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95 GHz毫米波辐射对兔眼的损伤效应。方法采用95 GHz不同功率密度毫米波对兔眼进行辐射,青紫蓝兔15只,随机分为5组:假辐射组、1 W/cm2组、2 W/cm2组、3 W/cm2组、4 W/cm2组,辐射时右眼用开睑器固定,左眼呈自然状态,于辐射后即刻和1~60 d对兔眼进行动态观察。结果不同功率密度毫米波辐射动物出现转头、嘶叫挣扎、结膜充血、角膜浸润等反应,辐射后1~60 d各组动物不同程度出现眼睑、结膜充血、水肿、感染,晶体密度增高、混浊等改变,并随功率密度增大而加重和持续时间延长,其中右眼重于左眼,上述症状经历初期、高峰期、恢复期。视网膜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不同功率密度95 GHz毫米波辐射后眼损伤效应呈现辐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动态变化,并具有发生快速性、自行修复性、时相差异性和不同部位差异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毫米波对胚胎产生损伤效应的阈值及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的机理,验证毫米波有无频率特异性。用37.4~60GHz,功率密度1mW/cm2~8mW/cm2毫米波,在小鼠怀孕6d~15d时进行2h/d辐射,用电迷宫对成年子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RBA)对子鼠脑胆碱能-M受体(M-R)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7.4,42.2GHz毫米波,≥5mW/cm2辐射可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成年子鼠海马区Bmax明显升高;53,60GHz毫米波,≥3mW/cm2辐射可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成年子鼠海马区Bmax明显升高。毫米波辐射未使孕鼠肛温及辐射区皮肤温度明显升高。认为:37.4,42.2GHz和53,60GHz毫米波导致胚胎损伤阈值分别在3mW/cm2~5mW/cm2和1mW/cm2~3mW/cm2,其导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使成年子鼠海马区胆碱能神经活性下降相关,此效应由毫米波非热效应所致,未见毫米波的频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功率毫米波辐射对猕猴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采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 W/cm2的94 GHz高功率毫米波辐射,通过红外测温仪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辐射过程中猕猴体温及行为改变,动态观测辐射后0~56 d皮肤创面变化。结果 (1)辐射过程中,猕猴先后出现微动、扭头、眨眼及剧烈挣扎等行为改变,以1.0 W/cm2组较迅速和明显;0.5 W/cm2组开始剧烈反应时间较1.0 W/cm2组延迟15~20 s,胸腹部较面部延迟5~10 s;(2)1.0 W/cm2组体表最高温升较0.5 W/cm2组约高15℃,胸腹部明显高于面部;辐射面部和腹部时开始剧烈反应温升为10~15℃,胸部为25℃左右;(3)辐射后即刻皮肤呈红斑反应,1~7 d进行性加重,局部破溃、感染、化脓,伴渗出和出血;14~28 d渐减轻,局部结痂,至56 d呈条索状瘢痕愈合。1.0 W/cm2组红斑及破损面积明显大于0.5 W/cm2组,胸腹部较面部严重,且愈合延迟。结论高功率毫米波辐射致猕猴皮肤损伤与其体表温升、辐射剂量及部位均密切相关,胸腹部损伤较面部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毫米波辐射是否会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及其机理。用频率36.11GHz、功率密度10.0mW/cm2的毫米波,在小鼠怀孕6d~15d时进行2h/d辐射,用Y型电迷宫对成年子鼠进行学习记忆功能测试,分别用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RBA)、放射免疫(RIA)、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D)对仔鼠脑胆碱能-M受体(M-R)、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生长抑素(SS)、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对仔鼠不同脑区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毫米波辐射可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成绩降低、足孕胚胎垂体内和成年子鼠下丘脑中AVP含量明显降低、足孕胚胎和成年子鼠下丘脑、垂体中SS含量明显升高、成年子鼠海马区M-R数量明显升高、足孕胚胎、成年子鼠及孕鼠脑中多巴胺(DA)含量明显降低,但未导致仔鼠脑在结构上发生明显改变。