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的)的一些特性。方法97例(男42例,女55例,年龄45.34±15.0岁,平均15~76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消融前后,一般程序刺激诱发组(n=70)及采用异丙肾上腺素后程序刺激诱发组(n=27),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2组的性别、年龄、房室结电生理特性差异及消融复发率。结果97例患者中,70例(72%,95%CI:63%~81%)可诱发室性心动过速(SVT),消融后观察30min,心内电生理不能诱发;27例(28%,95%CI:19~38%)消融前不能诱发SVT,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能够诱发SVT,消融后观察30min,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仍无SVT。2组在性别年龄消融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方面有差异,即一般刺激诱发组快慢径路之间有效不应期(E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78vs253+66,p<0.001);而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刺激诱发组基础快慢径E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60vs330±50,p>0.05)。结论本文结果显示,程序刺激是否诱发AVNRT,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有关,即快慢径路前向传导的有效不应期相差越大,则越易发生AVNRT。消融实践中,如一般刺激不能诱发,可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再行程序刺激诱发,这对判断AVNRT消融成功终点,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判定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终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97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前后作使用及不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自身对照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 70例(95%可信区间63%—81%)可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后观察30min,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27例(95%可信区间19%—38%)消融前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均能够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后观察30min,均无室上性心动过速。结论 判定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消融终点。宜在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后再重复同样程序的刺激,并以不能诱发为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4岁.阵发性心悸5年,心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双径路引发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频率为180~220次/min.采用消融慢径路方法,放电中不断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放电5 min并观察10 min,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状态下行高位右房程序刺激,房室结跳跃现象消失,不能诱发出AVNRT.  相似文献   

4.
心动过速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QRS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的发生机制及导管射频消融情况。方法 对 6例心动过速伴RR间期长短交替患者 ,常规行动态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存在房室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 ,先进行旁路或房性心动过速的消融 ,消融成功后再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包括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进行心动过速诱发 ) ,如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则终止手术。若提示存在房室结多径路 ,则进行慢路径改良术。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提示 :4例患者存在房室旁路伴房室结双径路 ;2例患者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结果显示 :3例患者为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后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例患者同时存在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成功消融房室旁路后再改良慢路径 ;2例患者为房室结三径路 ,经慢径路改良后房室结传导曲线连续 ,未诱发心动过速。 6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 室上性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率较低 ,且均与房室结传导不连续有关。心动过速伴RR间期交替发生机制较为复杂 ,除了与房室结纵向传导的不连续有关外 ,还与其不应期密切相关。食管电生理检查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相比对揭示RR间期交替的发生机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房室旁道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征四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1临床资料倒三女性、4z岁。因阵发性心悸9年入院,院外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①冠状静脉窦(*S)S;不刺激(步长一IOms),sl&300ms时出现人V。跃增120ms,并诱发SVT,心率14obpm,VA间期<70ms,His京电极A波最提前,提示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反复多种程序刻激只能诱发AVNRT。②塞律时,消融电极于HIS束与CS口(CSO)之间消融,消融过程中交界性心律和窦律交替出现。消四后重复①的程序刺激,AV间期跃增现象消失,且不能诱发SVT。③右室15op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7.
食管电生理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其分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近两年经射频消融治疗的SVT病例,选择其中食管电生理和心内电生理资料完整的41例,将两种电生理检查对SVT诊断及分型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种电生理检查诊断房室结双径路(DAVNP)、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常见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电生理对房室旁路(AP)的粗略定位准确性较高,但对快慢型AVNRT、慢AP参于的AVRT与房性心动过速不易辨别。结论食管电生理虽不易辨别少见型SVT,但诊断常见型SVT及分型准确性方面与心内电生理有相似的价值,且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RR间期交替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策略.方法:10例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患者接受了电生理检查,明确其心动过速类型后,首先消融旁路或诱发的心动过速,如仍能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则消融慢径路,并随访了解心动过速复发情况.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为左侧游离壁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消融旁路后3例诱发AVNRT,一并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另6例没有诱发AVNRT者未再消融,1例为房室结三径路,成功消融了慢径路.在6个月~8.4年随访中,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伴RR间期交替的心动过速具共同特点,即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在消融基础心动过速后,如不能诱发AVNRT,可不消融慢径路.  相似文献   

9.
