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祖国医学对心律紊乱的认识及证治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方面的任何一项异常,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胸痹、眩晕范畴。现将近10年来以中医为主治疗本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目前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病部位在心脏,主要病机是心血不足、心阴亏损、心阳不足,兼有痰饮、淤血等②③。心主血脉,心血不足,不能养  相似文献   

2.
<正>心律失常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心脏自律性、兴奋性及传导性改变而使心脏收缩的频率或节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律失常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惊恐不安、脉律不齐,伴气短、胸闷、憋喘、头晕等症状。中医治疗本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且治疗有其独到之处,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3.
结、代、促、迟脉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古代文献《周礼》已有“参(切)之以九脏之动”的记载。《素问·脉要精微论》也说:“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古今医统》更明确指出:“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别证……医唯明脉,则诚良医。”祖国医学认为“心主血脉”,脉搏是心气与心阳的温运、以及经脉壅遏营气而产生的节律性搏动,所谓“脉乃血脉,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阳中之阴,本平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谊,气如橐(竹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相似文献   

4.
中医时间医学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时间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同时提出"因时制宜"这一时间治疗学理论。时间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包括昼夜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五脏主时辰节律、卫气运行节律等)、月节律、年节律以及发病节律。中医时间医学还研究按时施针和择时用药,包括季节不同、病情不同、服药时辰有别等;研究依时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中的切脉是四诊中的重要部分。切脉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阴阳气血之盛衰,邪正的消长,腑的虚实和预后的善恶。一般以寸口(两侧上肢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处)为切最常用的部位。切脉时脉动应指的形象称脉象。脉象应包括脉的至数(频率)、节律、和体形,它们之间常互相错综交杂。脉的体形(如洪、弦、滑、细等)由所切动脉的解剖位置、组织结构、舒缩机能、充盈度、波动幅度及血流速度等特点综合形成,脉象又受气候、精神  相似文献   

6.
“阴虚阳亢”病机的初步探讨——脉图法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研究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加强中西医结合,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中医理论,内容极其丰富。作为祖国医学主要特点之一的辨证施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它是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脉诊是从脉搏的形、位、势等也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淋巴腺结核,是结核病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病缠绵顽固,难以根治,破溃后不易愈合.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法很多,兹将采用中医疗法(包括针灸、内服药及外用药等)治疗的门诊病例31例的疗效报导于后.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祖国医学对周围性淋巴腺结核的描述,《内经》中就有关于瘰疬的记载.此病好发于颈部,所以一般俗称疬子颈.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说的"马刀侠瘿"即指此病;明、龚廷贤明确地说:"在耳前后连及颐颔下连缺盆,皆为瘰疬,在胸前及胸之侧下连两胁,皆为马刀."又说:"独形而小者为结核,续数连结者为瘰疬,形长如蛤者为马刀也."病因方面,《金匮要略》有"皆虚痨得之"之说;金、张  相似文献   

8.
<续名医类案>中反映古代医家的时间医学观主要表现在根据时阃节律(运气理论、季节节律、昼夜节律、疾病发作的时间固定性)诊断疾病、根据因时制宜原则(四季节律、昼夜节律)治疗疾病、根据时间节律判断预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 现代医学将动脉脉搏检查做为完整的体检常规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某种原因,现代医学对脉诊不如祖国医学那样重视,其对脉搏分类的认识也不如祖国医学那样丰富深刻,但现代医学对脉搏的认识和脉图的研究和祖国医学  相似文献   

10.
脉学理论和时间医学理论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的脉学理论无处不深深打上了时间医学的烙印,无论是生理脉象(平脉);还是病理脉象(病脉)都必须以时间节律为法度,才能进行精当的描述和诊断。认识《内经》脉象学中的时间诊法,对提高诊治水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任应秋先生近著"脉学研究十讲"一书,在整理研究祖国医学遗产,或供西医学习中医脉学的需要来说,是一本良好的参考书.正由于任先生的著作将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而选读,那末任先生在该书中所作的某些过早的结论,也将影响读者对祖国医学遗产的正确认识.因此就我个人所见,提出以下几点与任先生商榷,同时并望同道们予以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祖国医学将现代医学中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或缓慢心律失常如早搏和心房颤动等凡具有"心悸"表现的均归为"惊悸、怔忡"范畴。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主要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其  相似文献   

13.
<正>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天有昼夜,人有卧起。”由于自然界的季节更换、昼夜交替、致使人及动物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转归等出现相应的季节变化。作为五脏中的先天之本——肾,它的时辰节律更是古今医家奋力探究的课题。本文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利用放射自显影法,通过对小白鼠骨髓细胞DNA合成率(简称L1)的昼夜变化的观察,为研究肾的时辰节律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足诊三脉”是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法中的“切诊”范畴,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它是祖国医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的《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按压足部的经络穴位来诊断疾病,与“足诊法”(即按压患者足部反射区以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诊三脉”是我国古代“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中的足部诊法,盛行于西晋以前。自从西  相似文献   

15.
朝医学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鲜民族长期以来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中国朝鲜民族医学源远流长,它是在固有朝鲜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的理论,结合本民族的医疗实践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朝鲜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国朝鲜民族医学(朝医学)是"高丽医学"的继承与发展.现将朝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钱振准治心律失常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一般来说多以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头晕乏力、脉律不齐为主症,祖国医学虽无此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心悸"、"怔忡"、"脉结代"等范畴,乃气滞血瘀,心脉痹阻,传导失常或心气不足,气血两虚,搏脉无力,脉气不相接所致,基本病机是心气血阴阳之虚为本,痰浊、瘀血、气滞为标.对此,中医文献亦有不少记载,如<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云:"心痹者,脉不通."其后<伤寒论>中载:"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亦云:"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而<医学入门>更有详述:"思虑过度,及因大惊大恐,心虚停痰,或身闻大声,目见异物,临危触事,便觉惊悸,甚则心跳欲厥,脉弦濡者,虚也,血虚四物汤、养心汤、妙香散、朱砂安神丸.气血两虚,人参养荣汤、养心汤.  相似文献   

17.
中医脉象内涵丰富,每种脉都具有"位、数、形、势"4个要素,其中以节律不整齐为主要表现者为"不整脉",它包括脉搏歇止引起的部分不齐及每搏跳动间隔时间不均匀引起的整体不齐。中医传统28脉中涉及脉律不齐者有结、代、促、涩、散及十怪脉中虾游脉、雀啄脉、解索脉、麻促脉、屋漏脉,这些脉象的节律失调表现与西医心律不齐有相似之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故探讨二者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准确收集脉诊信息及正确结合现代检查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热病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治疗急性热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院在治疗急性热病时运用"三焦"理论,结合古方柏皮汤(黄芩、黄连、黄柏)专治三焦实热的经验,在临床上以三黄为主治疗急性热病69例,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符箴 《中医药文化》2008,3(3):31-32
通过考证分析,将<伤寒论·序>中"动数发息"的语义释作"脉跳的快慢及脉动的起止、来去(情状)".它既有训诂方面的依据,又完全符合<伤寒论>一书在中医脉学方面提出的新的医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娟 《光明中医》2010,25(11):2119-2119
<正>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忡"的范畴。本病症可见于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