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黄药子对小鼠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药子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确定小鼠对黄药子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按1/4MTD、1/8MTD连续给药15,30,60d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黄药子1/4MTD组、1/8MTD组小鼠ALT、肝脏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异常增高,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停药后给药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和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混浊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组织学改变。结论:黄药子主要损伤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其对肝脏的影响包括对肝脏细胞的直接损伤和破坏肝细胞代谢途径所导致的肝结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直接细胞毒性和严重实质性肝损伤所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观察蜈蚣藻多糖(GFP)对黄药子所引起肝毒性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GFP,6天后给予黄药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F),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谷草转氨酶(alanin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T/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总胆汁酸(total bilirubin,TB),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检测肝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及GSH合成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GCL)活性。采用蛋白电泳(Western-blot)检测GCL催化(GCL-c)和调节(GCL-m)亚单位,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结果发现:GFP(600 mg.kg 1)降低了EF诱导的ALT、AST和TB水平升高,GFP(400,600 mg.kg 1)均能降低EF增加的ALP水平。病理切片显示GFP能缓解EF诱导的肝损伤。GFP进一步升高GSH活性,逆转了EF降低的GCL活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GFP逆转了EF降低的GCL-c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增加HO-1的表达。研究表明GFP能拮抗黄药子诱导的氧应激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黄药子原名黄独,又名零余薯、黄狗头、土芋、狗嗽、土首乌。它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L)的块茎。黄药子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月令》载"万州黄药子,用以疗瘿疾。药性苦、辛、凉,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瘿疾瘤肿、喉痹、吐血、衄血、咯血等[1,2]。现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各型癌症、银屑病、乳腺增生症、宫颈炎等,应用广泛,疗效确切[3]。  相似文献   

4.
黄药子原名黄独,又名零余薯、黄狗头、土芋、狗嗽、土首乌.它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黄药子首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月令>载"万州黄药子,用以疗瘿疾.药性苦、辛、凉,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的作用,用于瘿疾瘤肿、喉痹、吐血、衄血、咯血等[1,2].  相似文献   

5.
黄药子致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平  周慧萍 《医药导报》2009,28(8):1097-1097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3岁,因"乏力,纳减,尿黄20余天,加重伴腹胀3 d"于2007年12月24日入我院治疗.患者发病前3个月因甲状腺瘤自配黄药子胶囊,3粒,tid,po,治疗70余天后出现乏力、四肢酸软、上腹饱胀、胃纳减退,当时无恶心呕吐、尿色黄如茶水样.自行停用黄药子胶囊后上述症状未见缓解,且出现双目发黄,尿黄、目黄进行性加深.  相似文献   

6.
中药黄药子对大鼠阿霉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黄药子(DBR)作为抗癌药对大鼠阿霉素(Dox)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测定血浆及尿中Dox浓度的HPLC法,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药物动力学参数及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对照组(仅给予Dox)与试验组(给予DBR及Dox)之间的末端除速度常数[β,(0.44±0.23)、(2.48±0.43)h-1],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速度常数[k21,(0.580±0.243)、(3.10±0.33)h-1],清除率[Cl,(2.42±0.49)、(1.66±0.48)L/h],表观分布体积[V,(0.14±0.05)、(0.08±0.04)L]及稳态表观分布体积[Vss,(2.09±1.47)、(0.23±0.15)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57±0.62)、(3.88±1.31)μg*h/ml],分布速度常数[α,(25.54±7.85)、(26.34±2.55)h-1],中央室消除速度常数[k10,(19.20±8.30)、(21.0±3.20)h-1],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速度常数[k12,(6.19±1.39)、(4.66±2.56)h-1],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的结果也显示两组之间GPT水平无显著差异(n=15,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Dox的浓度为0.06、0.60、6.0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2.54±2.62)%、(64.83±3.84)%、(65.49±2.36)%及(66.54±2.39)%、(69.47±7.00)%、(73.17±1.76)%.原型Dox在尿中回收率(Xu%)试验组(5.62±0.63)%,显著低于对照组(8.03±0.83)%(P<0.05).HPLC法对血浆及尿中Dox的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血浆中不同浓度提取回收率为90.96%~98.25%,Dox浓度为0.12、0.80、1.40μg/ml的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n=5).结论DBR与Dox在大鼠体内存在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DBR主要是影响Dox在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单用黄药子及黄药子配伍当归对大鼠肝组织grp78和bad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药子引起肝损伤以及配伍当归后其损伤减轻的机制。方法:3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黄药子组、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上述3组大鼠分别给予黄药子提取物混悬液(1mL相当于黄药子0.067g)、黄药子和当归提取物混悬液(1mL相当于黄药子0.067g,当归0.133g)及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各2mL,灌胃,2次/d,持续14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结果:3组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通过看家基因gapdh校正后的结果如下:黄药子组grp78和bad基因的2^-△△Ct分别为339.9和256.2,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分别为17.0和9.9,对照组均为1.0。与对照组比较,黄药子组grp78和bad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黄药子组比较黄药子配伍当归组基因表达有显著的下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药子可上调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黄药子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当归对黄药子致大鼠肝脏grp78和bad基因表达上调的拮抗作用可能是其减轻黄药子所致肝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药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 L.)又名黄独。木药子、山慈姑、香芋、黄金山药,为薯蓣科植物黄独的块茎。其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开元本草》。临床上[1]除单独或与其它药物配伍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外,还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均取得一定疗效。目前发现黄药子的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癌、止血、抑菌、抗病毒等,同时也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致中毒性肝炎[2]。现将近年来其化学、药理作用。毒性研究作一综述。1化学研究 黄药子半干燥块茎含蔗糖 22. 5%,还原糖 0 .6%,淀粉 2. 5%,皂…  相似文献   

