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半骨盆切除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1991年4月至2001年4月采用半骨盆切除特制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包括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骨盆恶性骨肿瘤9例。其中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成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外科分期ⅡB期8例,ⅠB期1例。半骨盆假体通过三维测量设计为患者特制。结果 随访12~92个月,平均43.3个月。4例死于恶性肿瘤扩散,5例存活。骨盆肿瘤切除术后功能评定优2例,良1例,可1例。3例无并发症,6例发生并发症。9例患者共行24次手术,包括首次手术平均2.67次/人。结论 半骨盆切除特制假体置换术后功能评定结果尚满意,但并发症较多,适用于低度恶性骨盆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骨盆软骨肉瘤患者53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有无局部复发等信息,分析骨盆软骨肉瘤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骨盆软骨肉瘤患者临床特点:男性、年龄<50岁患病率较高,组织学分级以Ⅱ级、Ⅲ级为主,易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高达77.36%(41/53)。组织学分级、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放化疗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Ⅲ级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治性切除、术后放化疗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骨盆软骨肉瘤患者以男性、50岁以下群体患病率高,组织学分级和复发率高,且组织学分级Ⅲ级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治切除、术后放化疗是骨盆软骨肉瘤复发的保护因素,临床应针对高分级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法,并辅助术后放化疗,以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3.
原发颅内恶性畸胎瘤3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颅内恶性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34例原发颅内恶性畸胎瘤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确定肿瘤的生长方式;结合手术效果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有6例术前诊断为畸胎瘤;行肿瘤全切除14例,手术死亡率为32.4%。23例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其术后存活时间与非侵袭性生长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内恶性畸胎瘤术前不易诊断,尤其是位于鞍区者;肿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是手术治疗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保护下丘脑、脑干功能和解除脑积水是外科治疗的关键;全面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及脑脊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探讨原发骨恶性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9年5月本院收治的37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评估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3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1(18~85)岁,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骨痛,局部软组织肿胀、肿块形成和病理性骨折。78%患者的病理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化疗和/或放疗,18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3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2例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随访时间32(7~171)个月,5年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5%和43.2%。患者接受4周期以上化疗,B细胞淋巴瘤加用利妥昔单抗者疗效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年龄和结外受侵数是PBL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BL应采取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全身化疗,B细胞淋巴瘤首选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给予帕米膦酸盐治疗骨病变。Ann Arbor分期、B症状、年龄和结外受侵数为PB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为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病灶特点.方法 收集136例经病理确诊为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WHO 2013版骨肿瘤分型标准以及骨盆分区对136例患者的病灶特点以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浆细胞瘤发病率最高(30.1%),其次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1.3%)、软骨肉瘤(16.2%)、骨肉瘤(9.6%);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以及儿童,平均年龄为(24.6±14.9)岁,好发年龄段位为2~28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2.25:1);尤文肉瘤也是青少年好发的骨盆恶性骨肿瘤之一,年龄为2~39岁,相比骨肉瘤年龄跨度更大.136例患者中41例患者单区发病,Ⅲ区发病例数最多为20例,发病率最高(48.8%),其次为Ⅰ区、Ⅳ区、Ⅱ区,单区发病中软骨肉瘤病例数为16例,发病率最高(39.0%);53例患者为多区发病,Ⅰ+Ⅱ+Ⅳ区发病例数17例,发病率最高(32.1%),其次为Ⅰ+Ⅳ、Ⅰ+Ⅱ、Ⅱ+Ⅲ、Ⅰ+Ⅱ+Ⅲ+Ⅳ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例数为15例,发病率最高(28.3%).结论 根据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分析得出骨盆恶性骨肿瘤中浆细胞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软骨肉瘤、骨肉瘤;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总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骨肉瘤以及尤文肉瘤好发于青少年;骨盆恶性骨肿瘤患者单发病灶中以Ⅲ区相对好发,且软骨肉瘤在单区病灶中发病率最高;多区病灶中Ⅰ+Ⅱ+Ⅳ区相对好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182例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998年-2008年,对182例接受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对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至关重要,术前进行心理疏导,调整身体营养状况,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的神经恢复情况。注意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维护,加强皮肤的管理,早期进行肢体关节功能锻炼,防止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高温灭活保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1998年-2008年,对182例接受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心理干预,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结果: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围手术期对骨盆恶性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至关重要,术前进行心理疏导,调整身体营养状况,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肢体的神经恢复情况。注意手术切口和引流管的维护,加强皮肤的管理,早期进行肢体关节功能锻炼,防止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转移性骨肿瘤8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分析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临床诊断为转移性骨肿瘤897例,统计分析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转移性骨肿瘤好发于男性,以41~70岁多见,原发病灶男性最常见者依次来自肺(25.6%)、前列腺(11.4%)、肝(7.6%),女性则以肺(26.7%)、乳腺(12.1%)、胃肠(5.7%);来源不明占24.0%。早期单发以脊柱、骨盆最为多见,晚期易全身多处转移。患者常因肢体疼痛(51.8%)、肿物(10.5%)、功能障碍(7.7%)、病理性骨折(7.5%)甚至截瘫(3.1%)等就诊,26.8%的患者因原发病灶症状就诊检查时发现骨转移。影像学以溶骨性改变(82.1%)多见。治疗以对症处理、缓解疼痛、化疗、放疗为主,手术多为姑息治疗。