痛期间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但C、E、G组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下肢麻木者较多。结论0.125%罗哌卡因+3μg/ml芬太尼+恩丹西酮8mg是腹部手术后PCEA的最佳浓度组合。  相似文献   

8.
熊响清  陈菲菲  杨涛 《山东医药》2006,46(11):45-46
对50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五组,术后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浓度为:A组0.10%,B组0.125%,C组0.15%,D组0.175%,E组0.20%,舒芬太尼浓度为0.5μg/ml。首次剂量5ml,设定持续输注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量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4、8、24、48h观察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Bromage评分及副作用。结果A、B组VAS评分高于C组(P〈0.05、0.01),C组与D、E组比较.P均〉0.05;C组Bromage评分低于D、E组(P〈0.05、0.01)。副反应发生率D、E组多于C组.P〈0.05。提示0.15%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用于下腹部术后患者硬膜外镇痛中的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3ml/h)+PCA剂量(1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24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术后PCEA,24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赵蔚 《山东医药》2002,42(6):43-44
目前 ,超前镇痛的概念已从“术前、术中”应用扩展到“术后”应用。为此 ,我们选择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的 6 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探讨硬膜外腔应用吗啡的术后镇痛时机。一般资料 :选择 ASA ~ 级硬膜外麻醉阻滞完善的妇科择期手术患者 6 0例 ,按硬膜外注射吗啡的  相似文献   

11.
史斌  刘林 《山东医药》2002,42(14):51-52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已广泛应用于胸腔手术。临床发现 ,由于全麻药对循环系统的抑制 ,硬膜外阻滞后周围血管扩张 ,外周阻力下降和回心血量减少 ,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全麻。本文旨在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时 ,硬膜外腔不同用药方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般资料 :择期胸腔手术患者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3 7~ 73岁。ASA ~ 级。随机分为 A组 (局麻药硬膜外分次推注组 )与 B组 (硬膜外负荷剂量 +镇痛泵持续注入局麻药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无差异。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  相似文献   

12.
张楠 《山东医药》2011,51(50):98-99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联合地塞米松在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根据患者手术部位采用腋路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手术持续时间2h左右。臂丛神经阻滞用药0.375%罗哌卡因和0.5%的利多卡因混合液30-40ml。A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地塞米松10mg,B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用吗啡2mg,C组神经阻滞用药混合液加用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结果A、B、C组有效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9.6±1.2)、(23.5±1.4)、(38.2±1.5)h,B组与A组比较,P〈0.05;C组与A、B组比较,P均〈0.05。A组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B组出现恶心呕吐7例、皮肤瘙痒6例、呼吸抑制1例;C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1例、呼吸抑制1例。B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与A组比较,P均〈0.05;C组与A组比较,P均〉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术加用小剂量吗啡和地塞米松,可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中硬膜外泵注不同镇痛药液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接泵以舒芬太尼或吗啡镇痛液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手术开始后15min即将硬膜外导管与一次性止痛泵连接,并按2ml/h的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注入不同配方的镇痛药液。根据硬膜外镇痛药配方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SF组(n=30):舒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5mg+0.125%布比卡因100ml;MF组(n=30):吗啡5mg+氟哌利多5mg+0.125%布比卡因100ml。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各时点的平均VAS评分都小于2,说明两组的总体镇痛效果满意。术后镇痛总有效率SF组为100%,MF组为93.3%,两组患者术后镇痛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组的并发症也明显低于MF组(P〈0.05)。结论两组总体镇痛效果满意,但SF组并发症少优于MF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110例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硬膜外麻醉,术后停用,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宫缩情况及术后阴道流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动、静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氧浓度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宫缩情况、阴道流血量及排尿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未增加产后出血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C型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根据随机余数法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30)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30),A组在C臂引导下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30 ml(腰丛)、20 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375%罗哌卡因10~15 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P0.01);A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B组(P0.01),但A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P0.01);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对食管癌开胸术后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病人75例,ASAⅠ-Ⅱ。按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n=25):A组切皮前先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m l)然后接输注泵静脉持续输注氯胺酮0.05mg.kg-1.h-1至术后48h;B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m l)和C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全麻开始经T6~7硬膜外阻滞并检测阻滞平面。采用静脉注射异丙酚-舒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和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0.125%布比卡因和舒芬太尼0.5μgom l行PCEA,维持VAS≤3。于术后6、12、24、48h时进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h内舒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情况,并追踪随访术后1、3、6个月的慢性疼痛持续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48h内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48h内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升高(P〈0.05)。术后1、3、6个月A组各时段VAS显著降低(P〈0.05)。3组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围术期持续静脉输注减少食管癌开胸手术病人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开胸术后急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7.
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肌注哌替啶50~75 mg;B组采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三组镇痛效果以及麻醉前和术后6、12、24、48 h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C组镇痛效果最好,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A组术后血浆β-EP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B、C组术后血浆β-EP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均<0.05.认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镇痛效果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芬太尼伍用曲马多静注治疗开胸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行不同剂量曲马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行开胸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镇痛药物配制:芬太尼0.1mg+曲马多10mg/kg+氟哌利多3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0.1mg+曲马多12mg/kg+氟哌利多3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芬太尼0.1mg+曲马多14mg/kg+氟哌利多3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三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行静脉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6小时(T1)、12小时(T2)、24小时(T3)、48小时(T4)的静息疼痛评分及患者48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B、C组T1、T2、T3时间点VAS评分低于A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比C组相对较低(p〈0.05)。结论 B组镇痛药物配伍既可提供有效的胸科术后镇痛且相对副作用较少,可适用于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硬膜外超前镇痛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年龄>64岁,ASAⅡ或Ⅲ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危险程度为中、高危组,随机分为两组(n=30):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T78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硬膜外超前镇痛组于切皮前20 min时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硬膜外镇痛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毕(T2)、术后6 h(T3)、24 h(T4)抽取非输液侧上肢静脉血2 ml,检测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后观测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毕至术后24 h血浆cTnI浓度、CK-MB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硬膜外超前镇痛组术后6、24 h血浆cTnI浓度明显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术后硬膜外超前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组(P<0.05)。结论两组镇痛方式对术后心肌酶的影响无差别,但硬膜外超前镇痛能降低术后cTnI的升高程度,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