报道 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少见电生理表现———快径间断逆传。 4例经心电图和食管电生理检查证实为AVNRT的病人 ,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心室刺激无快径逆传 ,遂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消融阻断慢径后观察室房 (VA)传导特点。结果 :4例病人基础电生理检查均无快径逆传。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心室刺激 ,3例显示快径逆传并诱发AVNRT ,1例仍不显示快径逆传。消融阻断慢径后 ,4例病人均显示良好的快径逆传。结论 :快径间断逆传是AVNRT的少见电生理特点 ,慢径和快径相互干扰是其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A—H间期跳跃和不能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特点和远期疗效。方法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无旁道参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00例,分成三组:能诱发AVNRT,有明显跳跃(A组,n=40);不能诱发AVNRT,但有A—H间期〉50ms的明显跳跃(B组,1=40);不能诱发AVNRT且没有A—H间期〉50ms的明显跳跃(C组.n=20)。比较术后各组电生理数值及消融远期疗效。结果与消融术前相比.术后各组患者的房室结顺传文氏周期均延长(P〈0.05);消融术后房室结顺传有效不应期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出现缓慢交接区心律。术后随访12个月.各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A—H间期跳跃且程控刺激不能诱发的AVNRT的慢径路消融是安全有效的。缓慢交接区心律是消融有效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12.
植物神经可影响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异丙肾上腺素使快、慢径路的传导时间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使原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病人诱发SVT;心得安增高心脏的迷走神经张力,结果与之相反。植物神经阻滞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或/和慢径传导加速而使房室传导曲线变圆滑,房室结双径路“消失”。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术中房室结快慢径前传不应期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 2 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病人射频消融术 (RFCA)中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意义 ,应用心房程序刺激法测定放电前后房室结快慢径前传ERP并据此指导治疗。结果 :2 7例AVNRT病人房室结ERP对射频电流呈 4种反应 :①快径前传ERP缩短 10例。其中 6例表现为引起跳跃的S2 间期缩短 ,无心房回波 ,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AVNRT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 ,跳跃现象消失。 4例前传ERP由 36 0± 15ms缩至 170± 8ms,跳跃消失 ,异丙肾上腺素不能诱发AVNRT ,不再消融。②快径前传ERP延长 6例 ,由 36 0± 10ms增至 430± 12ms。延长S2 与S1耦联间期行心房程序刺激 ,跳跃再现 ,继续寻找并消融慢径至跳跃消失。③慢径前传ERP缩短 5例。术中AVNRT频率由 170± 14次 /分增至 2 30± 11次 /分。继续消融慢径 ,跳跃消失。④慢径前传ERP延长 6例 ,表现为AVNRT的频率减慢 ,继续消融慢径获成功。上述病人经 3.3± 0 .8( 2 .0~ 4.5 )年的随访 ,未见房室阻滞 (AVB)发生 ,亦无AVNRT复发。结论 :对于少数AVNRT病人 ,借助术中房室结前传ERP的变化指导消融 ,可望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复发机率、避免A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临床疑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0月~2015年10月368例接受房室结慢径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检查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比较32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且能诱发AVNRT和45例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但不能诱发AVNRT患者的消融结果及平均7.8年随访期内心动过速复发率,另对21例疑似AVNRT但电生理检查无房室结双径传导,无可诱发心动过速,且未接受慢径消融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平均1.4年随访。结果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不能诱发AVNRT患者与术中能诱发心动过速患者首次慢径消融的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患者随访期心动过速复发率(4.4%)高于术中能诱发AVNRT患者(1.5%)(p0.05%)。术中能诱发AVNRT患者消融后复发病例均为首次消融时未达到主要消融终点(A-H间期跳跃现象消失)者,术中未诱发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复发病例再次电生理检查时均未发现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现象,亦未再诱发心动过速。在平均1.4年随访期内38%的疑似AVNRT但未接受经验性慢径消融治疗的患者再次发生心动过速。结论对于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但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疑似AVNRT患者,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但应尽量以A-H间期跳跃现象消失作为消融终点。对于电生理检查未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传导,且不能诱发心动过速的疑似AVNRT患者,应酌情选择经验性慢径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5.