结论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特征复杂,应掌握其发病特点,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神经母细胞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的常见肿瘤,预后差。本研究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7年1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7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治疗疗效及不良预后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中位年龄4岁;常见原发部位为腹膜后及肾上腺(78.4%)、纵隔(16.2%)、颈部(2.7%)、盆腔(2.7%);常见首发症状为发热(54.O%)、发现肿块(48.6%)、局部疼痛(45.9%);临床分期:Ⅱa期(5.锄)、1Ib期(2.7%)、Ⅲ期(24.3%)、Ⅳ期(67.6%);全组患者中19例行综合治疗.其中8例行手术+化疗+放疗,10例行手术+化疗,1例行化疗+放疗;全组1年、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40%及11%。单因素分析显示,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放疗、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疗程数(〉/7疗程)及血清LDH(〉800U/L)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NB临床上应采取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增加化疗疗程数可以提高NB患者总的生存率.并改善其预后:检测血清LDH对估计NB患者预后进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 Features o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72 Chinese Patients 下载免费PDF全文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4,15(1):331-334
There is a scarcity of reports addressing patients with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MPM), especiallyfor Chinese c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hines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at least two primary malignancies. Particularly,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rvival between synchronousand metachronous MPM were compared. Out of 6,545 cases, 72 patients (1.1%) including 39 males (54.2%)and 33 females (45.8%) were diagnosed as MPM, giving a male: female sex ratio of 1.2:1. Of these, there were16 (22.2%) cases of synchronous MPM (7 males, 9 females), 55(76.4%) metachronous (31 males, 24 females),and 1 “mixed form”. For first tumor diagnosis time, synchronous MPM patients generally presented later thanthe metachronous cases. The top three sites for malignancies with metachronous MPM were colorectum, headand neck, and lung, while for synchronous they were lung, colorectum and breast. Among MPM patients, the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5.7 years and the 5-year survival was 56%,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MPMcategories (P < 0.05).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17.3 years and 3.8 years for metachronous and synchronousMPM patients,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synchronous MPM patients, those metachronous had a longersurvival. This studies increase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nese MPM patients and suggest thatthose presenting with metachronous cancers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and a better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合并带状疱疹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有21例合并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8%。感染发生部位多位于胸、腰部皮肤。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开始后4.5个月。年龄≥45岁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明显高于<45岁患者(3.9%vs 0.8%,P=0.01)。采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的患者(7.0%vs 2.3%,P=0.026)。治疗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或阿糖腺苷为主要方案,平均病程为12 d,2例高龄患者同时合并真菌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年龄≥45岁、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痊愈;对于免疫力异常低下患者,合并带状疱疹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对42例小儿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小儿原发性肝癌除与成人肝癌有相同之处外,尚有其临床特点如下:病程短、发热病例多占70.5%,肝肿大100%,白细胞增高明显,占检查病例的89.5%,AFP阳性占检查病例的88%,B超有占位性病变的占检查病例的91.7%.小儿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较成人好的多,本文29例进行手术治疗,治愈好转者11例,非手术治疗者无1例成活.本文对肝癌的发病原因加以探讨,与HBV感染及寄生虫感染有一定关系,尚有相当一部分肝癌无HBV感染,是否与肝炎外原因有关尚需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 )的临床特点及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ML合并VTE 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4 月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收治的65例ML合并VTE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等血栓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ML合并VTE 患者男女比例为2.6 1:1,主要集中于较晚期的患者,81.54% 病例为ⅢB~Ⅳ期。66.15%(43例)在ML确诊后发现。55例(84.62%)并发深静肿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 ),7 例(10.77%)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仅3 例(4.62%)同时并发DVT和PE。上肢和颈部静脉为DVT 的最常见发生部位,占67.27%(37例)。 ML合并DVT 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和皮温升高,而PE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55例DVT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9.09%(27例),而PE患者仅为14.29%(1例)。 与单独ML患者相比,ML合并VTE 患者血小板聚集、D-dimer、血液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而APTT、血沉、变形指数和血平均流速明显降低。结论:ML合并VTE 多为DVT ,好发于男性,且集中于晚期患者,上肢和颈部静脉为好发部位,患者血液学指标向“易栓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上沟癌的临床特点及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例肺上沟癌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和常规放疗的疗效。结果 肺上沟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 2 9% ,常见症状为 :患侧肩、背和上肢疼痛 ( 78 8% ) ,后 1,2 ,3肋骨或椎骨破坏( 5 7 6% ) ,Horner’s综合征 ( 3 6 7% ) ;少见的症状为 :咳嗽 ( 2 7% ) ,咯血 ( 9% ) ;中位生存期为 8 4月 ;1,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 5 6% ,12 3 % ,4 6% ;放疗反应可耐受。结论 肺上沟癌相当少见 ,其临床特征基本符合pancoast综合症 ,本病预后差 ,但放疗可缓解疼痛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