认为:毫米波辐射导致成年子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与使其脑内M-R、AVP、SS及DA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重要脏器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猕猴15只,根据平均功率密度的不同,随机分为假辐射组,2、5、7和11 mW/cm2微波辐射组,采用Biopac公司生产的MP-150多导生理记录及分析系统,分别于辐射前及辐射后即刻、1 d、3 d、7 d、14 d和30 d,对猕猴心电图(ECG)、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及体温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7和11 mW/cm2组EEG见δ频段相对功率谱分别于辐射后7 d和14 d内显著升高,而β频段相对功率谱均于辐射后3 d内明显下降,14 d见升高,30 d见部分恢复。2 mW/cm2和5 mW/cm2组δ频段与β频段相对功率谱辐射后未见明显变化。11 mW/cm2组心率于辐射后即刻明显减慢、心电图R波和T波波幅均于辐射后1 d内显著降低,且心律不齐,30 d时基本恢复。辐射后即刻至30 d,各实验组猕猴的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7和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脑电生理功能损伤,且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11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猕猴心脏电生理功能损伤;2~11 mW/cm2微波辐射对猕猴体温及肌电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功率毫米波辐射不同时间对小鼠皮肤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12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采用20 W/cm294 GHz的发射装置进行照射,按辐射时间随机分为50 s、100 s、150 s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又分为剪毛(5只)和未剪毛两个小组(25只),辐射后即刻采用红外测温仪监测体温,分别于辐射后即刻、12 h、7 d、14 d和28 d观察小鼠照射局部体表变化,之后每组活杀5只,取辐射局部皮肤,进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辐射后不同时间皮肤的形态结构改变。结果温度测定结果显示,辐射过程中小鼠体温呈进行性升高,各辐射组分别在照射50 s、100 s和150 s时体表温度升高到峰值,温度升高程度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辐射50 s组小鼠真皮血管扩张、水肿;100 s组表皮角质层断裂、脱落,真皮水肿,胶原纤维减少;辐射150 s组辐射后12 h,表皮角化层断裂、解离或脱落,真皮层出血水肿,纤维组织稀疏,毛囊上皮不同程度变性和萎缩;辐射后7 d真皮层胶原纤维密度大,肌层萎缩;辐射后28 d真皮层毛囊功能活跃,纤维组织密集。胶原纤维特染显示,50 s组胶原纤维较为密集;100 s组胶原纤维较稀疏,略肿胀,Ⅲ型胶原增多;150 s组胶原纤维稀疏。结论 94 GHz高功率毫米波辐射50~150 s均可引起小鼠体温升高及表皮和真皮等组织结构的损伤,且上述改变与辐射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血浆氨基酸类递质和血清代谢酶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雄性猕猴15只,根据微波辐射平均功率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2、5、7和11 mW/cm2组,每组3只,采用HPLC检测辐射后7 d和30 d猕猴血浆中氨基酸类递质含量的改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辐射后1,7,14,30和60 d猕猴血清代谢酶AST、LDH和CKMB的改变。结果微波辐射后7 d,5 mW/cm2组猕猴血浆中ASP和TAU显著增加(P〈0.05或P〈0.01),11 mW/cm2组KYNA显著减少(P〈0.05),TAU显著增加(P〈0.05);辐射后30 d,11 mW/cm2组ASP显著减少(P〈0.01),GLU和GLY显著增加(P〈0.05)。辐射后1 d,2和11 mW/cm2组猕猴血清中LDH显著减少(P〈0.05或P〈0.01);辐射后7 d,5和11 mW/cm2组LDH显著增加(P〈0.05或P〈0.01);辐射后14 d,5 mW/cm2组AST和LDH显著增加(P〈0.05或P〈0.01),7和11 mW/cm2组CKMB显著降低(P〈0.05或P〈0.01);辐射后60 d,11 mW/cm2组LDH显著减少(P〈0.05)。结论 2~11 mW/cm2微波辐射可造成猕猴血浆氨基酸类递质和血清代谢酶紊乱,且此紊乱程度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单次和累积辐射对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对80只二级SD大鼠采用单次和累积辐射,单次辐射平均功率密度分别为2 mW/cm2和11 mW/cm2,累积辐射组每天辐射,平均功率密度为4.68μW/cm2,连续辐射3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变,于辐射后1,7,14,30,60 d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单次辐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辐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在辐射后有不同程度延长。