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水肿的发生,虽然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但是在治疗上决不应忽视养血之治法。《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说明人体水液代谢必须赖于肺气的通调、脾气的输、肾气的开阖,三者协调,三焦方能司决渎之职,膀胱气化得以畅通,而小便才能之利,反之肺、脾、胃三脏功能障碍,三焦决渎无权,膀胱气化不利则造成水肿,故治疗水肿常采取发汗、利水、攻逐等方法。  相似文献   

2.
气机升降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气化)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中,尤以气的升降运动在胃肠动力的调节上,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与反映,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密切联系。1 生理上的联系气的升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而胃肠运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生理机能,所以气机升降与胃肠运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可以说,无升降,则无正常的胃肠动力。“人以水谷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水谷经仓禀之胃受纳、腐熟…  相似文献   

3.
“精气神”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包括机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概括地说,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维持依赖于“气”,生命的现象乃为之“神”。也就是说,无“精”不能生;无“气”不能化;无“神”不能动。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都有“精”这个概念,但西医是单纯指精液或精子,而中医所说的精,其涵义就广泛得多。中医认为,从广义上说,精的实质是泛指人体内一切有益于生命活动的精华物质,它包括了血液、津液、髓以及水谷精微等。但从精、血、津、液、髓等具体物质的生成和功能而言,它们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如精的概念,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的概念范畴仅限于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后天之精及脏腑之精,而不包括血液、津液、髓等。先天之精,即指生命产生之前的精,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形成胚胎的本原。《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生之来…  相似文献   

5.
肖娴 《开卷有益》2005,(1):16-17
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精、气、血、津液、神这些物质,既有各自的活动特点,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这种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常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方面。一、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内经》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的相同处是,都由人体之精(包括水谷之精和肾精)所化生,并且在运行和功能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处是,气属阳,其性动,有温煦、推动、激发、固摄的作用;而血属阴,其性静,有滋润、濡养的作用。《难经》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在生理上,两者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可分而不…  相似文献   

6.
气机升降是人体脏腑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吸收、转输、排泄的整个代谢过程,无不依赖气机升降来完成。一如李东恒所说:“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力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义《素闷·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正由于升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气”?人们常说“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等等,这里所说的“气”,实际上是指人的生命活动,也是中医所说气的基本含义。确切地说,人体的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它有很强的活力,能在人体内运行不息而又无形可见,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前文曾说过,精是液态物质,能化生气。气虽然也是物质,但它极其细微,难以用肉眼观察到,所以说它“无形”。精在体内是流动的,而气的活力更强,在体内运行不息,从而推动和调控着人的呼吸、心跳、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进行。因此说,精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  相似文献   

8.
痰饮,《内经》谓之“积饮”,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首创疾饮病名,专篇论述,为后世辩证论治的主要依据。祖国医学认为,痰为湿聚而成。但湿又源于脾胃,总由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所致。l脾胃为生痰之源《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眈,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胃的“游溢”,脾的“散精”而成。其水液运行输布.又依赖于脾的转输上行,肺的喜降通调水道和肾的气化开合分清泌油作用二而其首先尤在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位…  相似文献   

9.
论郁     
一、郁的病因病理学探讨 (一)病因病机述要 1.邪气外犯出入气化受阻“出入”活动是人体气化的基本形式和生命特征之一,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协调平衡、维系生命活动的重要纽带,也是反馈机体内部调节水平的信息门户。故前人把它称为标志人体生命活动特征的“神机”。如果某种因素影响出入活动,就会导致生命表征的呆滞;倘若出入活动停止,就会出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的危败之象。何梦瑶说:“外伤于风寒湿三气,皆足以闭遏阳气,郁而成热,固也。暑热燥之气,亦足令气郁。”人体的卫阳之气,本有“温分肉、充皮肤、  相似文献   

