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燕平 《广西中医药》1991,14(5):227-230
<正> 中医养生学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历代医家方士积絮了许多却病延年之术。方法虽多,归纳起来,不外“养神”与“养形”两大类。笔者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的机能状态决定了养生的成败,所以养生应以“养神”为首务。1 养生重在养神祖国医学中“神”的基本概念,可以总结为“神为生之主”。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以物质为  相似文献   

2.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所说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即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养神,就是通过调养心神、舒畅情怀和意志等方法,来保持人体的心理平衡,以使"形与神俱",从而达到趋利避害,颐养天年的目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作为与天地相应的人来讲,养神显得格外重要,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春天到来之后,伴随上升的春阳,不仅人的生理活动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波动,同  相似文献   

4.
《内经》养生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中和养生之道,提出了"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的中和养生原则,是儒家"中和"思想在中医养生理论及临床实践中的完美体现。中和养生学说的基本内涵体现在顺应四时至中和以养形;调摄精气神及情志至中和以养神;调节饮食至中和以养性。后世医家对中和养生学说的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与发挥,并强调了中和养生学说在中医养生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内经》养神的八种方法是,怡神法,保持愉悦心态;少欲法,减少各种欲望;节制法,节制神志活动;顺志法,求得情绪顺畅;调志法,调理不良情绪;疏泄法,适当疏导宣泄;守神法,保持思想清静;顺时法,顺应天时变化.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机能都受"神"的支配,神的活动正常,人的生命活动就正常;反之,就会失常.养神,就是通过各种调节的方法,进而使机体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人的七情是通脏腑的,在中医文献中,"养神"、"摄神"、"调神"等内容占据了核心地位。本文提出了通过恬静淡泊以保神、愉悦自得以守神、顺应四时以畅神、顺志节志以和神、养性移情以怡神等适合现代人的5种养神的方法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从而达到治未病保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熊常初 《河南中医》2013,33(8):1207-1208
历代养生家把调养精神作为养生寿老之本法和防病治病之良药.不懂得养神的重要,单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养生学重视形神兼养,尤其强调养神,强调“调形先调神,养身先养心”.做到清净养神和修性养德,方可达到精神调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养生学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苹 《中医教育》2009,28(3):46-47
传统养生学是健康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养生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了解我国中医养生学教育历史与现状,总结、发掘我国的传统中医养生思想,并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中医养生学教学,以期提高中医养生学教学质量。这对完成中医养生学教学任务,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道家"啬"的精神为切入点,探讨其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并就其对历代中医养神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养神四方     
杨力 《科学养生》2012,(2):17-18
本栏目作者杨力教授,著名中医学家、易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她精通文史哲医及养生文化,她把《易经》和《黄帝内经》相结合,从而把中华养生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事中医研究生教学已达二十五年,《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等书现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养生学生存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炜  刘焕兰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19-1720
通过中医养形、中医养神、和于人事、法于自然4方面与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中医的养形可以提高生理功能、养神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于人事可以提高社会适应力的效应评价思想。倡导中医养生的效应应该多应用生存质量来进行评价,认为建立在新的中西文化认同上的中医养生学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造福于全人类。  相似文献   

12.
对孔子有关修身养德、仁者寿等进行讨论,认为孔子的修身理论与中医养生在目的宗旨上本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人的道德修养要求进行论述,或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养生思想方法。但后世被医、儒二家逐渐融合于中医养生学体系中,使养德作为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和特色之一,从而丰富了中医养生学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与中医养生学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在一定层面来说是社会文化有关,也与儒士热衷于养生和撰写养生著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孔子有关修身养德、仁者寿等进行讨论,认为孔子的修身理论与中医养生在目的宗旨上本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人的道德修养要求进行论述,或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养生思想方法。但后世被医、儒二家逐渐融合于中医养生学体系中,使养德作为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和特色之一,从而丰富了中医养生学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与中医养生学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在一定层面来说是社会文化有关,也与儒士热衷于养生和撰写养生著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经》养神的八种方法是,怡神法,保持恰悦心态;少欲法,减少各种欲望;节制法,节制神志活动;顺志法,求得情绪顺畅;调志法,调理不良情绪;疏泄法,适当疏导宣泄;守神法,保持思想清静;顺时法,顺应天时变化。认为人体各种生理机能都受“神”的支配,神的活动正常,人的生命活动就正常;反之,就会失常。养神,就是通过各种调节的方法,进而使机体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观点所具有的超前学术思想,以及其神形共养的独特思维模式在养生保健方面所具有的潜在优势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广泛理解和认同.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而"神形共养"则是中医学推崇的一种最高的养生方式.文章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守神全形的养神观以及清静养神的方法论等三面,阐明形神共养、养神为先的养生观,以及守神而全形的养生法,以期使传统的养生理论为当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龚鹏  江岩 《河南中医》2013,33(4):546-548
养生的理论与技巧无疑是中医药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养生学最能体现中医之道,比如整体观、生命观、辨证论治思想等;养生学又有最为丰富的实践内容,运动、情志、饮食、药物、居住、睡眠等等的操作性方法均集中在中医养生中,这些是决定健康的综合性、关键性要素.中医药人应充分介入、引领中医养生的发展,立道施术,争取中医养生的学理、法理地位,将养生活动医疗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杨锋 《家庭中医药》2008,15(4):40-41
历代养生学家极为重视神的摄养,古人有“神强则长生”、“神全气蕴则寿”之名言。那么,春天如何养神呢?  相似文献   

18.
中医传统养生学之当代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表明养生不只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养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方式.同时也宣示了广泛开展中医养生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深得《内经》之旨的养生学家,他的顺四时养生、保养元气、预防疾病思想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顺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20.
儒家养生与道家、佛家及医家养生共同构成中华传统养生学的内容.但与道、佛、医相比,儒家养生在其长期践行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道德意识为修炼导向,并把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境况都作为身心修炼的契机,注重"事上磨练"的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