2 mW/cm2组辐射后1 d和2 d,大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11 mW/cm2组辐射后1 d和3 d,逃避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累积辐射后大鼠逃避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2)11 mW/cm2组辐射后7~14 d,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皱缩,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局部空化,内质网扩张,突触间隙不清、囊泡减少,血管内皮连接增宽;累积辐射后14 d,大鼠海马及大脑皮质神经元固缩,线粒体肿胀空化,内质网扩张,突触间隙不清。结论 2和11 mW/cm2微波单次辐射可使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大鼠脑组织结构损伤;4.68μW/cm230 d微波累积辐射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结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为寻找敏感指标和揭示其损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健康雄性猕猴15只,随机分为单次辐射效应组,下设对照组、5 mW/cm2和11 mW/cm2微波辐射组,累积辐射效应组,下设对照组和4.68μW/cm2微波累积辐射组,于辐射后1 d、7 d和30 d收集猕猴尿液样本,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的改变。结果根据微波辐射后猕猴尿液NMR谱图和PCA/PLS-DA结果,将各组尿液成分进行分析。5 mW/cm2单次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马尿酸、柠檬酸、琥珀酸浓度降低;乳酸、甘氨酸、乙酸、丙酸、肌酐和糖浓度升高;11 mW/cm2单次辐射后猕猴尿液中马尿酸浓度在30 d内以降低为主;乳酸、柠檬酸、DMA、琥珀酸和甘氨酸浓度在7 d时升高,30 d基本恢复正常;2-酮戊二酸浓度在辐射后7 d时增加,30 d时又见减少。4.68μW/cm2微波累积辐射组辐射后7 d猕猴尿液中肌酸、肌酐、牛磺酸和苯丙氨酸浓度升高;氧化三甲胺(TMAO)、乙醇、乳酸、乙酸、柠檬酸浓度降低。结论 5 mW/cm2和11 mW/cm2微波单次和4.68μW/cm2微波累积30 d辐射均可引起猕猴尿液中代谢产物异常,其功能主要涉及神经递质和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微波辐射所致小鼠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辐射组,用频率为2450 MHz、功率密度为65 mW/cm2的微波辐射,连续3 d,每天8 h;辣椒素组,在与辐射组相同的辐射下每天2次辣椒素灌胃,浓度为2.5 g/L,体积为0.2 mL。检测小鼠的红细胞(RBC)计数、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结果辐射组微核率升高,SOD,EPO降低,辣椒素组微核率下降至正常,EPO明显上升,RBC计数也明显上升,同时SOD也回升至正常。结论辣椒素对微波所致小鼠血液系统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辣椒素的抗氧化作用和促进EPO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以下简称美宝)联合毫米波治疗体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的60例体表溃疡患者,采用局部外用美宝联合毫米波照射治疗.结果:60例患者,经过2至4周治疗,有效率达100%,皮肤瘢痕轻微,功能结构基本正常,预后良好.结论:美宝联合微波治疗皮肤溃疡,疗效显著,方法简单,疗程短,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导致小鼠死亡情况下肺组织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揭示毫米波损伤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小鼠缚于木质平板,置于工作频率为34.1 GHz、平均输出功率分别为5、10和12 W,照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m的高功率毫米波照射源正下方,持续照射至小鼠死亡.取肺,0.9%的生理盐水快速漂洗后,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CCD照相后,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利用整合平均光密度和面积比的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肺部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 在HA23.16和HA9.92型号角锥喇叭天线照射下,较高平均功率12W连续照射可导致动物最快于110 s左右死亡;而较低功率(平均5 W)连续照射,则可在30 min内导致动物死亡.受照后死亡的动物肺部均见明显出血现象;但不同毫米波照射参数条件下,肺部出血程度不同.其中,当平均功率为10和12 w时,小鼠肺部出血程度最严重,且肺部支气管和血管有明显的破裂现象,支气管可见巨噬细胞.而当平均功率为5 W时,肺部出血程度明显减轻,且支气管和血管无严重的破裂现象.