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耐环丙沙星鲍氏不动杆菌的gyrA基因及parC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环丙沙星耐药表型与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基因及拓扑异构酶Ⅳ par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8株耐药株及2株敏感株,通过PCR扩增其gyrA基因及parC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及DNA序列分析。结果敏感株的gyrA基因产物经HinfⅠ酶切后可产生两个片段,耐药株则产生1个片段;而parC基因产物经Hinf Ⅰ酶切后,敏感株及耐药株均产生两个片段;DNA测序显示,5株耐药株gyrA基因存在Ser83→Leu及Ala88→Thr突变,其中Ser83→Leu的突变是导致Hinf Ⅰ酶切位点消失的原因,而1株敏感株无突变;1株敏感株与1株耐药株的pcrC基因存在Ser108→Ile突变,另外14株耐药株存在多位点同义突变。结论与parC基因相比,gyrA基因突变是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分子基础,环丙沙星的高水平耐药可能需要多种不同的突变。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某院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 2 0 0 0年 7月~ 2 0 0 3年 7月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 ,了解其临床分布并做药敏试验 ,比较其耐药率。结果  2 5 4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 (1 1 8株 ,4 6 .4 6 % ) ,其次为呼吸病区 (4 0株 ,1 5 .75 % )。对三代头孢及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 >5 0 .0 0 % ;对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1 6 .93% ,2 2 .0 5 % ,2 2 .2 0 % ;发现 1 85 (72 .83% )株多重耐药菌株。各病区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碳青霉烯类及氨苄西林 /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强的活性 ,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征,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35株,其分离率2005年为1.82%(163/8932),2006年为2.27%(207/9137),2007年为2.59%(265/10228);分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Χ^2=37.84,P〈0.05)。635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于各科室,其中重症监护室最多,占56.85%;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4.88%;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普遍上升趋势并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0.60%~6.77%)。  相似文献   

4.
144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现状及标本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监测该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14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其标本分布进行分析。结果14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90株(62.50%)来源于痰标本。2003年鲍曼不动杆菌在全年总检出菌株数中构成比为1.70%,2004年为2.10%,2005年为2.60%,三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3年均保持最高的敏感性,耐药率由15.62%逐年下降至5.17%;其次为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4.0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6.88%~100.0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由2003年65.62%上升至2005年的100.00%。结论该院近3年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为主,分离率逐年升高,以亚胺培南抗菌活性最强,其次为美罗培南。临床医师应慎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规律。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6月间住院的65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41.54%)、神经内科监护病房(29.23%)、神经外科监护病房(10.77%)、呼吸内科(10.77%)较常见;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感染患者大多为年老体弱、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且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感染前反复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者;部分病例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34.55%)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00%)较多。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病情重,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掌握其临床特点、感染分布及耐药规律,对临床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的临床分布,以及普通科室与重症监护病房(ICU)AB的耐药差异。方法应用WHONET5.4对某院2013年1—12月临床科室所有送检标本分离出AB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共分离AB876株。AB检出科室主要为ICU(592株,67.58%),其次为外科(164株,占18.72%)。ICU检出AB标本来源主要为痰(440株,占74.33%),普通科室主要为分泌物(122株,占39.44%)。除头孢曲松外,ICU与普通科室检出的AB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B感染/定植主要发生于ICU患者,尤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切口、创面的感染,AB对常见抗菌药物较高的耐药性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调查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常规细菌培养方法,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于痰标本中,占78.7%,其次是脓汁和分泌物标本;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病房为主,尤以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房颁布最多,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该菌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碳青霉烯类药物、一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左旋氧氟沙星。结论应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和人员消毒。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值和播散。  相似文献   

8.
1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谱。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5年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用头孢硝噻吩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2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31株)、烧伤科(29株)、神经内科(19株);其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85株,产酶率为55.92%;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耐药率>5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3%、11.18%、12.50%,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烧伤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2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星  沈继录  徐元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01-1903,1907
[目的]调查2007~2009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临床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药敏结果,并对120株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007年10月到2009年10月,临床标本共检出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80.0(96/120),中心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科病房、急救中心分离菌所占比率分别为28.3、24.2、12.5。鲍曼不动杆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100.0、100.0和76.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13.3、30.0、30.8和34.2。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更高的耐药率。[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株有较高的耐药率。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效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是目前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药物。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对选用抗菌药物,防止抗生素滥用及新耐药菌株的产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6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存在gyrA基因第83位TCA→TTA突变,其它5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本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突变和AdeABC外排泵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和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从本地三级医院收集的9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抑制法(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CIM)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PCR法确定产碳青霉烯酶菌株耐药基因型。结果93株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株47株(耐药率为50.5%),耐碳青霉烯类56株(耐药率为60.2%)。以亚胺培南为底物的碳青霉烯酶抑制法检出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55株,检出率为98.1%(55/56)。在56株碳青霉烯类耐药株中,TEM-1基因、PER-1基因、OXA-23基因、Ⅰ型整合子基因、adeB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5.0%、42.9%、80.4%、73.2%、64.3%,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碳青霉烯酶抑制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常规检测产碳青霉烯酶鲍曼不动杆菌的表型检测方法;目前本地OXA-23和TEM-1型碳青霉烯酶以及Ⅰ型整合子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和对碳青霉烯酶类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NDM-1及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西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共64株,采用K-B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查CRAB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对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5.31%、98.44%、90.63%、54.69%。CRAB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6.56%,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为96.88%。PCR扩增结果显示,87.50%(56株)的CRAB携带OXA-23、VIM-1基因,18.75%(12株)携带SIM基因,3.13%(2株)携带OXA-24基因,26.56%(17株)携带NDM-1基因。携带NDM-1基因的CRAB均来自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中64.70%(11/17)表现为泛耐药。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菌株可将NDM-1基因传递给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使其获得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CRAB耐药率高,碳青霉烯酶基因以OXA-23、VIM-1基因型为主,检出NDM-1基因阳性CRAB,NDM-1基因可能存在医院内的克隆传播,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NDM-1基因阳性CRAB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及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纸片法测定3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等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技术扩增33株鲍氏不动杆菌的gyrA基因的耐药决定区,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比较,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33株鲍氏不动杆菌中,8株对环丙沙星耐药,占24.2%,4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占12.1%;对环丙沙星耐药的8个菌株均有gyrA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变异为Ser-83→Leu,其中包括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4个菌株;所有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未出现gyrA基因突变.结论 gyrA基因突变决定鲍氏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  相似文献   

16.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569株,了解其临床感染特点及比较其耐药率的变化。结果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最多(275株,48.3%),分离标本痰液最高(405株,71.2%),12种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因此进行规范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进一步恶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情况、分布特征,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45株(A院78株,B院67株)A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A院AB对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3.85%),其次是米诺环素(16.6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3%。B院AB对常用的23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均不耐药,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88%、38.8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4%。两院所有菌株均携带OXA-51基因,A、B两院碳青霉烯耐药组OXA-23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6.76%(59/68),56.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01);A院3株菌携带OXA-58基因,B院未检出OXA-58基因。145菌株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A型71株和E型37株,为主要流行株;A院主要流行A型(46.15%)和E型(41.03%),B院主要流行A型(52.24%)和C型(17.91%)。结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AB耐药情况严重,且存在医院流行,OXA型酶OXA-23、OXA-51基因在介导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