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致痫灶定位是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应用癫痫脑网络的动态分析方法,辅助临床进行致痫灶定位及病理研究。方法使用5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发作起始附近(发作前2s到发作后4s)的立体定向脑电(stereo electroencephalograph,SEEG)数据,基于衰减皮尔森相关系数与替代数据检验方法,对脑区间的功能连接进行评估。通过加窗截断实现动态脑网路构建,对癫痫脑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在发作起始阶段,致痫灶脑区间的正相关连接较强,致痫灶与非致痫灶间正相关连接较少,致痫灶之间与非致痫灶之间网络连接模式具有差异性。结论致痫灶与非致痫灶之间的衰减皮尔森相关网络连接模式具有差异。此方法对临床致痫灶定位有一定辅助作用,也适用于基于其他功能连接参数进行脑网络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脑电图(EEG)改变及抗痫药物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视频脑电图(V—EEG)改变及抗痫药物的治疗。结果:42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颞叶癫痫症状多见,脑部磁共振(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炎性水肿、或合并出血等破坏性病灶,V-EEG以慢波改变及局灶性痫样放电为主。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V-EEG改变对病毒性脑炎患者癫痫发作症状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需个体化选择抗痫药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在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痫样波检出率。方法:采用意大利GALILEO NT20导动态脑电图(AEEG)分析仪,在同一个原发性癫痫患者发作间期时,做常规脑电图的基础上加做动态脑电图。结果: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痢样波检出率27.3%,动态脑电图痈样波检查率58.2%,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在发作间期应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可提高痛样波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减药、停药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我们共收集了癫痫型散发性脑炎(简称散脑)48例,其中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25例,病程中合并癫痫发作者23例。现将48例的脑电图(EEG)结果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非癫痫性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酷似非癫痫性发作患者行24 h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将发作表现及同期的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在监测中均出现临床发作,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所有发作期脑电图均未见痫样放电。其中1例患者表现单个θ波发放,27例患者为肌电伪差或动作伪迹。13例患者在发作间期脑电图见单个尖波或慢波发放,35例患者为正常范围。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可将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同步脑电图结合起来,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20例难治性癫痫作36次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1例;慢波轻~中度弥漫性增多12例;痫性放电7例(痫波检出率35%)。其改变与起病年龄、病程长短密切相关。这种脑电图的特征:1.痫性放电不多见,尽管临床发作频繁,病程长;2.以慢波增多较常见,提示多有大脑机能的损害;3.抗痫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即临床控制与脑电图改善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癫痫发作间期不同发作类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脑电非线性特点,探讨非线性脑电图在发作间期癫痫患者脑功能评价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对发作间期36例癫痫发作患者(其中2i例强直阵挛发作患者和1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和3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行安静闭眼、闭眼心算、安静睁眼3种脑功能活动状态下的脑电图检查,经专门软件采样处理得出相应的关联维数、近似熵并加以分析。结果:强直阵挛发作组不同脑功能活动状态下关联维数、近似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安静闭眼、闭眼心算、安静睁眼状态下均无明显差异,复杂部分性发作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安静闭眼状态下于额、顶、颞叶相关导联的关联维数、近似熵下降,闭眼心算状态下近似熵在顶叶、颞叶导联下降。结论:脑电图之关联维数、近似熵有助于评价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患者发作间期的脑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步录像脑电图(VEEG)和皮质脑电图(ECoG)在伴有海马病变的难治性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类型、术前MRI与VEEG检查、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脑电图监测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所有患者海马均有病变。结果:在连续或超过24h VEEG监测中,18例有临床发作(69%),其中1例简单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9例全身强直发作,2例失神发作。各例均可见痫样波活动,多数集中于颞叶。术中ECoG监测颞区皮质均有棘波发放(100%),深部电极监测海马区有痴波放电25例(96%)。结论:VEEG和ECoG在伴有海马病变的难治性癫痫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9.
武红 《医学信息》2009,22(4):536-537
癫痫是以反复癫痫发作为特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或综合症,可由遗传因素、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癫痫发作是脑内神经元阵发性异常超同步化脑电活动的临床表现.这种异常电活动可通过头皮脑电图或颅内脑电图记录到,称为癫痫样放电.常规脑电图检查痫样放电检出率较低.2005年9月至2008年10月,我们对120例癫痫患者和65例非癫痫发作性疾病患者作了常规脑电图(R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的对比研究,以探讨AEEG在癫痫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癫痫波(尖波、棘波、棘慢综合波等)是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癫痫的重要依据。临床许多主诉有抽搐等发作性症状的病人,多次常规脑电图检查均未查到痫性波形,使其难于得到正确的诊治。剥夺睡眠可以有效地诱发痫性放电,睡眠时易出现异常波形。本组采用剥夺睡眠——睡眠联合法检查53例常规脑电图检查阴性,但临床诊断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病人,阳性率达7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和门诊就诊的具有发作性症状病例149例,其中拟诊癫痫52例,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全部病例作常规脑电图(EEG)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拟诊癫痫52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合其临床表现,确诊为癫痫40例;而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97例,经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并结合其临床表现,90例被除外癫痫.