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研究》研究结果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括介绍了“重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研究”项目的研究结果(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问题是公共职能偏废,公共职能项目的落实程度约42%;(2)问题77%~86%可归因于政府筹资职能缺位和139%~23%可归因于政府的管理职能缺位;(3)重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步骤,分别为政府重视、适宜投入、投入的稳定性和投入效率、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作效率、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稳定和吸引高素质人才、稳妥处理非公共产品服务。100%的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为遵循这一步骤,将能解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问题。(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职能被修改、界定为7大类、25类别、79内容、255项目,界定结果普遍接受。(5)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公共职能,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约需配置人力159086人,相当于2002年底人力的769%。(6)依据投入产出模型等,如剥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偿服务,财政每年需要追加1029亿元人民币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论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原因。方法 查阅 1990~ 2 0 0 1年国内 8种主要卫生管理杂志 ,得相关文献 2 0 5篇 ,运用边界分析方法归纳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各种原因 ,并进一步运用意向问卷调查了 15 4所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原因的认识。结果 文献归纳表明 ,中国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投入总量不足且投入方式低效 ,对此 ,99.3%的样本CDC表示同意 ;之所以有偿服务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重点是因为允许资金自筹的财政管理机制 ,对此 ,96 .0 %的样本CDC表示同意。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政府筹资和管理职能缺位现象 ,两者交互作用 ,导致公共职能偏废。  相似文献   

3.
论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首要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论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方法查阅1990-2001年国内八种主要卫生管理杂志,运用边界分析。方法归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存各类问题,并进一步运用意向问卷调查了154所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的认识。结果查阅文献205篇,归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问题12类,9799%的被调查CDC认为公共职能偏废是当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首要问题。结论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论证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治本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论证解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治本策略。方法 查阅 1990~ 2 0 0 1年国内八种主要卫生管理杂志 ,运用边界分析方法归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各类改革策略 ,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 ,结合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职能偏废的原因和作用机制 ,提出治本策略 ,并进一步运用意向问卷调查了15 4所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治本策略的认识。结果 治本策略是 ,明确政府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的筹资职能 ,保障疾病防制机构适宜投入。同时 ,通过加强管理和改革投入方式增加服务效率。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治本策略的认同率在 95 %以上。  相似文献   

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指导。公共职能的落实情况是检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现对江苏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七省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比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明确各级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开展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情况。结果 (1)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开展比例为71 .7% ,其中省级为92. 0 % ,市级为73. 7% ,县级为6 8 .5 % ;东部地区为76 . 5 % ,中部地区为71 .5 % ,西部地区为6 8 .1%。(2 )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职能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项目开展比例较高,但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评价的项目开展比例相对较低。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总体落实程度较差,尤其是中西部以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7.
七省16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落实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明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的落实程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16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开展比例以及开展项目的操作程度。所谓公共职能的落实程度是指样本机构公共职能项目平均开展比例和平均操作程度的乘积。结果(1)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职能项目的平均落实程度为42.9%,其中省级为56.0%,市级为43.7%,县级为41.3%;东部地区为49.3%,中部地区为45.4%,西部地区为35.3%。(2)样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七项公共职能中,疾病预防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为54.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65.8%、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为35.0%、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为31.3%、实验室检测与评价39.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36.4%、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为56.7%。结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普遍不高,并随地区和级别的变化而变化;各项公共职能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职能落实程度最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职能落实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扬州市区域内疾控机构运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扬州市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现状和存在问题,并进行深层次分析,为优化配置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法对机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相对滞后,人力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经费短缺,影响工作运行。这一运行现状带来的弊端是疾控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削弱、公共服务职能偏废,疾控机构社会形象降低,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强。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源一是政府的筹资职能缺位,二是政府的管理职能缺位。对策一是正确定位,构建疾控体系新框架;二是完善疾控体系的经济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2):F0002-F0002
浙江省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1年6月29日组建成立,是政府举办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与浙江省温岭市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的专业技术指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涵盖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3~2006年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状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2007年,对福州市及所辖5区、8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调查。[结果]2006年福州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计有专业人员665人,其中35岁以上占76.24%,中专(高中、技校)学历的占48.72%,中、初级职称的分别占29.02%和35.94%。工作用房建筑面积2006年比2003年增加1.20% 承担的科研项目2006年比2003年增加50.00% 2006年公共职能项目完成度,福州市为73.78%,5区为45.32%,8县为49.06%。[结论]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资源配置有了明显改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但人员结构不合理,公共职能完成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90年代以来,湖南省接受国内外多个妇幼援助项目,共有81个项目县.为保障项目终期目标的实现,各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对项目的过程控制.2001年2月下旬,我省卫生厅、省妇联联合召开了省、市、县卫生和妇联有关负责人出席的"降消"项目中期总结暨现场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治疗与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致病细菌的流行病学和常见抗生药物的敏感性,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126例住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为28.7‰,疾病种类为新生儿肺炎、吸入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每年产科并发症前3位为羊水混浊、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21例严重感染病例细菌感染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佰氏菌、卡他双球菌.4类抗生素药敏对以上4种菌种总敏感率为94.4%,4类抗生素依次为:亚胺硫酸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壮观霉素、克林霉素等。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应及时治疗并提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早晚夜(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传统排班模式下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本院护士群体进行调查.结果 APN连续性排班和传统排班模式下本院护士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分别为30.70%和31.93%.主要的心理问题为躯体化、焦虑、恐怖、忧郁、敌对.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下护士在躯体化和抑郁2个因子上分值明显低于传统排班模式.结论 护士的职业特点是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APN连续性排班在改善躯体化症状、减少抑郁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排班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分布类型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76例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疾病32例。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非肿瘤性疾病则根据病变性质采取手术切除或药物对症治疗。结论上颈部非腺源性包块涵盖的疾病较为复杂,治疗应根据病变性质、位置及范围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Controlling health care costs requires that limits be placed either on prices, quantities of services, or both. Prices are measurable and more easily controlled than is quantity and, consequently, health care cost containment has frequently focused on mechanisms for controlling prices. Regulatory approaches, however, may create market distortions and change access pattern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prices is to restructure the market for health services to encourage greater price competition among providers. Because this type of health reform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attempted, there is much more uncertainty about the outcome of market-oriented approaches than for direct regulatory control over pr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