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很多,有些面瘫在经过观察、保守治疗或是面神经减压术后可以恢复,而有一些则会因神经的断裂、缺损和不可逆的神经损伤而造成永久性的面瘫。对于面瘫的治疗,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迅速修复受损的面神经。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术、跨面神经移植术、神经转接术等,以及游离肌肉植入术和相关整形手术等。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面瘫,治疗方法会由于面瘫的病因、术者的专业知识及习惯、发生面瘫的时间和进行治疗的时机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选。本文重在描述面神经缺损、断裂或发生了不可逆性损伤后的手术治疗,故在本文中不介绍面神经减压手术,而是对面神经功能重建,尤其是面神经吻合及移植中不同术式的手术方法,进行简单描述并讨论各手术方法的优缺点、适应症等,以期对以后的治疗中的选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外周面神经压碎性损伤已成功地在人体和豚鼠实验中得到恢复。临床上,面神经横断性损伤立即作直接的端一端吻合术可获得最好的运动功能,尤其在神经远端分支。但是,面神经损伤患者中只有小部分可行直接吻合术.绝大多数面神经损伤需其他修复方式。该研究以切断家兔面神经颊支,用三种不同方式分析面神经的再生,神经修复5周后观察肌肉的自发行为、电生理学表现及有髓鞘运动轴突数目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三种修复方式为端一端直接吻合,自体神经移植及硅酮神经套管术。定量分析:9根家兔面神经各切除5mm节段,计算每段有髓鞘轴突总数…  相似文献   

3.
骨骼肌束一期修复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骨骼肌作为一种非神经材料在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例面神经鞘瘤患者,在完成肿瘤切除后,切取患者颞肌,修剪成与缺损神经直径相当、长度相同的骨骼肌束,经250W微波持续120s干热变性处理后,行神经-肌肉端端吻合,一期修复面神经缺损。结果 经术后2年随访,面肌功能恢复满意,临床电生理有明显反应,按House-Brackmann评分标准面肌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干热变性骨骼肌修复面神经缺损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面部功能。个体化修复方案的制订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目前面瘫修复方法较多,且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及双重神经修复、局部肌瓣肌腱转位术以及带神经血管游离肌瓣移植术等方面的进展,并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骼肌作为一种非神经材料在修复面神经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 2例面神经鞘瘤患者 ,在完成肿瘤切除后 ,切取患者颞肌 ,修剪成与缺损神经直径相当、长度相同的骨骼肌束 ,经 2 5 0W微波持续 12 0s干热变性处理后 ,行神经 肌肉端端吻合 ,一期修复面神经缺损。结果 经术后 2年随访 ,面肌功能恢复满意 ,临床电生理有明显反应 ,按House Brackmann评分标准面肌功能为Ⅰ~Ⅱ级。结论 干热变性骨骼肌修复面神经缺损具有较好效果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舌下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已被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目前除传统的舌下-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外,还有保护舌功能的几种改进术式,但对其手术时机、预后影响因素及不同术式的优劣等问题尚无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耳乳突手术引起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中耳乳突手术导致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的原因、部位以及手术修复方法和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中耳乳突手术后立即发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经再次手术探查、修复的42例医源性面神经损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探查时所见,分析发生面神经损伤的原因和部位;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进行修复治疗;对于随访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2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是引起面神经意外损伤的最常见的中耳乳突手术,损伤部位以面神经鼓室段、锥段最多见.主要病理改变包括:面神经水肿9例(21.4%);面神经鞘膜损伤10例(23.8%);面神经纤维部分断裂4例(9.5%);面神经完全断裂17例(40.5%);未见明显病变2例(4.8%).面神经修复方法包括:面神经减压24例(57.1%),端-端吻合2例(4.8%),改道吻合2例(4.8%),耳大神经移植吻合10例(23.8%),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4例(9.5%).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28例患者预后与疗效分析:面神经减压17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Ⅳ级4例,Ⅴ级12例,Ⅵ级1例,术后1年面肌功能恢复至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2例;耳大神经移植5例,术前面神经功能均为Ⅴ级,术后恢复至Ⅱ级3例,Ⅲ级2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4例,面神经功能从Ⅴ级恢复至Ⅲ级;改道和端-端吻合各1例,面神经功能均由V级恢复至Ⅱ级.