结论 24h动态脑电图对儿童发作性疾病,尤其是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24h动态脑电图还可揭示癫痫灶的起源,有助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为正确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伴有脑电图枕慢波的儿童良性癫痫10例报告王翠欣伴有中央—颞区脑电图棘波灶的小儿良性癫痫(BECCT),是儿童期颇为常见的癫痫,临床上多为部分型发作,脑电图表现为中央—颞区为主的局灶性痫样放电。我院发现10例脑电图中央—颞局灶性放电与双侧枕区爆发性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名诊断癫痫,可疑癫痫及发作性晕厥病人行24h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在一周内做脑电图或脑电地形图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发现全部病人组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在癫痫发作类型中,以复杂部分性发作AEEG痫样放电阳性率明显高于EEG/BEAM组;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有痫样放电患者56/67(84%),主要出现在NREMⅠ-Ⅱ期(75%)。结论: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头痛性癫痫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植物神经症状等;起病突然,各种伴随症状随发作停止而消失;发作时脑电图检查呈异常的癫痫样放电;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现将临床观察的30例青少年头痛性癫痫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使用妥泰单药治疗后,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发作间歇期、发作期痫样放电的变化。方法:分析用动态脑电图观察的30例癫痫患者治疗前后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发作间歇期、发作期痫样放电的变化。结果:用药后α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减少,θ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P〈0.05)。而δ、β波频段相对功率变化不太显著(P〉0.05)。治疗后痫样放电消失8例(26.7%),减少50%以上者10例(33.3%),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者12例(40.0%)。治疗后无临床发作者3例(25.0%),发作次数减少4例(33.3%),无变化5例(41.7%),治疗前AEEG无临床发作者,治疗后出现临床发作1例。结论:妥泰在控制癫痫临床发作的同时,对大部分EEG有改善作用,特别是癫痫波放电的频率减少或消失,但对EEG背景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使脑电图背景活动中的α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减少,θ波频段相对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的头皮及颅内脑电图(EEG)特点,探讨与痉挛发作相关的EEG变化及其与发作间期放电、神经影像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头皮同步视频脑电图(V-EEG)。此11例患者均行术中皮层EEG监测30~60min,其中4例术前行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结果:8例患者表现为双侧基本对称的痉挛发作,发作期头皮EEG为全导高波幅慢波、尖波伴低波幅快波活动或广泛低波幅快波活动发放;另3例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的痉挛发作,EEG为局灶性棘慢波发放。术中皮层监测5例患者为反复的、暴发出现的多棘波活动,2例患者见持续性的棘波、尖波活动,4例未见明显的癫痫样电活动。4例行颅内电极监测者发作期EEG表现,2例为“前导性”的高波幅棘波伴随20Hz左右的低波幅快波发放;另2例为局灶性低波幅快波活动并迅速扩散,无“前导性棘波”。手术切除“前导性棘波”或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消除发作。结论:在一部分癫痫性痉挛发作患者,其痉挛发作可能因新皮层局灶的电发放点燃,颅内EEG如果存在前导性的棘波,这个棘波部位可能是促发痉挛发作的点燃灶。完整切除术中监测呈现反复性、节律性痫样放电的皮层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因果分析方法对癫痫发作间期的头皮脑电信号进行致痫灶定侧。方法在频域因果分析方法——自适应直接传递函数(ADTF)的基础上提出功率谱加权ADTF(psADTF)法,以给定频段内信号的功率谱对ADTF的标准化做加权,以适应不同癫痫波频域信息不同的特点。利用该方法对2组共30例患者的头皮脑电信号进行分析,含组1癫痫手术患者15例,组2门诊癫痫患者15例。其中组1患者共截取癫痫波样本数104个,组2患者共截取癫痫波样本数98个。结果组1患者通过psADTF分析对致痫灶定侧与手术侧一致的有96个,平均单个癫痫波致痫灶定侧准确率可达92%;组2患者通过psADTF分析对致痫灶定侧与专家判读结果一致的有94个,平均单个癫痫波致痫灶定侧准确率达96%。结论发作间期头皮脑电癫痫波信号的psADTF分析能够很好地辅助临床致痫灶定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探讨动态脑电图对于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16例癫痫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癫痫患者中检出痫样放电89例,检出率76.1%,但不同发作类型间痫样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睡眠期检出痫样放电109例(检出率93.9%),觉醒期检出54例(检出率46.5%),痫样放电主要出现在NREM睡眠Ⅰ~Ⅱ期.结论 动态脑电图能明显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指导用药及癫痫外科治疗的术前监测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脑电图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MD)的脑电图改变。方法:详细观察PKMD41例的临床特征,全部进行了常规脑电记录,21例进行Holter脑电长时间监测,在脑电图监测下8例作运动诱发试验。结果:11例有自发痫样放电,1例美解眠诱发阳性。5例临床发作时2例有癫痫样放电,8例运动诱发试验皆阴性。用具有Na^ 通道阻断作用的多种抗痫药治疗均有效。结论:PKMD部分患者在发作期和发作间期有痫样放电,具有癫痫的某些性质,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的临床特点与视频脑电图特征。方法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确诊的19例额叶癫痫患儿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共监测到83次临床发作,平均每例4.4次。其中7例仅出现于清醒期,9例仅出现于睡眠期,1例清醒睡眠期均有发作。发作持续时间3s至105s,平均32s。主要发作类型有: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偏转性强直、局部阵挛运动、发声、情绪症状、额叶失神等,其中发作例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姿势性强直和偏转性强直;发作间期脑电图1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以额区为主的尖波、棘波、尖(棘)慢波最为常见。发作期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部导联的爆发性活动,通常有演变过程。以最开始出现的异常波为依据,主要有低波幅快波节律和爆发性尖波、棘波、尖(棘)慢波。结论额叶癫痫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形式复杂多变。额叶癫痫诊断主要依据视频脑电图监测到发作期临床及脑电图表现等,目前视频脑电图是额叶癫痫有效、非损伤性临床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