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6月因胸痛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230例。将CAG显示为非冠心病者设为对照组共7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86例。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病变程度,同时测定3组患者LP-PLA2及血清YKL-40浓度变化,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LP-PLA2及YKL-4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Lp-PLA2及YKL-40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Lp-PLA2及YKL-40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病变支数相同的患者合并,结果显示:随着病变支数增加,LP-PLA2及YKL-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Lp-PLA2及YKL-40水平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及YKL-40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患血清新喋呤水平改变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7例,另选取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正常者作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病患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为(11.85±2.30)nmol/L和(9.94±1.91)nmol/L,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8.13±2.10)nmol/L、(7.97±1.99)nmol/L(均P<0.05);但AMI组与UAP组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新喋呤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病患血清新喋呤水平分别为(9.89±1.28)nmol/L、(10.07±1.81)nmol/L、(9.93±1.9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1.99)nmol/L(均P<0.05),但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分别为(8.01±1.18)nmol/L、(10.97±2.81)nmol/L、(8.33±2.0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7±1.99)nmol/L(均P<0.05),Ⅱ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为(10.97±2.81)nmol/L,显著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的(8.01±1.18)nmol/L与(10.97±2.81)nmol/L(均P<0.05),Ⅰ型与Ⅲ型斑块组血清新喋呤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HD病患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异常升高,病患血清新喋呤的水平与斑块形态有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血清新喋呤的水平可以作为预测不稳定型斑块病变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钠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17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及血浆脑钠肽(BNP)检查,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分型、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与患者血清BN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患者BNP水平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三组患者BNP水平呈显著增加趋势,三组BNP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100pg/ml的患者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BNP100 pg/ml的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为(53.7±15.9)分vs.(29.3±2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与BNP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 BN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BNP水平有可能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例确诊或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冠脉造影堵塞50%者;实验组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组,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LP-PLA2水平,并计算Gensini积分,探讨各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1)冠状动脉病变组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LP-PLA2水平最高。(2)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间的血清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Gensini评分越高,LP-PLA2水平越高。结论:血清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支数、部位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冠脉造影(CAG)的248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确定冠脉变严重程度、病变支数及部位,监测病人血常规中EOS计数水平及血脂,分别比较不同病变组之间差异。结果冠心病组高血压患病人数、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E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EOS与单支病变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组EOS与对照组及多部位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2,0.005)。结论 EOS与冠心病类型、冠脉病变支数及病变部位有一定关联,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2(LGALS2)基因变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惟患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248例ACS组患者、21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8例对照组患者检测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基因型、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用冠状动脉造影测定病变血管支数和狭窄程度积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浆淋巴毒素α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试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探索基因型变异与ACS风险、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积分和3个细胞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减低(P<0.01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 TT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73,P<0.01)、T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ACS的危险性比(OR=0.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CT TT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C基因型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T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与C等位基因发生稳定性心绞痛的危险性比(OR=0.84,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管病变支数频率和狭窄程度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01).基因型变异与炎性细胞因子: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比血浆淋巴毒素α、C反应蛋白、血管黏附分子-1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LGALS2基因C3279T位点变异对ACS易患风险、血管病变程度和炎症级联反应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ST2(sST2)的水平在疾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因疑诊冠心病而住院的患者共64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例,非冠心病患者8例,纳入同期门诊随访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所有入组患者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肌血流灌注显像(SPECT)检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ST2水平。结果 (1)急性心肌梗死组中sST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和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急性心肌梗死组、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中sST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2)sST2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388,P=0.029),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ST2水平与心肌梗死的部位和病变血管支数无关(P值分别为0.698,0.782),与是否行急诊溶栓及急诊PCI无关(P=0.14)。(3)sST2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与NT-Pro BNP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T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0.782(95%CI:0.684~0.880),NT-Pro 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 0.798(95%CI:0.708~0.893),两者显著相关(r=0.388,P<0.001)。结论血清sST2水平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具有早期识别价值,有助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分层及疾病活动性的预测;血清sST2水平与心功能呈负相关,但与NT-Pro BNP相比在评价心功能中无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与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97例糖尿病患者,把合并冠心病患者77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血浆TM水平,并对血浆TM与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浆P-选择素、1M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TM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心绞痛组P-选择素水平与稳定性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P-选择素和TM水平与心绞痛程度呈正相关(r=0.6952,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浆TM水平可能相应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TM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的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268例行冠脉造影(CAG)检查的老年患者,按其临床表现和CAG的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采用袖带加压法连续测量患者入院后三天的晨起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脉压。依据Gensini评分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支数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探讨其与血压不同成分之间关系。结果 CHD组收缩压和脉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变支数的增多,脉压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均<0.05)。脉压水平与Gensini评分正相关(r=0.199,P<0.01)。结论脉压较收缩压、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弹性,不仅与CHD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还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莱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患者160例(CHD组)及同期正常体检者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suPAR、MIF水平,并按冠脉病变支数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CHD组的血清LP-PLA2、suPAR、MI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CHD患者血清LP-PLA2、suPAR、MIF水平在不同病变支数的CHD患者间呈显著升高趋势,三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CHD患者血清LP-PLA2、suPAR、MIF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17、0.628、0.661,P值均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清LP-PLA2、suPAR、MIF水平较正常人群显著的升高,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A 54-year-old postmenopausal female, with systemic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had exertional chest discomfort. At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a single coronary artery arising from the right sinus of Valsalva was seen (Fig. 1). This condition is extremely rare, discovered in < 0.05%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using color flow imaging documented that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was anterior to the pulmonary artery (Fig. 2).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钙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发现钙化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不一定都有钙化。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但有时二者却缺乏很好的相关性。现就冠脉钙化的发生机制,冠脉钙化及积分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冠脉钙化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