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三磷酸腺苷(ATP)静脉注射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成功率与安全性。方法在心电监护下,使用不同剂量ATP快速静脉注射,转复21例共25次发作的PSVT,观察其转复成功率,临床起效时间,临床副作用与瞬间心电图改变。结果ATP转复PSVT成功率88%。PSVT终止后恢复第1个窦性心律的R-R间期为0.9~5.1 s,平均1.82 s;终止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为11.3~51.2 s,平均25.6s。80%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面红、头痛、恶心、呕吐或低血压。64%的患者出现瞬间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停搏,早搏,窦房、房室、束支传导阻滞或窦缓等,均短暂且可自动消失。结论ATP是转复PSVT的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药物,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TP)对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将120例PVST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不同剂量的ATP(第一组:0.1mg/kg,第二组:0.2mg/kg,第三组:0.3mg/kg,第四组:0.4mg/kg),快速静脉推注,未转复者,3分钟后重复同样剂量再给药1次,观察每组患者的转复时间、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转复时伴发的心律失常。结果:0.1mg/kg组的转复时间、有效率与其他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0.4mg/kg组伴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较高。结论:以剂量为0.2~0.3mg/kg的ATP治疗PSVT是安全有效的,且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进行心电监护,结合心理护理,给予ATP0.25mg/kg直接弹丸式静脉注射,注射同时观察心率、血压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转复率91.4%。出现的不良反应停注后自行消失。结论严格规范应用ATP治疗PSVT,疗效显著,为复率首选。  相似文献   

4.
李方平  朱宇熹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16-241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的有效剂量和安全性,为基层医院的医生治疗PSVT推荐一种便于获取、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选择.方法:符合诊断的68例PSVT患者,常规刺激迷走神经治疗无效者,给予ATP0.10 mg/kg为起始剂量,以0.05 mg/kg为递增剂量,经肘静脉注射,直至PSVT终止或因症状较重不能忍受,单次使用最大剂量不超过0.25 mg/kg.结果:67例PSVT患者终止,所需ATP最小有效剂量为0.10mg/kg,最大剂量为0.25 mg/kg,所需ATP平均剂量为0.13 mg/kg;1例无效.患者普遍有乏力、头晕、面红、胸闷感,但均为一过性,患者能耐受,无晕厥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个体化给药,以0.15 mg/kg为起始剂量的ATP终止PSVT的有效率为82.3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推荐基层医生首选ATP、采用以此剂量为起始的递增用药方法终止PSVT.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途径应用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 通过手背静脉和正中静脉推注不同剂量三磷腺苷治疗PSVT,通过监护,记录静推时间、转复时间、成功率、三磷腺苷剂量及副作用.结果 通过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推注三磷腺苷,静推时间分别为1.5~3.0s、1.0~1.5s,PSVT终止时间分别为(36.8±11.3)s、(29.5±9.9)s,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50.2±11.9)s、(39.5±9.5)s,用药剂量分别为18.7mg、13.2mg,成功率分别为77.4%、90.9%,副作用分别为45.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中静脉途径推注三磷腺苷治疗PSVT具有药时间短、起效快、转复率高、相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注射液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诊50例次PSVT,首剂倍他乐克注射液2.5mg,5~10分钟推完,观察10分钟,无效重复以上剂量,总量不超过5 mg.结果 显效率60%(30/50),有效率24%(12/50),总有效率达84%.结论 倍他乐克注射液急诊转复PS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快速静脉注射ATP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磷酸腺苷(ATP)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临床的安全性。方法:收集75例PSVT患者静脉注入ATP的治疗方法,观察疗效、不良反应、不安全因素。结果:75例患者中69例迅速转为正常窦性心律,转复成功率为92%,在转复成功者中大多发生一过性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头痛、恶心、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面部潮红,但时间短暂,未作特殊处理,另有2例老年患者出现晕厥先兆、明显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难以忍受。结论:ATP治疗PSVT具有作用迅速,转复成功率高,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等优点,但也不能忽视不良反应和不安全因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尤其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和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40 mg与弹丸注射ATP 20 mg比较,明确静脉注射大剂量ATP在终止PSV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PSVT患者46例,随机分为弹丸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弹丸注射ATP 20 mg与静脉注射40 mg。结果 2组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7.0%和95.7%,静脉注射组高于弹丸注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丸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多于静脉注射组(P〈0.01),分别为60.9%和8.7%。结论静脉注射ATP 40 mg与弹丸注射ATP20 mg有效性相当,安全性明显高于弹丸注射。  相似文献   

9.