结论 面神经鼓室段和锥段是中耳乳突手术时最容易损伤的部位;根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行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颞骨岩部胆脂瘤的外科治疗、术中面神经功能的保护及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79例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按House-Brackmann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根据术中探查所见,依据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分别采用面神经减压、吻合、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等方法进行修复;随诊1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8例患者,根据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分级进行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9例岩部胆脂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病灶,术中发现面神经受累部位以迷路段最为多见。面神经损伤修复方法:面神经减压48例(60.76%);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6.33%);面神经改道吻合3例(3.80%);耳大神经移植修复面神经3例(3.80%);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10例(12.66%)。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处理。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的48例患者预后:面神经减压:29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3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4例,Ⅵ级2例;术后Ⅰ级2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Ⅴ级1例。端端吻合:4例;术前Ⅰ级1例,Ⅴ级3例;术后Ⅱ级1例,Ⅲ级3例。改道吻合:3例;术前Ⅴ级1例,Ⅵ级2例;术后:Ⅲ级2例,Ⅳ级1例。耳大神经移植:2例;术前均为Ⅴ级;术后:Ⅳ级1例,Ⅴ级1例。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7例;术前Ⅴ级4例,Ⅵ级3例;术后: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2例。3例术中未处理面神经病例,面神经功能无变化。结论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需仔细保护面神经,发现面神经损伤后应及时修复,依据损伤程度和范围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可以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端-端吻合术和耳大神经移植术修复面神经乳突段后再生纤维三维构筑特点与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端-端吻合组和耳大神经移植组,每组15只。对2组动物左侧耳分别实施面神经乳突段端-端吻合术或耳大神经移植术后30d、90d和120d检测肌电图,取双侧面神经乳突段及周围颞骨,脱钙,石蜡包埋,制作6μm连续切片后,利用Mimics 12.0软件重建显示再生神经的空间构筑。结果:2组动物比较再生纤维只有30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电图振幅30d和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维重建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再生神经纤维髓鞘逐渐增厚、上下对接增多并聚集成簇。结论:不同修复术后面神经乳突段再生纤维三维构筑特点与功能逐渐恢复的趋势在时间上相应,但又不是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神经替换术治疗面神经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目前用以治疗面瘫的各类神经替主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术后效果等进行综述。认为替换术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如直接面神经端端吻合或自体面神经移植。仅于因面神经近心缺失造成的不可逆完全性面瘫,且技术上利用其近民端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或神经移植术无法恢复面神经的连续性,并同时有完整的患侧面肌结构和合适的供体神经时方可施行。目前最常有的神经替换术式为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和半舌下下-面神经吻合术。但临床工作中应谨  相似文献   

11.
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是临床治疗面瘫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尽管术后可能造成患者术侧舌肌萎缩而导致吞咽、咀嚼及言语障碍.除了经典的舌下神经-面神经端端吻合术,还有旨在保留术侧舌肌功能的变通术式.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标准精确评估手术疗效,指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1概述医源性损伤是颅运动神经创伤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易受损伤的颅运动神经包括第Ⅲ、Ⅳ、Ⅴ、Ⅵ、Ⅶ、Ⅸ、Ⅹ、Ⅺ、Ⅻ对颅神经。其中,颅神经Ⅶ(面神经)和颅神经Ⅹ的分支(喉返神经)损伤在临床更为常见,这两对颅神经的术中监护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医源性面神经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延期神经再支配对大鼠失神经面肌功能恢复程度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面神经损伤8周组(n=10)、面神经损伤16周组(n=10)、延期8周神经修复组(n=60)和延期16周神经修复组(n=60).以缝线结扎左侧面神经制造面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结扎后8周和16周行神经减压即延期神经再支配.采用诱发肌电图检测面肌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和潜伏期;采用肌肉Masson染色和神经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单位面积内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面神经有髓纤维数目.结果 面神经损伤组动物可见左侧面肌瘫痪,未见自发性恢复.延期8周神经修复组术后16周面肌功能恢复良好,面肌动作电位最大振幅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的75.55%,单位面积内有髓纤维数目、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分别为正常值的72.26%(P<0.05)、95.2%(P>0.05)和93.79%(P>0.05).