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住院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26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纤支镜检查,肺功能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达。以激素和57.8%氧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有赖于典型的临床表现,胸部线片和高分辨检查,病XCT理组织检查示寻常间质性肺炎(UIP)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5例临床X线分析孙戈新,刘文烈(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线科130041)病因未明的原发和局限于肺部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称为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简称IPF),又称隐原性致纤维性肺泡炎(简称CFA)。IPF临床上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也是特发性的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 Ps)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目的:讨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肺通气及弥散功能、病理活检及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ILD.依据有无肺活检结果,将确诊标准分为2种.  相似文献   

4.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7):814-815
目的螺旋CT(MS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检测的进一步了解及临床治疗探讨。方法回顾CT所发现18例以肺纹理改变为主的患者,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除要掌握好CT的影像表现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治疗及检查,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刘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14-815
目的螺旋CT(MS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检测的进一步了解及临床治疗探讨。方法回顾CT所发现18例以肺纹理改变为主的患者,进一步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除要掌握好CT的影像表现外,一定要结合临床治疗及检查,激素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0例,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设为1组,继发于结缔组织病患者设为2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取CT影像检查呈现为网状阴性,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患者的CT影像检查后,表现为胸膜受累。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呼吸困难。因此两组患者对比无较大差异,P 0.05表示统计学无意义。结论临床需要针对继发于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加强对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有效防止患者病情发展和延误。若采取CT影像检查后发现患者存在网状改变,则考虑患者属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影像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健  毛健强  秦清训 《广西医学》2007,29(11):1708-17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学特点,为其HRCT诊断积累经验.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 胸片显示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HRCT上的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14例,囊、蜂窝征15例,胸膜下线、网状影12例,结节影5例,肺气肿8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13例.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上述典型HR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经胸腔镜肺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科2008—01~2013—03诊断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25例的临床表现、胸部CT、病理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结果2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例,平均(65.6±5.2)岁。24例吸烟患者平均吸烟40.5包/年。25例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及肺部Vel—ero哕音和杵状指(趾)。胸部CT表现为在双肺网格、蜂窝样基础上出现肺部团块、结节影(22/25),及肺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斑片状阴影(3/25)。病理上多为腺癌及鳞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减低及低氧血症。部分患者肿瘤标志增高。结论老年男性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在原有肺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新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肺部出现团块、结节影或斑片阴影,要高度警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可能,积极行痰病理、经皮肺活检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任蓬程  池华玲  李秉忠 《海南医学》2014,(17):2547-254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方法选取9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采用胸部常规CT扫描,病变区采用薄层CT扫描,进而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CT表现。结果96例患者的病灶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其中双肺密度大多不均,以双肺下野外周部为主,多发于肺下叶基底部,其中65例为双侧,31例为单侧;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主要CT征象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60例,网状改变50例,磨玻璃样改变及密度影32例,小叶性肺气肿68例,其中46例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22例为全小叶型肺气肿,蜂窝状、囊状45例,胸膜下线38例,两肺下叶牵拉性支气管扩张30例,结节影18例。结论 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情况,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单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胸外科为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左肺移植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5岁,有呼吸困难史3年,加重2年。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内科激素抗炎保守治疗,症状仍进行性加重,夜间难以入睡。全胸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该院1995-2005年诊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25例及特发性肺纤维化(IPF)26例患者的病程、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呼吸困难进展较快,具有两种病变并存的x线及HRCT表现,常为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明显,二氧化碳潴留则有所减轻。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兼有二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纤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肺纤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泼尼松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弥散功能和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治疗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结论肺纤方能有效地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胡旻爽  苗荟 《河北医学》2013,(11):1610-1613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COPD)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21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PI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桶状胸、湿罗音等体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透亮度、胸廓增大等x线检查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肺功能、血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间质纤维化可以并存,在临床表现上与单一疾病表现差异明显,体征、x线、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综合分析,对于诊断慢性阻客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实验室所见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资料,列举和分析常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肺功能检查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小气道功能障碍分别占85.8%、71.4%和14.3%.X线胸片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者占87.5%,其余只表现为肺纹理增粗、模糊或斑片阴影.动脉血氧分压(PaO2)减低者占55.6%,PaO2减低者病死率为80%,PaO2正常者病死率为14.3%.主要症状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及咳嗽者,分别占88.9%和77.8%.有肺部Velcro音及杵状指者分别占88.9%和55.6%.本组病例误诊率高达100%.结论: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所见,对降低误诊率、提高本病诊断意识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刘孝勤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8-140
目的分析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20例老年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其高分辨率CT(HRC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总结。结果胸片显示两肺为较弥漫网格状、小结节及蜂窝状影,病灶以两肺中下野为主。HRCT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9例,网格状影13例,蜂窝状影4例,肺气肿9例。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较典型HRCT影像表现,老年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需重视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鉴别。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少见。虽然是致命性疾病,但是进展较慢,病程可达几年到十几年。本文收集我院6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例,对影像学诊断作一探讨。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1~55岁。病程1年以内者2例,1年以上者4例。随访到发稿时止,无死亡病例,病情缓解5例,无变化1例。全部病例均经临床、CR胸片、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肺穿刺活检证实。1.2检查方法:6例均有胸部正位片(柯达公司CR800,GE高频X线机Silhouette VR)。5例做了高分辨率CT扫描(GE公司LightSpeed Plus四排螺旋,层厚1.25mm,重建矩…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又称纤维性肺泡炎或慢性间质性肺炎,是由肺泡壁损伤,引起非感染性炎性反应。本病至今病因未明,少数患者的发病可能与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有机粉尘吸入和有害气体的刺激有关。我院于2006~2007年共收治16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现将CT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MSCT影像学征象及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经临床确诊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于行MSCT扫描检查的同一时期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探查,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MSCT扫描征象,并采用Spearman来检验其与肺功能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39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显示:32例出现磨玻璃样影或实变影征象,34例出现小叶内间质增厚征象,37例出现小叶间隔增厚征象,35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征象,6例出现胸膜下线征象,11例出现肺气肿征象,18例出现胸膜增厚征象,29例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②39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均出现FVC、FEV1/FVC等通气功能指标异常及DLCO、RV/TLC等弥散功能指标异常。13例出现PaO2指标下降,39例(100%)出现PaCO2指标降低,21例出现P(A-a)O2指标升高。③经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MSCT影像学征象总评分与RV/TLC、FVC、DLCO、PaO2、PaCO2之间均存在负相关,与FEV1/FVC、P(A-a)O2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MSCT影像学征象与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MSCT影像征象进行分析可以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肺功能预测,从而有助于临床及时展开诊断进而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吡非尼酮口服治疗,并根据治疗4个月后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4)和预后不良组(n=1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  相似文献   

20.
郭惠尧 《广东医学》1995,16(7):485-485
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3例报告汕头市中心医院康复区(515031)郭惠尧特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简称CFA),又称隐原性致纤维化肺泡炎,Hamman-Rich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临床已并非罕见。现将我们收治的3例报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