国产与进口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腺苷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PSVT病人145例随机分为国产腺苷组(70例)和进口腺苷组(75例),分别依次给予3,6和9 mg腺苷快速静推,直至PSVT终止或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反应。结果国产腺苷组与进口腺苷组相比,PSVT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累积转复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平均剂量和平均转复剂量也无明显差别;发生不良反应总病例数和总例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腺苷与进口腺苷治疗PSV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途径应用三磷腺苷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通过手背静脉和正中静脉推注不同剂量三磷腺苷治疗PSVT,通过监护,记录静推时间、转复时间、成功率、三磷腺苷剂量及副作用。结果通过手背静脉、正中静脉推注三磷腺苷,静推时间分别为1.5~3.0s、1.0~1.5s,PSVT终止时间分别为(36.8±11.3)s、(29.5±9.9)s,转复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50.2±11.9)s、(39.5±9.5)s,用药剂量分别为18.7mg、13.2mg,成功率分别为77.4%、90.9%,副作用分别为45.2%、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正中静脉途径推注三磷腺苷治疗PSVT具有药时间短、起效快、转复率高、相应用药剂量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率失常,起病突然,持续时间长,发作时相当顽固,难以控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1].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是终止PSVT的有效药物,但其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大而增加,最佳有效剂量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探讨静脉注射ATP终止PSVT的最佳有效剂量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使用ATP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三磷酸腺苷 (ATP)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患者瞬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以在转复前做好发周密准备 ,预防不良后果发生。方法 :观察我科从 1995年 3月~ 1999年 3月 ,用ATP转复PSVT62例 ( 76例次 )患者。结果 :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为 96.8% ;并且瞬间心律失常严重性似与注射速度有关 ;所发生的心律失常有 :窦性停搏、窦性心动过缓、结性逸搏、室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应用ATP转复PSVT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在应用时 ,转复前要做好周密准备 ,特别要做好急救准备 ;转复中要严密观察 ,密切配合 ,注意快速注药 ;转复后仍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3.
余崇书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81-2781
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和ATP加阿托品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将46例PSV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使用ATP治疗。B组32例使用ATP加阿托品治疗。观察并记录转复情况和瞬间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心电图变化,记录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复律成功20例(86.96%),B组复律成功22例(95.6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27,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A组20例(86.96%),B组12例(52.1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03,P<0.05)。B组为单纯窦性心动过速最多,无1例发生长间隙的心脏停搏等严重心律失常。结果:ATP合用阿托品治疗PSVT,可提高疗效,减少一过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关附甲素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试验,选取自发或经食管起搏心房诱发的PSVT患者50例,均持续15rain以上,采用盐酸关附甲素按4mg/kg的剂量于5min内静脉注射完毕,转复为窦性心律则终止注射,若第1剂治疗无效则补充注射第2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转复率为76.92%,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该研究所采用的盐酸关附甲素的剂量可有效转复PSVT,且在所使用的剂量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PSVT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胺碘酮组(A组)23例、普罗帕酮组(B组)30例、去乙酰毛花苷组(C组)22例和对照组(D组)20例.A组采用胺碘酮治疗,B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C组采用去乙酰毛花苷治疗,D组采用迷走神经刺激法治疗.观察比较4组有效转复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有效转复率为91.30%,B组为73.33%,C组为54.54%,D组为20.00%.A、B、C组有效转复率均高于D组,且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B组为10.00%,C组为22.73%,D组为10.00%.