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规范治疗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予以其规范性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00例中,显效有21例,有效63例,无效6例,其总有效率达94%。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予以其规范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还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160例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总计80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总计80例均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并且得到良好的恢复,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陈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多巴酚丁胺与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药物,对我国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规范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经规范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能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68例,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该时间段收治的老年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68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心电图差异、临床表现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各项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的异常症状,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冠心病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监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心电图、心脏彩超、临床转归。结果28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4例,因严重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死亡1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复杂,易漏诊,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加强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方法检测了51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和3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两组患者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除血红蛋白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AMI患者的血液呈高凝、高黏滞状态,这一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味生脉散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生脉散,比较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老年患者中常见疾病,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是临床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从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182例,其中合并冠心病36例(17.58%),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8月治疗的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方案,并做好统计工作.结果 75例患者有效治疗35例,恶化11例,死亡29例.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情非常危险,患者死亡率较高,且发病时候很容易伴随有并发症,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各项特征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金东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63+66-63,6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收集本院内科2001~2009年在使用氧疗、抗生素基础上,采用静脉滴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178例住院患者。结果: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理想。结论: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改善了临床症状,挽救了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低钠血症、低钾血症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低钠血症和(或)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阐述治疗原则。方法对4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19例低钠血症、9例低钾血症及6例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共存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8例合并低钠血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死于心力衰竭;9例合并低钾血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5例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存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或(和)低钾血症者,需早确诊、早治疗、保护心功能,则预后较好,反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丹参注射液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铭  杨亚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154-155
目的:通过对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过积极治,好转出院98例,占89.9%;自动出院放弃治疗8例,死亡3例。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病理过程的结果,病情复杂,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改变。临床治疗应采取以抗感染、合理氧疗、加强营养和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机械通气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戒烟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减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和阻止病情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 A 组) 和90例老年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 B组) 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A组高脂血症44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15例,肥胖10例;B组高脂血症54例,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肥胖9例.两组重度右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心绞痛发作史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如果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肥胖、心界向左或左下扩大应等症状可能会发展为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朱亮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05-170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控制心力衰竭、控制心律失常、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给予吸氧治疗等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护理,防止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6例患者好转出院34例,病情加重转院2例,总有效率94.4%.结论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情况并分析。方法选取近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112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后,将患者进行收集资料的比较,观察并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前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不同,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后患者出现心悸的情况(17.86%)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出现心悸的情况(1.79%)。并且治疗后的患者缺血性ST-T改变的情况(17.86%)明显高于治疗前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的情况(1.79%),电轴左偏的情况(21.43%)明显高于治疗前患者电轴左偏的情况(1.79%),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而言,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临床作用,为患者带来较大得益处。  相似文献   

17.
贾耀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091-309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对经过该院治疗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胸闷、心悸、心绞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或向左下或向两侧扩大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呈显著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持续缺血性ST-T改变等临床特征。40例患者均未出现漏诊,但误诊8例,误诊率为20.0%(8/40),误诊为单纯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3例,肺源性心脏病伴高血压心脏病4例,其他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提高对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的认识包括其临床诊断、误诊原因等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做好治疗和预访工作,可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低钠血症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低钠血症的诱发因素很多,其中饮食方面居首位;低钠血症组(18.4%)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低钠血症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引起重视,避免误诊,延误病情。一旦确诊,应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老年科接受治疗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老年科接受治疗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吸烟史、肥胖、中度右心衰竭、夜间呼吸困难)及患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结果两组患者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吸烟史、肥胖、夜间呼吸困难例数多于对照组,中度右心衰竭例数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因素,可降低疾病合并率,提高其诊断率与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4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统计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中31例患者显效,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7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治疗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首先明确病因,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抗感染治疗可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微循环;静脉滴注黄茅和丹参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的血压状态;微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同时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其预后,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