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21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蔡咏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122-12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尿激酶治疗,并检测血液流变性、进行患肢静脉系统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加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且安全可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重症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2020年收治的重症肺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  相似文献   

4.
王黎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0):181-182
目的观察股动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对12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在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给予股动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观察治疗后下肢和足部、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股动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能改善糖尿病足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应用步长脑心通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应用丹参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表明步长脑心通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患者随即分成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同时采用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第7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9%,对照组为26.75%,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69%。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周腊  梁琴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7):1798-1802
目的探讨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2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14~20 mL/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皮下注射达肝素钠注射液,每次200U/kg,1次/d。两组均治疗6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症状、炎性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CP)、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周径和色素沉着评分及溃疡面积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肝素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血液粘稠度,下调机体炎症反应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量(UPE)、血清清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肌酐/尿素氮、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UPE明显减少,ALB明显增加而TC降低,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和TC,提高ALB,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凝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纠正卵巢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癌合并血液高凝状态患者56例,其中未行抗凝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8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血液学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凝学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下肢静脉彩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凝学指标和血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及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出现皮下瘀斑,经对症处理吸收消失,未见明显出血、硬结、过敏等不良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安全有效改善卵巢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素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及丹红注射液,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2组治疗后均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0.05或P〈0.01);治疗组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P〈0.05),且治疗组对PaO2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素钠联用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PaO2及PaCO2,改善血黏度。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雨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46-1948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口服肠溶阿斯匹林、B受体阻滞剂、心痛定、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0:,日。对照组则给予肌苷0.2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噻氯吡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噻氯吡啶,每天2次,每次250 mg,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80 IU/k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对照组50例仅给予噻氯吡啶,每天2次,每次250mg.14天1个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治疗均相同.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E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thel指数)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并记录患者血液流动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E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变化都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液中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噻氯吡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使临床疗效得到提高,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梁培日  吴锐  贝宁  胡鸿炜  张应魏 《中国药房》2011,(40):3777-377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治疗组(80例)。2组均进行一般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血栓通注射剂450mg,bid治疗;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15mL,qd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和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次/d)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1.2∥次,3次/d)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TC、TG、LDL-C、H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HDL-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MT、颈动脉斑块积分、NIHSS评分、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和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瑞格列奈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血糖、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LDL、TG及BMI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VLDL、TG及B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初发2型肥胖型糖尿病进行治疗,降糖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何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85-2286
目的:探讨中两医结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70例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水平,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日为1疗程;口服藻酸双脂钠片0.1 g,每日3次,连用4周.中西医结合组60例,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中成药消渴丸,每次5~10丸,1日2~3次,连用4周;治疗后测定血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血变学指标较西医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中成药消渴丸治疗.中西医组合组患者血流变学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注射液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K+、Ca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mL)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收治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左西孟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0.00%和72.50%,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6.67%和90.48%,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减慢时间、紫绀缓解时间及浮肿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K+、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血Ca2+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对照组用药后血Ca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低脂饮食、注意休息,口服硝酸异山梨脂、肠溶阿斯匹林和酒石酸美托洛尔,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则给予肌苷0.2g,3次/d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患者症状、心电图的改变,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脂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8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28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7%,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两组治疗后症状及脑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疗效、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血脂改善更为明显,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能更好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及临床症状,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96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神经、控制感染,并局部外敷。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等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3.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局部清创及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缺氧,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