探讨右房、右室刺激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规律及电生理特性。58例经食管调搏诊断为AVNRT的患者,在行射频导管消融(RFCA)前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经右房、右室的程序期前刺激和分级递增刺激)。结果:38例经右房和右室刺激均可诱发,有13例仅能经心房刺激诱发,4例仅能经心室刺激诱发,其中3例仅能为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3例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或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再次心房或心室刺激诱发;单纯经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的AVNRT,其心房程序刺激的AH最大值(AHmax)短于心室分级递增刺激诱发AVNRT时的AH值及心动过速时的AH值(AHSVT)。而同时经心室及心房刺激诱发的心动过速,其AHmax长于仅能经心房刺激诱发AVNRT时AH值及AHSVT,P均<0.05。结论:多数AVNRT患者均可经右房和右室刺激诱发,能够引起足够长AH值的刺激部位及方法均可诱发AVNRT。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存患者的电生理机制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方法研究人群为18例经电生理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多种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慢快型和慢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首选消融前传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快慢型AVNRT的消融方法为消融最早逆传慢径的心房激动部位。消融成功的标准为消除1:1前传慢径,消除快慢型AVNRT的逆传慢径,不能诱发任何类型AVNRT。结果多种类型AVNRT的发生率为1.8%(18/1000)。18例患者中有11例在消融治疗前的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2种类型AVNRT,有7例在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出1种类型AVNRT,消融此型后又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在消融前即诱发出2种类型AVNRT的10例患者,均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房室结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在电生理检查中出现1种类型AVNRT,经导管射频消融这种AVNRT后,又出现另外1种类型AVNRT的7例患者中,4例在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成功消融两种类型AVNRT;另3例中的2例在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处消融后,第1种AVNRT不能诱发,但可诱发出另外1种类型AVNRT,经在冠状窦近端及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进一步消融成功;另1例经消融三尖瓣环与冠状窦口之间(右侧后延伸)后,除原诱发的快慢型AVNRT外,还可诱发慢慢型AVN-RT,其逆传心房激动顺序与快慢型时相同,提示2种类型AVNRT均应用同一条逆传慢径,经在冠状静脉窦内和二尖瓣环房侧(房室结左侧后延伸)成功消融2种类型AVN-RT。术后随访18例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大多数多种类型AVNRT患者,具有前向和逆向传导功能的传统房室结慢径(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能为多型AVNRT的主要基质,因此消融房室结右侧后延伸可成功消融大多数多型AVNRT。对于少部分多型AVNRT患者,左侧后延伸与右侧后延伸可能分别作?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心悸6年,再发半小时”人院,每次心悸持续约1h.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提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人院后患者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择期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心腔内电图示心室刺激VA逆传递减,提示无隐性旁道;冠状窦电极程序刺激可见房室结跃增现象并心房回波(图1).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39例行电生理检查病人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过程中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的现象。方法 39例病人分为房室结双径路(AVNDP)组和非AVNDP组,电生理检查过程中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观察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以及临床症状。结果 6例AVNDP病人在行房室结改良后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诱发了NPJT,诱发NPJT前后血压无明显改变,无特殊伴随症状。AVNDP术前,非AVNDP组术前及术后均无一例诱发NPJT。结论 AVNDP病人在行房室结改良后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可能诱发NPJT,其机理可能与房室结改良后交界区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共分A、B、C三组,A组35例,典型AVNRT;B组21例,非典型AVNRT;C组16例,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比较三组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或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的AH间期(AHmax)、房室结前向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的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SR)与RR间期比值(SR/RR)。结果消融前后A、B、C三组AHmax和SR/RR均明显减少,A组ERP明显增长;而组间比较,A组AHmax减少幅度比B、C组明显大,P〈0.01。C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起搏或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AVNRT。B组和C组还要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的划线消融,可以提高消融成功率。结论伴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或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诱发率,除慢径路消融外,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划线消融可提高消融成功率,AHmax和SR/RR也可作为房室结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索联用阿托品对判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消融终点的意义。方法:219例PSVT患者在消融后联合应用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不能诱发PSVT为消融终点。结果:219例患者消融后以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确定消融终点,结果随访3~36个月,均无PSVT复发。结论:对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联合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心内膜电刺激,不能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是杜绝复发的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