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与IgA肾病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分析1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IgA肾病患者(P<0.05).在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时,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IgA肾病患者(P<0.01),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的长径少于IgA肾病患者(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重于IgA肾病患者(P<0.05),而间质炎细胞浸润少(P<0.05).结论: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发展隐匿,与IgA肾病比较,肾小管间质损伤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糖尿病肾病所致的肾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且糖尿病肾病在大多数国家也是成为肾衰竭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的病程延长和代谢控制紊乱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而免疫缺陷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约高达36%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因感染而导致死亡[1]。因此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免疫功能已成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槐杞黄颗粒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因此我们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以探讨该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10%~15%将进展至慢性肾衰竭[1],而高血压肾病占老年人慢性肾衰竭发病原因的第一位[2].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各脏器存在生理上的老化,特别是肾功能的减退,故其临床特征、转归及治疗与中青年患者不同.现将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更有效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足细胞在保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完整性及预防蛋白尿的产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足细胞损伤可影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将就糖尿病中高糖环境和胰岛素抵抗对足细胞生物学功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糖尿病肾病经正规的胰岛素治疗可以发生逆转,一旦出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则难以逆转并最终发展为肾衰竭,故早期诊断是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关键.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6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1,2].糖尿病肾病时尿IL-6有何变化及其意义?目前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衰竭是多种慢性肾病的后期阶段,具有病因复杂、病机多变的特点,故在其临床的辨证分型及病因、病机的报道上也多呈现观点不一的局面,随着对其治疗上的推进,特别是在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报道也屡见不鲜,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尿酸肾病是因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高,据报道某些地区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25%~22.84%[1].长期高尿酸血症有显著肾损害占41%,25%死于肾衰竭,痛风尸检几乎100%都有肾损害[2].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0.6%~1.0%终末期肾衰竭由尿酸肾病引起[3].所以尿酸肾病的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益肾行瘀泄浊为主治疗慢性尿酸肾病伴肾衰竭病人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肾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自 1 999年 9月~ 2 0 0 0年 7月应用肾病治疗仪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54例 ,与单用常规治疗做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慢性肾衰竭患者 1 2 2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4例 ,男 2 8例 ,女 2 6例 ;年龄 1 4岁~ 69岁 ,平均 45 2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 41例 ,慢性肾小管 -间质性肾病 6例 ,糖尿病肾病 4例 ,狼疮性肾炎 3例。对照组 68例 ,男 36例 ,女32例 ;年龄 1 5岁~ 72岁 ,平均 46 7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 52例 ,慢性肾小管 -间质性肾病 7例 ,糖尿病肾病 5例 ,狼疮性肾炎 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继发性肾病如老年肾小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等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随之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经临床实践,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按传统法灌肠,灌注过程中不易观察和控制速度,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较短,药液易外溢,患者便意感强,且肛管粗、短,对肠壁刺激大,患者常有不适感,不易耐受治疗。为了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灌肠方法,本院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保留灌肠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活检的适应证主要是各类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近年来随着肾活检技术的不断完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肾活检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引起重视,大部分患者通过肾活检后能够明确病理诊断,相当一部分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1].现将本院近3年内2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活检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占国内外终末期肾脏病50%以上[1]。糖尿病肾病以肾小球病变为主,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小球滤过率低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有肾衰竭和尿毒症,进而危及患者生命[2]。近年来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有 5 0 .1%的慢性肾衰竭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因此 ,及时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合并肾衰竭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的研究显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为此 ,我们采用常规西药加补肾化浊汤治疗糖尿病晚期肾病 6 2例 ,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 ,共6 2例。均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WHO 1985年糖尿病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针对病情进行监测及护理,配合医生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均顺利渡过危险期,痊愈出院.提示心理护理、病理观察、饮食护理是保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叶传蕙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指与糖尿病有关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动脉性肾硬化等,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7倍.糖尿病肾病一旦出现临床白蛋白尿,往往不可逆地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中医学中没有糖尿病肾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消渴"、"水肿"、"眩晕"、"虚劳"等病证范畴.虽然糖尿病肾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若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家叶传蕙教授治疗该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与方法,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近年来,随着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高血压病造成慢性肾衰竭的比例增高,对肢体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动静脉瘘手术的机会大大减少,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净化中的血管通路之一,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高钾血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重要合并症之一,严重高钾血症可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非终末期肾衰竭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高钾血症的临床分析,旨在提高认识,加强对非终末期肾衰竭CKD患者血钾的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水肿、持续性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等,并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传统中医学并无"糖尿病肾病"之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及表现,可归属为"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针对DN,西医常以控制血压、血糖,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肾病综合征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 34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分析。结果 :34例老年性肾病综合征 ,原发病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者 2 3例 ,占 6 7.6 %,糖尿病肾病 6例 ,占 17.6 %。临床表现以浮肿、血尿为主 ,贫血的发生率为 35 .3%,慢性肾衰竭为 17.6 %。肾活检发现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膜性肾病最常见。老年肾病综合征病人用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缓解率为 5 2 .9%,有效率为 2 6 .5 %,未缓解率为 2 0 .6 %。合并感染者占 14.7%。结论 :在肾病综合征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并不高 ,其临床表现与年轻人的肾病综合征相似 ,但合并贫血、慢性肾衰竭 (CRF)和感染的比例较高 ,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 (MN)最常见。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反应尚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 minidase,NAG)检测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住院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2例为病例组,对患者使用激素前、后采用对硝基苯酚(PNP)比色法检测尿NA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激素治疗后,检测尿NAG阳性率为9.62%,尿蛋白定性结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NAG酶检测可以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敏感指标,对疗效判断及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