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蛋白质组学角度,分析、探讨了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分析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相关特征,比较了两者的相通之处: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都注重从整体、动态角度观察生命。文章从传统中医证候的概念出发,结合近年来证候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实验成果,充分论证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证候本质研究中的优势。从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层次分析证候,有助于其标准化研究和医学界的认同。蛋白质组学必将为证候本质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医证候层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霞  王阶 《中医杂志》2006,47(2):83-84,127
中医证候是关于疾病特性的综合判断,包括证候病机和与其密切相关的症候群两大部分,具有抽象和具体的双重特性.且证候的发生、形成、发展、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蕴涵着不同层次、变量和时相等多维特征。从中医的思维角度对中医证候进行分层,从中医古代对证候层次的认识、中医证候分层、证候层次的科学内涵与哲理探析等方面对层次进行论述,其中证候层次的科学内涵与哲理探析又从证候结构层次、同一证候分层、证候的内实外虚层次、证候的纬度和阶度层次、证候的整体性层次等多角度对证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并探讨未来发展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是“证诊断标准”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在制定方法上,运用到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在应用模式上,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应用较为广泛,操作性强,更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总体来说,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标准化的工具。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发展主线或将以病证结合诊断标准为主,同时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方法学规范,强化诊断性试验的应用;重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化研究;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探索并构建微观诊断指标体系或是未来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命名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严石林教授总结中医传统和现代理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脏腑辨证细化分型。因为脏腑辨证细化分型具有脏腑证候分型更加细腻、证候层次更加分明的特点,因此在证候命名上可按五脏系统,将证候由大及小、由粗厦细分为四到五个层次,体现出一定的证候演变;在同一层次下,证名描述要尽可能包含病因、病位、病机和主症。为证候命名的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证候研究的层次论和阶段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证候研究的回顾分析,提出证候层次论和阶段论的观点,廓清了证候研究思维,对于中医证候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当今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运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这一现代最新技术探讨中医证的内涵将可望获得实质性突破,为中医证候现代研究开辟崭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运用到艾滋病中医证候学研究的思路。方法:搜索近年来关于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查找有关艾滋病的中医传统证候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不断成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等多个领域。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为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平台,为阐明艾滋病中医证候实质,构建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证候晶体学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晶体学是研究中医证候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证候晶体结构与层次 ,晶体间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证候晶体学的结构是证与相应的方药耦合系统 ,其内涵是晶体结构所规定的病机态势 ,其外延是晶体所规定的排列组合之积数。证候晶体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证候的自身规律及特点 ,为证实质、证候规范化的研究 ,提供新的思维方法 ,为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以及相应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着手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现状,从四诊信息采集、证候群特异性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以及证候辨证方法客观化4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四诊信息客观化是中医证候客观化的前提;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探索提供了可行条件;方证结合和建立证候动物模型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突破口;复杂系统理论为辨证客观化提供新方法。证候客观化研究应当从中医整体性出发,多学科交叉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中医证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是中医学对疾病的定位及定性,决策了疾病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配伍方法,是现代医学探索中医学、联合中西医的关键切入点之一。运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技术与手段使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逐步实现客观化及量化,对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的认识、诊治及提高疗效中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推进中医药发展并促进中西医结合。据此,特结合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的研究概况,依次从其现代研究方法及证候分布情况、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3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是指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改变,在个体层面上可导致疾病易感性不同、相同疾病下的临床表现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等。证候是中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中医的辨证论治关注个体差异与机体症状的关联性,这与现代医学基于个体遗传背景下的精准医疗不谋而合。因此,本综述通过数据库检索,梳理遗传多态性和证候的研究进展,发现SNPs和多种中医证候均密切相关。但现研究也存在SNPs位点单一、无法反映遗传多态性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等问题。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前沿的遗传多态性检测和分析方法可作为搭建SNPs与中医证候研究之间的桥梁,推进中医证候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归纳总结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中药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哮喘的治疗提供参考.在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制研究从抑制气道炎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重塑、降低气道反应、调节神经失衡五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虽然中药对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方法单一、西化,动物模型与中医理论证型不相符,未能体现中医证型的变化.因此中药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基础,注重证型变化,选择符合中医辨证的动物模型,建立系统的、多水平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哮喘复杂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角度分析了难治性癫痫的病因、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及临床现状,进而探讨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路及临床对策。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可观,为临床治疗注入新的希望。通过对中西医诊治难治性癫痫的思考分析,创新学术理论及临床治法,讨论开展中医证候研究,建立中医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研究的可能性,并增加临床中药新药研发,拓展中医特色疗法和新型疗法的应用,加强与神经康复预防的联系,进而提升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性研究,结合有关中医证候模型的文献研究,分析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证候模型拟临床研究的概念,并对其可能的应用价值进行评述。提倡用临床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科学规律及其演化过程,并对病证结合模型动物进行中药干预,评价药物的对证候模型的作用及内在本质,构建符合中医药作用的特点药物评价技术及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了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研究方法、证型分类、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进行了系统综述。本研究主要从传统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文献研究、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中医证候的多方位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为量化临床症状和体征,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计量诊断表,探讨常见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提供依据,为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实现冠心病心绞痛定量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舌诊的现代化发展,舌诊仪作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临床研究中被大量应用。文章对舌诊仪的发展,及近5年来,舌诊仪在中西医病证结合、中医药疗效评价、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医类的动物模型从无到有,从单纯因素刺激到多因素刺激,从个体上升到基因研究,从不可重复的模型到重复率较高的模型,结果表明中医因素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所造的动物模型无疑是未来发展探索的主流。中医类的动物模型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根本,继承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是发展中医的基础与关键,在继承的同时,也应充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思维,运用多学科交叉等更多科学的方法及手段开展研究,可使中医理论得到不断地充实与完善。所以在造模的同时,面临各种挑战:1证的不客观性,故积极探索中医领域中人类未发觉或是容易忽略的异常指标是很有必要的。2证的兼证很多,故要探索如何排除干扰,做针对性更强的动物模型。3少见考虑用内因,不内外因等中医因素作用于动物模型的制作上并且缺乏稳定、可靠、可重复的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