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心尖区穿刺置管(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患者40例。结果40例均置管引流成功,无一例并发症。结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在治疗心包积液中的应用.方法 在心尖部或剑突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结果 46例心包积液患者全部安全有效置管成功得到明显疗效.操作并发症少.结论 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EV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9 例患者均系术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筛选的中、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心尖部设定穿刺进针线路,局麻下用18G EV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沿穿刺引导线进入心包腔,采用EV针塑料外套管留置引流.结果:29 例心包积液患者中,28 例均一次穿刺成功,1 例因心包增厚使EV针塑料外套管尖端破裂而改用18G PTC针穿刺成功.结论:用EV针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简单、安全、准确、有效,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1):48-50
目的:分析大量心包腔积液在超声导引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10例患者中大量积液6例,中量积液4例,均在超声定位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结果:10例心包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同时经导管注药,心包腔积液消失时间为7~12 d,平均12 d。结论:超声导引下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术安全有效,采用导管引流,引流速度缓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引流充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心包穿刺置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20例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7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完全能替代以往常规心包穿刺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剌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心包引流方法。方法2002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21例患者进行心包穿剌置管引流,间断抽吸放液,观察3~8天,拨除引流管。结果21例患者,心包积液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20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5.2%,20例心包积液患者都得到有效引流,临床有效率100%,没有观察到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心包穿刺及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常规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5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 25例患者均置管成功。置管时间平均12d(3~34)d,均无脏器,组织损伤或感染等。结论经皮穿刺置入导管行心包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引流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2例中等量到大量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患者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22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1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均无组织脏器损伤、感染、心律失常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尤其是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导管脱落等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5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春华  聂建平 《江西医药》2010,45(11):1107-1109
目的探讨利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10年2月我院共收治的52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定位下,从心尖部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导管留置2~7d,超声确定心包内无积液或仅极少量液体后拔管。结果 50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引流出血性液体42例,淡黄色液体10例;引流量500~2500ml;胸闷、气促等症状缓解率100%。除4例因腺癌大量心包积液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其余48例均成功拔管。37例心包积液明显减少,11例心包积液消失,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度至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导管长期引流肺癌所致恶性心包积液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寿来  徐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568-2569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行心包积液持续引流.结果:17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33.4天(10~125天),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心包腔感染.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是防止发生导管堵塞的有效方法.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长期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友洋  徐瑞好  卢中 《中国医药》2009,4(9):693-694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7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并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9例心脏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积液患者,选择左侧第4肋间胸骨旁或心尖区进行心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2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穿刺抽液成功率100%,未出现冠状动脉或心肌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后即刻,患者胸闷、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导管留置时间5~30d,引流液量500~50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替代传统的心包穿刺方法和心包开窗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正>心包穿刺术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常用于心包积液的诊断和治疗,B型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但是对于顽固性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单次穿刺引流不能很好地缓解临床症状,易复发。置管持续引流可以使临床症状得到持续、明显地改善。在B超引导下一般情况下可顺利完成置管,但是置管有一定困难,尤其是置管的位置,盲目性较大、可控性差。本研究采用B型超声、数字血管造影机双重引导下心包置管持续引流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包腔、胸腔及腹腔积液穿刺介入治疗及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引导下对235例心包腔、腹腔及胸腔积液患者,采用18G PTC针或16G EV穿刺针进入心包、胸、腹腔内抽吸液体,必要时置管引流。结果23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并发症2例,1例为少量气胸,另1例为心脏骤停。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心包腔、胸、腹腔积液的穿刺及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在心包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ALOKA3500增强版超声仪为心包积液患者行心包穿刺定位、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和导引钢丝及引流管的位置.结果 15例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均一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置管抽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朱荣清  潘国平 《海峡药学》2004,16(6):119-120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21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后,经心尖部。包穿刺及置管持续引流。结果本组病人经心包腔引流后心脏压塞症状均解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好转。结论心包腔持续引流是心包积液的急救手段,具有简单、有效、快捷、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心动图定位下应用Seldinger穿刺法,分别间断或持续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21例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未出现肺损伤、肝损伤、心肌损伤及冠状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心律失常及术后感染。结论 Seldinger穿刺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6,(3):694-696
目的:评价尿激酶CT引导下微创置管注入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症状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尿激酶CT引导下微创置管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为(21.06±2.15)d,明显短于对照组为(40.78±4.74)d(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为71.87%(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CT引导下微创置管注入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症状缓解的临床疗效优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8.
阳艳  陈九江  黄大为 《贵州医药》2005,29(11):1000-1000
心包穿刺是一项有危险的操作技术,并发症较多。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2D超声)在积液定位及引导穿刺中的应用,以及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尤其是Seldinger技术的普及,使得心包穿刺更为安全,引流更为彻底。作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剑突下小角度行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治疗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包积液患者42例,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床边经皮穿刺置入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中至大量的心包积液患者在超声引导下于床旁置管行心包闭式引流。结果76例患者行82次置管均成功,置管平均时间为9(6-15)天,且无严重并发症,1例穿刺针误入左心室,无严重后果,2例发生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及心动过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盐水冲洗后再度通畅,3例出现积液外漏,3例发展至缩窄性心包炎。结论床旁经皮穿刺置人导管行心包引流是一种比较安全、十分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胆漏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例亲体肝移植术后发生胆漏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愈。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亲体肝移植术后胆漏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