9.
黄药子致药物性肝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药子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常用中药,如超量服用既能损害肝细胞,又能影响胆汁的排泌。现就黄药子致药物性肝病1例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药子的药理和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海谋  袁金玉 《医药导报》2009,28(4):490-492
介绍国内外对黄药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毒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讨论黄药子在药物研究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并对如何推进黄药子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法优选五昧子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梅 《齐鲁药事》2007,26(5):306-307
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优选醇提工艺。结果与结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3h/次为醇提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法优选五味子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提取液中五味子乙素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优选醇提工艺。结果与结论加6倍量80%乙醇提取3次,3h/次为醇提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橘红梨膏的质量标准进行修订.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橘红梨膏中化橘红和五味子进行鉴别.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本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橘红梨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RP-HPLC法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北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RP HPLC法。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BDS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45∶30∶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mg.L-1)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五味子甲素的回归方程为A=2.701×107ρ-1.396×104,r=0.999 9,表明五味子甲素在10.1~202 mg.L-1线性关系良好;五味子乙素的回归方程为A=2.797×107ρ+1.570×104,r=0.999 8,表明五味子乙素在12.2~244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0%、100.5%,RSD均小于3.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北五味子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继前期的研究 ,又相继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 75 %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其结构为 3,4 二羟基苯甲酸 (Ⅰ ) ,杨梅树皮素 (Ⅱ ) ,金丝桃苷 (Ⅲ ) ,杨梅树皮素 3 O β D 半乳糖苷 (Ⅳ ) ,杨梅树皮素 3 O β D 葡萄糖苷(Ⅴ ) ,这 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薯蓣属植物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的 75 %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后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Ⅰ ) ,黄独素B(diosbulbin B ,Ⅱ ) ,7,3′ ,4′ 三羟基 3 ,5二甲氧基黄酮 (caryatin ,Ⅲ ) ,7,4′ 二羟基 3 ,5 二甲氧基黄酮 (7,4′ dihydroxy 3 ,5 dimethoxyflavone ,Ⅳ ) ,5 ,7,3′ ,4′ 四羟基黄烷 3 醇 (5 ,7,3′ ,4′ tetrahy droxyflavan 3 ol,Ⅴ )。其中 (Ⅲ )、(Ⅳ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5-二甲氧基山柰酚(3,5-dimethoxykaempferol,2)、山核桃素(caryatin,3)、山柰酚(kaempferol,4)、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离并鉴定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北五味子藤茎体积分数为95%乙醇的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chisandrin B(1)、五味子醇B((+)-schizandrol B,2)、五味子素C((-)-schisandrinc,3)、五味子甲素((+)-deoxyschizandrin,4)、(+)-gomisin M1(5)、(-)-dihydroguaiaretic acid(6)、(-)-aus-trobailiguan6(7)、尿嘧啶(uracil,8)。结论化合物5~8为首次从北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黄药子中黄独乙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甲醇提取药材,氯仿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Symmetry C18(150 mm×3.9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0∶60∶0.08)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黄独乙素溶液在4.92~396.00mg.L-1时与其吸收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80%,RSD=0.57%。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黄药子中黄独乙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