结论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照射可导致小鼠肺部出血等损伤,肺组织损伤程度与毫米波照射功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高功率毫米波可导致明显热效应,推测急性、快速热效应所致小鼠肺损伤可能是动物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导致小鼠死亡情况下肺组织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揭示毫米波损伤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小鼠缚于木质平板,置于工作频率为34.1 GHz、平均输出功率分别为5、10和12 W,照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m的高功率毫米波照射源正下方,持续照射至小鼠死亡.取肺,0.9%的生理盐水快速漂洗后,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CCD照相后,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利用整合平均光密度和面积比的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肺部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 在HA23.16和HA9.92型号角锥喇叭天线照射下,较高平均功率12W连续照射可导致动物最快于110 s左右死亡;而较低功率(平均5 W)连续照射,则可在30 min内导致动物死亡.受照后死亡的动物肺部均见明显出血现象;但不同毫米波照射参数条件下,肺部出血程度不同.其中,当平均功率为10和12 w时,小鼠肺部出血程度最严重,且肺部支气管和血管有明显的破裂现象,支气管可见巨噬细胞.而当平均功率为5 W时,肺部出血程度明显减轻,且支气管和血管无严重的破裂现象.结论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照射可导致小鼠肺部出血等损伤,肺组织损伤程度与毫米波照射功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高功率毫米波可导致明显热效应,推测急性、快速热效应所致小鼠肺损伤可能是动物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功率毫米波持续急性照射导致小鼠死亡情况下肺组织的变化情况,旨在为揭示毫米波损伤机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将小鼠缚于木质平板,置于工作频率为34.1 GHz、平均输出功率分别为5、10和12 W,照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m的高功率毫米波照射源正下方,持续照射至小鼠死亡。取肺, 0.9%的生理盐水快速漂洗后,放入10%的甲醛溶液中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CCD照相后,采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利用整合平均光密度和面积比的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方法分析肺部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 在HA23.16和HA9.92型号角锥喇叭天线照射下,较高平均功率12W连续照射可导致动物最快于110 s左右死亡;而较低功率(平均5 W)连续照射,则可在30 min内导致动物死亡。受照后死亡的动物肺部均见明显出血现象;但不同毫米波照射参数条件下,肺部出血程度不同。其中,当平均功率为10和12 W时,小鼠肺部出血程度最严重,且肺部支气管和血管有明显的破裂现象,支气管可见巨噬细胞。而当平均功率为5 W时,肺部出血程度明显减轻,且支气管和血管无严重的破裂现象。结论 高功率毫米波急性照射可导致小鼠肺部出血等损伤,肺组织损伤程度与毫米波照射功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高功率毫米波可导致明显热效应,推测急性、快速热效应所致小鼠肺损伤可能是动物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毫米波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HBL ⅡA型毫米波治疗仪 ,工作频率 (4 2 .19± 0 .2 )GHz ,波长 7mm ,功率密度 5 .7mW /cm2 ,治疗 3 6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结果 治愈 2 7例 (75 .0 % ) ,显效 5例 (13 .9% ) ,好转 3例 (8.3 % ) ,无效 1例 (2 .8% ) ,总有效率为 97.2 %。结论 毫米波疗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传卫  白小红  陈章  关静 《西南军医》2009,11(6):1028-1029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学的变化,探讨毫米波对脑梗塞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变的影响。方法用微循环显微镜及血流变学检测仪,分别检测68例脑梗塞病人接受毫米波治疗仪照射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脑梗塞患者存在微循环和血流变的显著障碍,经毫米波照射后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毫米波具有改善脑梗塞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