而延期16周神经修复组术后16周面肌功能恢复差,单位面积内有髓纤维数目、肌纤维数目和平均直径分别为正常值的36.65%(P<0.05)、69.33%(P<0.05)和72.77%(P<0.05).结论 适时延期神经修复可较好恢复面肌功能,虽然晚期神经修复效果差,但仍可恢复部分肌张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制备周围性面神经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d、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模型小鼠面运动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1例成功的面神经领骨内修复术和随后的面神经移植术,开创了面神经生理功能的外科修复术。该文回顾1978~1994年面神经修复术34例,评价近16年来面神经修复术和神经移植术的结果。34例中男女各半,年龄19~69岁。原发疾病:前庭神经鞘瘤18例,颈静脉体瘤6例,岩部胆脂瘤4例,而神经瘤2例,手术创伤2例,修复性神经瘤1例,滑波肉瘤1例、术前面神经功能状态(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Ⅰ级17例,Ⅱ级6例,Ⅳ级1例,Ⅴ级3例,Ⅵ级7例。面神经修复方法及结果显示:13例行面一舌下神经吻合者,6例术后24个月面神经功能达Ⅳ级;12例面…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术中切断面神经常属不可避免,对于面神经复活来说,直接进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术其结果优于其他任何类型神经吻合术。自乳突部位将面神经改道,再行端端吻合术可于听神经瘤术中同期完成。作者自1977年10月至1990年10月为19例患者行听神经原发肿瘤切除,术中因肿瘤累及面神经而有意切断,少数则无意损伤致面神经离断,随即实施面神经端端吻合术。随访超过18个月,16例进行面神经功能检查,House分级达Ⅳ级以上。避免了进行二期较大范围的神经吻合术,且不致因Ⅶ、Ⅻ颅神经吻合而导致Ⅻ颅神经缺损。作者建议在切除听神经瘤对面神经切断的处理缺乏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成年新西兰兔面神经上颊支切除5mm,在断端间置入硅胶再生室,实验组室内注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术后4周和8周进行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术后4周,两组电刺激面神经很少能引发面肌兴奋,有髓轴索计数,轴索直径和面积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8周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实验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有髓轴索计数,轴索直径和面积实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面神经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再生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研究一直是相关学者及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面神经损伤的动物造模研究揭示了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相关的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不仅阻止普通神经元死亡,也能抑制损伤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死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调节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调节损伤的神经元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主要通过与TrkA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营养素-3分别与受体TrkB和TrkC结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面神经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1月~200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面神经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14例患者中面神经鞘瘤9例,面神经纤维瘤3例,面神经血管瘤2例.面神经肿瘤的首发症状最常见为面瘫(10/14),其次是听力下降(5/14).最常见体征是面瘫(10/14),其次是鼓室内肿物(5/14),再次是外耳道肿物(4/14).本组14例面神经肿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保留面神经完整1例,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正常.保持部分面神经连续2例,分别随访1年和3.5年,1例面神经功能为Ⅱ级,1例为Ⅲ级.耳大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6例,平均随访4.5年,面神经功能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股外侧皮神经移植桥接面神经1例,随访6年,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桥小脑角面神经鞘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后9个月时行二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随访3年,面神经功能恢复为Ⅱ级.面神经中断者因断端寻找困难而未处理3例,平均随访2.5年(6月~ 4年),均为完全性面瘫(Ⅵ级).结论面神经肿瘤常见首发临床表现为面神经麻痹.一旦考虑为面神经肿瘤,应尽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的连续性或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若不能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也要尽可能在短期内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20.
自体非神经组织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以自体非神经组织移植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法,采用自体变性骨骼肌和静脉修复免而神经上颊支8mm缺损,术后20周面神经缺损均获修复,再生神经形态和电传导功能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非神经组织可有效地引导神经再生并修复面神经缺损。提示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