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底病变位置深 ,周围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 ,手术显露困难 ,常需牵拉脑组织增加显露。过度牵拉脑组织容易造成脑牵拉伤 ,严重影响了颅底手术的效果。因此 ,要提高颅底肿瘤全切除率 ,降低手术死亡率 ,就必须减少脑牵拉伤。近年来采用大范围切除颅底骨性结构 ,增加手术显露 ,即是减少颅底手术脑牵拉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经眶 -颧弓入路开颅手术就是其中一种。我院自 1998年 2月~ 1999年 3月共实施了 2 0例 ,术后 1周复查CT ,无 1例出现手术部位脑挫伤、脑内血肿。原有肿瘤周围水肿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手术死亡 1例 ,系蝶骨嵴内 1/ 3脑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28例颅面区肿瘤经颅前窝底入路切除,术中采用颅骨膜及帽状腱膜进行颅底重建,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本入路具有术野广阔,切除颅面及眶部病变彻底,颅底修复可靠等优点,是处理毗邻颅前窝底病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与颅底重建的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总结本院收治的110例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2次手术切除。【结论】对于此类患者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中颅底病灶切除术38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中颅底病灶切除术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标准翼点入路和改良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行前中颅底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精心护理,并加强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结果:经精心术后护理,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中颅底病灶经标准翼点入路和改良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切除术后,通过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薇  米立霞等 《现代护理》2003,9(2):124-125
目的: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手术病人 的护理。方法:总结自2000年3月-2002年3月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的12例颅底侵入瘤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切口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该 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死亡,未发生重要血管损伤, 未导致新的颅神经损伤。结论: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手术复杂、创伤大、细致、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颅底中线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部肿瘤的颅底入路方法。方法:对1991年1月至1997年8月入院的84例颅底中线肿瘤患采用7种颅底入路手术方法,结果:本组获全切除69例(82.1%),大部切除1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恢复良好7例(86.9%),轻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1.2%),与入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5例(6.0%),结论:颅底入路不失为一种治疗颅底中线部肿瘤较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孔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对25例前部颅底及脑深部肿瘤行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术,其中部分使用内窥镜及术时超声辅助技术。结果:20例实体瘤中17例全(或等体积)切除,3例次全切除,其余5例囊实性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锁孔手术是治疗前部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证尤其重要,神经内镜及术时超声的应用可帮助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25例鞍区肿瘤(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8例,垂体瘤12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经翼点入路开颅,骨窗扩大至颞底、咬除蝶骨嵴外侧部分,显微镜下充分解剖、显露侧裂池、颈动脉池、视交叉池、鞍上池。对脑膜瘤行分块全切、根部电灼。对颅咽管瘤及垂体瘤则充分利用鞍区四个间隙,先囊内后囊壁分块切除。术后均常规放疗。结果脑膜瘤5例均全切,颅咽管瘤8例全切6例、占75%,垂体瘤12例全切10例、占83.3%,无手术死亡,随访3月~5年未见复发。结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最佳入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总结自2000年3月~2002年3月采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手术切除的12例颅底侵入瘤病人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切口的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该组病例肿瘤全部切除,无死亡,未发生重要血管损伤,未导致新的颅神经损伤.结论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侵入瘤手术复杂、创伤大,细致、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鼻咽纤维血管瘤是发生于鼻咽腔的良性肿瘤,由于其血运极为丰富,常侵犯蝶窦、筛窦、翼腭窝及颞下窝、眼眶、甚至前中颅窝等颅底结构,手术切除十分困难.近年来,由于鼻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肿瘤全切率大为提高,同时并发症、复发率减少.但是侵犯颅内的晚期肿瘤,各种手术入路创伤巨大且复发率高,相关护理难度大,护理过程复杂.我科在开展了300多例经颅眶入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的基础上,回顾分析其中16例侵犯前中颅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眶颧额颞下入路切除鞍旁、鞍上脑膜瘤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神经放射学的发展,颅底肿瘤的定位诊断更加精确[1].