10.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此甚言阴液存亡在温病预后中的关系,故滋阴法为治温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多年临床中体会到滋阴一法的运用,必须明辨胃阴与肾阴的不同。二者同为阴液,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的组成部分,但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用药治疗上必须明辨彼此,不可概而论之。1 生理概念的不同胃阴,指胃中津液,又名“胃津”或“胃汁”,是由水谷化生而来的。临床实践是指体内的整个津液,吴瑭指出:“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而气降得食,则十二经之阴皆可复也[1]”。临床上胃阴不足的表现是:发热、口干、咽燥、便秘、舌…  相似文献   

11.
朱铁珍  赵力维 《当代医学》2009,15(30):163-163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复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生理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作用是传导化物,即“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能藏。”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临床中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对中风病人采用通腑功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12.
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神机,即是神志、神明或精神,统称为神.神的含义有3: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神自生命诞生之时就产生了,所谓"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精、气、神乃人之三宝。精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根本;气为人体活动之动力,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在精和气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称之为神,它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并且把精充、气足、神全看做是能够延年益寿的前提和保证。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体内之精“所生有限、所耗无穷,未至中午,五衰尽见,百脉俱枯矣,是以养生者务实其精”。精藏之于肾,机体生长状老  相似文献   

14.
顾展旭 《吉林医学》2010,(35):6542-6544
五苓散出自于汉朝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组成是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用以治疗太阳蓄水证。其原文记载“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本方以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补气健脾,燥湿以制水;桂枝化气以行水,兼解表邪。全方以淡渗通利,化气行水为其功效。苓散方解《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人体津液之生成、输布及排泄的水液运化过程概括性阐述。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医"精"的阴阳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是形成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凡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津、液等物质皆可冠以“精”名,如精气、精血、精津、精液等,因此“精”是气、血、津、液等的统称。在中医学里,气、血、津、液等都有公认的相对明确的阴阳属性,而在对“精”的阴阳归属问题上则存在较大的分歧。1精为万物本原,阴阳未判要明确精的阴阳属性,首先应了解“精”的涵义。《说文解字》中对“精”的解释是:“精,择也。从米,青声。”段注:“择米也,择米,谓导择之米。”说明“精”的本义是指“挑选出来的优质、上等的米”,…  相似文献   

16.
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靠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脏腑功能的正常活动,又有赖于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一、精 (一)精的涵义: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1.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是指繁衍人类,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之神明,也称神志、或神。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形征”,都是机体活动的外在反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指这种广义  相似文献   

18.
“神明”一词,一指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又泛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众所周知,神明统属于心,但笔者认为其与肾的关系亦不容忽视,故本文试从神明与心肾相关论方面略作初步探讨。祈望同道予以指正。1 神明与肾《明堂》谓:“肾者,引也,为言引水谷和利精神。”“引”者,不独“引水谷”,更能“和利精神”。大抵肾之气化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之精下藏之,精足持守则气化常行而不已。又肾藏先天之精,而脾化后天之精,两精相搏,神即随之始生。故《灵枢·本神》云:“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集注·卷一》曰:“《平人绝谷篇》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祖国医学所指人体的“气”有两种含意:一指具有营养作用的精微物质(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指生理功能或动力(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一旦人体气发生病理变化如:气虑、气滞、气逆就会导致机体生理活动功能异常。通过评价临床使用中药补气之功效来证明中药补气益气在临床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先后天时间界定及其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与后天是中医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它不但关系到本身时间界限的区分,同时还关系到对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等一系列中医理论概念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 1 名称由来   先天、后天之名,源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云:“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可见先天、后天的本义,系指四时之气的先天而至,后天而至,其中的“天”,指的是自然气候而言,“先”、“后”者则为时间之先后也。引申以说明人身之先、后天,亦见于《内经》。《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从此二段经文推论,所谓“先天”,是指禀受父母“两神相搏”之精,以合成人体初胚之胎元,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原,它在整个生命中系“先身而生”。所谓“后天”,则是指“精成”以后,即“脑髓生,骨为干,……皮肤坚而毛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