结论 药物治疗PSVT效果优于迷走神经刺激法,胺碘酮转复率最高,可考虑应用于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和(或)难治性PSVT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药物方法和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复律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PSVT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进行复律(刺激咽喉部、压迫眼球和压迫颈动脉窦),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PSVT采用药物方法复律(静脉注射心律平、异博定、胺碘酮、西地兰、ATPT和心得安).结果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转复率在50%以下;药物复律疗效依次为:ATP100%、胺碘酮92.4%、异博定85.2%、心律平81.3%、西地兰58.3%、心得安41.7%.结论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转复效果较差,转复率在50%以下,压迫眼球及压迫颈动脉窦会出现短暂性晕厥,有一定的危险性,本方法仅用于年青人心脏无器质性病变及部分单纯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PSVT不提昌应用.应用胺碘酮转复效果较好,副作用少,不易复发,可作为PSVT的首选药物;心律平次之,较安全,但易复发,加用静脉点滴维持可使复发率明显降低.ATP组的转复率虽高达100%,但有引起短暂性心脏停搏的危险,建议仅作为抗心律失常的二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8例新生儿PSVT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发病特点、心电图的表现、治疗方法、随访的结果和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生儿PSVT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气促、面色苍白、拒奶、发绀、心率>210次/分,经心电图明确诊断为新生儿PSVT,2例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转复成功,26例经药物转复成功,ATP用药成功转率者24例,联合普罗帕酮(心律平)用药成功转率者2例。所有病例转复后都予地高辛或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持治疗3~6个月。随访6个月,失访1例,治愈22例,复发5例(其中1例上级医院射频消融治疗)。结论与年长儿不同,新生儿PSVT常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转复方法中兴奋迷走神经有一定疗效,但药物转复疗效较佳,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174-177
目的分析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治疗过程及临床预后情况,提高临床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28例新生儿PSVT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冰敷(n=23)、ATP(n=10)、普罗帕酮(n=13)、胺碘酮(n=10)治疗,比较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成功转复率、复发率及随访情况。结果在PSVT新生儿中,男多于女,于新生儿早期≤7d,发病的以早产儿为主,于新生儿后期7d发病的以足月儿为主。出现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67.9%。在新生儿PSVT治疗上,ATP、普罗帕酮、胺碘酮比较,以胺碘酮复律成功率最高,复发率最低,其中冰敷与ATP、普罗帕酮、胺碘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6.865,7.231,P0.05);胺碘酮与冰敷、ATP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1,4.164,P0.05),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3,P0.05)。在随访中发现新生儿PSVT的复发率较高,达33.3%,感染为主要诱因,达78.9%。结论新生儿PSVT如及时处理,较少发生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预后良好。于新生儿PSVT发作时,胺碘酮可作为一线药物应用。感染为患儿出现PSVT后期复发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巴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效果。方法 43例资料完整明确诊断PSVT伴低血压患者(拒绝电复律),经物理治疗失败后给予多巴胺20 mg(不稀释),10 s静脉匀速注射,观察成功率,转复时间,转复前、转复后即刻、5 min、1 h患者心率、血压变化,PSVT终止时合并症。结果成功率93.02%,其中有21例在静脉注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后立即转复为窦性心律,19例在30 s~3.9 min转复为窦性心律,3例失败。成功患者无血压大于140/90 mmHg者及心率每分钟小于60次者。终止PSVT时8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14例胸闷、10例乏力、8例无特殊不适。但是均为一过性发作,未经处理自行缓解。结论多巴胺可作为终止低血压伴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转复药物。  相似文献   

20.
黄卫东  林样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3-2104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组。对比2组患者:转复率、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率:普罗帕酮组为98%,维拉帕米组为88%。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时间:普罗帕酮组平均为5.8分钟,维拉帕米组平均为7.5分钟。不良反应发生率:普罗帕酮组为8%,维拉帕米组为16%。结论:普罗帕酮转复率较维拉帕米高,复律时间较维拉帕米快,不良反应较维拉帕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