对于累及中颅窝底、海绵窦的鞍旁脑膜瘤和累及眶、视神经管的鞍上脑膜瘤,由于其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侵蚀颅底并向颅底外生长等,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清除被侵犯之颅底而受限制.近3年来,作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鞍旁脑膜瘤、部分鞍上脑膜瘤行手术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 6 0例颅底和脑深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 6 0例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手术入路的选择 ,显微手术方法和技巧 ,手术结果和并发症。结果 :肿瘤全切除 30例 ,近全切除 18例 ,大部分切除 11例 ,部分切除 1例。能重返工作或料理家务 44例 ,能自理生活 11例 ,需人护理 2例 ,死亡 3例。结论 :颅底和脑深部肿瘤手术切除虽然困难 ,危险性大 ,但采用微创的显微外科技术 ,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积极防治并发症 ,可获得较好予后 ,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鼻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6月~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结果:本组17例病变均经鼻腔内镜辅助下行额下入路,一期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手术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均恢复良好,2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11.8%。无死亡病例。病理结果:脑膜瘤8例(其中不典型脑膜瘤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嗅神经鞘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结论:鼻腔内镜辅助下经额下入路开颅行颅鼻沟通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并进行颅底重建疗效肯定,手术全切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眶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颅眶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治疗的18例颅眶沟通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眶额或眶额翼点入路,眶板切除至眶上裂,咬除蝶骨嵴,打开眶上裂,切开颞极硬脑膜索带,结合圆孔处分离硬脑膜夹层,显露海绵窦前上外侧壁,于外直肌和上直肌起点之间切开Zinn腱环,依肿瘤大小、生长方向依次向前切开眶骨膜壁,显露肿瘤。结果:18例颅眶区肿瘤中,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4例,全切除率为77.8%。眼球突出恢复正常或好转8例(8/10),眼球疼痛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颅眶沟通瘤采用前外侧硬脑膜外入路,肿瘤显露范围充分,可同时处理眶内肿瘤和颅内肿瘤,眶上裂的显微解剖有利于在处理切开总腱环时保护颅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鞍区肿瘤患者19例,采用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完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局部显微解剖以及外科显微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鞍区肿瘤患者19例,采用经额眶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完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8例,全组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熟练掌握规范的手术入路、局部显微解剖以及外科显微手术技巧才能保证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改良治疗颅底面脑挫伤及血肿的传统手术入路。方法:68例脑外伤患者,经眶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44例术前已出现瞳孔改变。结果:58例术后存活,死亡率14%,骨瓣回植率83%。结论:该入路暴露彻底,减压充分,便于手术操作和减轻术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8.
眶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颅底脑挫伤及血肿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云龙  计绍云 《急诊医学》1998,7(5):306-307
改良治疗颅底面脑挫伤及血肿的传统手术入路,方法68例离外伤国患者,经眶外侧入路刊物和术治疗。44例术前已出现瞳孔改变。结果:58例术后存活,死亡率14%,骨瓣回植率83%。  相似文献   

19.
随着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颅底肿瘤的定位诊断更加精确[1] 。对于累及中颅窝底、海绵窦的鞍旁脑膜瘤和累及眶、视神经管的鞍上脑膜瘤 ,由于其位置深 ,解剖关系复杂 ,侵蚀颅底并向颅底外生长等 ,传统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多因显露病灶不佳 ,脑牵拉严重及不便于清除被侵犯之颅底而受限制。近 3年来 ,作者采用经眶颧额颞下联合入路对鞍旁脑膜瘤、部分鞍上脑膜瘤行手术治疗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7例。平均年龄为4 0 .6 (13~ 5 8)岁。 10例肿瘤位于鞍旁 ,其中 4例位于内侧蝶骨嵴 ,2例位于外侧蝶骨嵴 ,3例位于全蝶骨 ,…  相似文献   

20.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位于鞍上,肿瘤上下径为3.0-6.5cm的颅咽管瘤患者(部分囊性变者13例,完全实性者8例),作眉弓内弧形小切口,在眶上铣开一为2.5cm×3cm的半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从Ⅰ、Ⅱ、Ⅲ间隙和终板入路切除肿瘤。术中除注意保护视神经、垂体柄、下丘脑之外,还应防止损伤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发出的到下丘脑和前穿质部位穿通动脉的损伤。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3例患者视力改善。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切口小,能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足以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区病灶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