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透析护理。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40例分两组,常规组在透析中采用常规护理,人性化组在透析过程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肾功能和心功能和病情缓解率、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人性化组病情缓解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人性化组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人性化组患者护理后肾功能和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透析中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肾功能和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荣珍 《淮海医药》2011,29(5):462-463
目的 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预见性护理干预治疗低血压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3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均进行常规透析.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透析中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在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腹膜炎患者12例(40.00%),PDCA组发生腹膜炎患者4例(13.33%)。PDCA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的降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透析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将舒适护理模式运用到血液透析患者中,以减少患者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行血液透析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给予血透常规护理,Ⅱ组患者在Ⅰ组血透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Ⅰ组72例透析患者共发生并发症14例,Ⅱ组发生8例,Ⅱ组少于Ⅰ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名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25名患者仅常规护理。结果加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率、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其再次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组)及循征护理干预(循征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进行干预后,循征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5.09±3.52)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循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心理状态及改善其症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血液透析及药物治疗方案,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接受标准化的护理程序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净化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综合评分高于常规组,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及磷水平低于常规组,躯体、角色、社会、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护理程序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透析效果,改善患者透析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娟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43-314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护理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用情绪、行为、认知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透析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1%(57/59)]显著高于对照组[88.14%(5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4,P〈0.01);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0.00%(0/59)]显著低于对照组[22.03%(13/59)],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对透析治疗的认识及限水的重要性。方法将44名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透析年限、透析频次及残余肾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护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液体摄入量、并发症、干体质量的指标干预效果极好。结论护理干预提高透析患者对液体摄入的依从性,将体质量控制在理想范围,减少了透析中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了透析质量及生存年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首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估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首次血液透析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减少恐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高血压、胸痛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减少了透析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首次血液透析行直接穿刺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情绪、心理和行为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血液透析及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透析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均能顺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发生重度焦虑3例(9.68%),对照组14例(45.16%),观察组发生重度焦虑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均P<0.01,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在行直接穿刺中实施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抵触情绪,使其顺利完成透析,同时还能够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暗示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透析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暗示疗法进行护理。将二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心态良好,病情稳定。结论应用暗示疗法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融洽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维持性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为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能让并发症有效减少,让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抽取8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抽签法分组,研究组(n=43)应用协同护理,对照组(n=43)应用常规护理,就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及透析治疗依从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透析治疗依从性是95.35%,ESCA评分是(122.67±13.29)分;对照组透析治疗依从性是81.40%,ESCA评分是(101.73±11.71)分,均有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透析治疗依从性有正性影响,可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干体质量受到的护理干预对影响,使透析(HD)患者了解干体质量对于自身疾病的重要性。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血液透析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偶数患者组成治疗组,奇数患者组成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还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发现治疗组患者超滤量、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与干体质量的比值(IWGR%)、透析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变低。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控制患者体质量透析间期的增长幅度,从而提高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治疗中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患者护理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66.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透析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其玉  徐红艳 《安徽医药》2013,17(5):890-89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1)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行为管理中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下有利于改善医疗可控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因素,对于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未进入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方法抽取84例CKD3期的患者,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治疗,而没有进行饮食与营养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与营养指导。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经营养治疗及护理后营养不良情况和肾功能情况明显改善,前、后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未进入透析患者经饮食治疗干预及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