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学术思想。针对路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脉络、理论基础、与古今现代医家的区别、调理脾胃的内涵、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学术问题采访路老,并系统整理,以了解路老学术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2.
学习袁家玑教授在冠心病治疗中运用调理脾胃法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国定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1):19-22
冠心病发病在心,其病机应以心的脏气失调为主,但根据脏腑学说来看,五胜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气虚、气滞、该独、血瘀这四方面的病理改变,其病机与肝肾、脾胃亦有密切联系,尤以脾胃为然。其病机中重要一环便是水谷精微的输布,因而脾胃在冠心病中占有一定位置,在治疗原则上,除采用温阳滋阴,通阳宣痹,芳香温通,活血化瘀法外,健脾益气,补气化痰,疏肝和胃等调治脾胃之法也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心胃同治法正受到重现并取得一定疗效。冠心病治疗从调治脾胃着手,正是“治病必求其本”精神的具体运用。袁家巩教授认为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4.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证学术思想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老善于应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证,文章通过对路老调理脾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应病证范围、基本思想、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揭示路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为临床采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相关病证提供基本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行医 6 0余年 ,善于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临床内科疾病 ,不仅用于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脾胃疾病的治疗 ,对于其他系统疾病 ,也独辟蹊径 ,采用调理脾胃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学术见解独到。兹将笔者跟随路老学医的偶得总结如下。1 调理脾胃治胸痹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 ,浊阴上逆 ,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 ,胸阳失宣 ,气机闭郁 ,甚则脉络阻塞不通 ,以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据… 相似文献
6.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2):100-103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喜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5-9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纳化"即受纳与运化的概括,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脾为运化、升清、排泄之枢,胃主受纳以降为顺,纳、化相连,脾胃合一,纳化失常是脾胃的主要病机,纳化失常可致津液不足与津液停聚之水饮、湿证和痰浊,纳化失常亦可致气血亏虚与气滞血瘀的气血病,故调理脾胃纳化可治冠心病、糖尿病、眩晕、水肿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疑难病证的学术思想研究之三——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理论核心“持中央,运四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擅长调理脾胃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和疑难病症,疗效卓著,享誉海内外。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8字决作为学术思想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浓缩和精华。该文就调中央,运四旁的含义、理论基础、现代支撑、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尤其是脾胃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五官九窍以及关节之间关系的论述精到,可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贾育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1,18(4):7-8
脾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是供给脏腑营养,生化气血的源泉。临床上调理脾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同样在皮肤科疾病中亦不能忽视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现代医疗技术并无理想的根治手段,而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刘龙民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后,学验俱丰,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善于从脾胃进行论治,效果显著,文章从理论来源、临证分型、主要治法进行简要总结,并有病案举例。 相似文献
12.
谈冠心病心绞痛从脾胃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香存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44-45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劳逸失度是冠心痛心绞痛发病的重要因素,从脾胃论治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弱,气虚不运;气虚血少,心脾两虚;脾阳虚衰;脾虚湿盛;肝脾失调,肝胃不和。临床依此制定治则和处方,常能改善症状,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状况,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冠心病为第一诊断)的药物使用情况,探讨患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西药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6例冠心病患者和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具体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和χ2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这两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规律、用药的药品频次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冠心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用药方式以五联用药为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降糖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用药方式以六联用药为主。结论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24例)和实验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藻酸双酯钠和肝素等降血脂、抗感染类药物,实验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心绞痛、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8%)明显优于对照组(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要在抗感染和纠正水电介质失衡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减轻心脏负荷,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新玲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1):8-9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用葛根素注射液 30 0~ 40 0 mg加入 5 %GS2 5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2~ 4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 0 ml加入 5 % GS2 5 0 ml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使舒张早期最大流速 ( E波峰值 )、E/ A峰值比值、舒张早期血流流速时间积分比值 ( EI积分 )、E/A积分比值、AL/ TVI、PFR、NPFR较用药前显著改变 ,P<0 .0 5~ 0 .0 1 ,对照组无变化。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降低血脂 ,改善老年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饮食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饮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6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 ;饮食治疗组给予药物和低胆固醇、低盐、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 ,治疗 3个月观察病人饮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 病人的平均体重有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压正常者 12例 (3 8.7% ) ,总胆固醇治疗前后分别为 7.0 3± 1.0 2mmol L和 4.2 3± 0 .86mmol L(P <0 .0 1)。结论 饮食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低盐、低脂、高膳食纤维的平衡膳食可协助药物治疗 ,有益于降低体重和血脂。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冠心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同时焦虑抑郁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目前,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了解各类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原则,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情志因素变化可引起五腑功能活动的异常,七情内伤,直接影响相应的脏腑,使脏腑的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各种疾病发生。然而根据五行的归类及生克制化乘侮关系,情志异常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导致脾胃相关疾病的产生。因此,治疗与情志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理脾胃功能变化,以促进五脏病变的恢复,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关林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心痛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痹首见于《金匮要略》,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时而心悸不宁,甚或心痛持续不解,相当于目前西医疾病中的灌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机为人体阳气、阴血亏虚,而致痰浊、瘀血、寒积留聚,引起心脉气血阻闭不通。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浊血瘀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依托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对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益气、补血、温中、祛痰、养阴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因人因地制宜以及调护,其疗效显著闻名于杏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