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总结47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47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中,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瘤颈37例,颅内外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动脉瘤孤立术5例,动脉瘤切除载瘤动脉缝合术2例,动脉瘤切除后近远端载瘤动脉端端吻合术2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结果:Glasgow转归评分良好35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仍是显微神经外科的难题,应根据不同病例选用多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经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行动脉瘤夹闭,5例行动脉瘤夹闭并瘤体切除,2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出现同向偏盲,3例出现偏瘫,4例患者术后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6月~10年,12例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1例行瘤颈夹闭者DSA或CTA检查示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2例仍有不全象限性偏离,1例患者在术后2年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结论对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需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充分地显露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注意保护神经及穿支血管,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颅内外血管重建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附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外血管重建技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颅内外血管重建技术治疗11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经验。行颈外动脉-大隐静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5例,颈外动脉-桡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3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2例,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搭桥手术1例。搭桥手术后行动脉瘤孤立术5例,载瘤动脉近心端阻断术6例。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或3D-CTA显示吻合血管通畅9例,急性闭塞1例,慢性闭塞1例;动脉瘤不显影10例,动脉瘤接受对侧椎动脉供血而需行进一步介入栓塞治疗1例。术后随访6~67个月,平均40.6个月;1例移植血管慢性闭塞病人在术后第50个月死亡,余10例病人临床表现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颅内外血管重建结合载瘤动脉近心端阻断或动脉瘤孤立术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总结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2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施行显微外科直视手术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结果。结果42例中37例行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孤立术,1例行包裹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手术后早期恢复良好37例,重残3例,死亡2例。29例经4个月-7年随访,恢复良好或中残27例,重残和死亡各1例。结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手术需要采取充分的显露、血管临时阻断、脑保护技术、动脉瘤切开减压、缩窄瘤颈和瘤体成形以及载瘤动脉塑形等综合措施,方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在未来的治疗中,手术与导管技术的结合是较为合理的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其中33例行载瘤动脉闭塞术.5例行动脉瘤栓塞术,2例行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闭塞载瘤动脉。结果载瘤动脉闭塞术后死亡3例,动脉瘤栓塞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人临床状况良好。临床随访28例,状况均良好;CT随访18例,示8例动脉瘤缩小或消失;造影随访15例.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3例瘤体缩小,2例载瘤动脉再通,1例栓塞后动脉瘤复发。结论对于手术罔难的颅内巨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穿通支血管的处理方法和保护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8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根据动脉瘤位置和穿通支血管分布的不同,采取动脉瘤夹闭、动脉瘤近段阻断加架桥、动脉瘤孤立加架桥以及动脉瘤切除等方法处理动脉瘤。结果8例行动脉瘤直接夹闭术,4例行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重建,3例行动脉瘤孤立加颅内外血管架桥术,1例行载瘤动脉近端阻断远端血管架桥术,1例行动脉瘤切除术,1例行动脉瘤包裹术。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1例患者出现穿通支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结论对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和正确处理穿通支血管对手术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动脉瘤位置和穿支血管分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直视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近3年来显微直视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恢复良好17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获得理想的动脉瘤颈的显露.术中操作轻柔,施行控制性降压,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治疗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介绍颅内巨大动脉瘤体切除和载瘤血管重建手术方法。方法:(1)切除动脉瘤壁,重建载瘤动脉。(2)应用窗式成角动脉瘤夹重建载瘤动脉。(3)颈内动脉慢性结扎,动脉瘤孤立术。结果:3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18例(包括7例海绵窦段),中动脉9例,前交通动脉3例,大脑后动脉2例。术后优良者26例(81%),本组无一例死亡,术后病残率6例(19%)。随访6~24月,全部病例恢复正常工作学习。结论:动脉瘤切除和载瘤动脉重建是手术治疗巨大动脉瘤有效的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9.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再破裂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实施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发生术中再破裂,4例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后夹闭动脉瘤;8例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处用动脉瘤夹直接夹闭止血;6例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迅速分离瘤颈并夹闭。结果18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并成功夹闭动脉瘤颈。术后痊愈10例,偏瘫或语言障碍5例,死亡3例(2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颅内感染)。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及早显露和控制载瘤动脉近端,瘤颈分离动脉瘤困难时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术中再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单纯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以及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等方法 治疗18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基本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3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善),3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其中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死亡、1例中残;I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其余患者术后平稳.17例获得1个月至3年随访,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用于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有多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或引起脑梗死,以及动脉瘤形态(如局限性偏侧型)、是否位于优势侧、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存在瘤内血栓的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伴有瘤内血栓的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本组瘤内有陈旧性血栓的颅内大型动脉瘤62例,其中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或塑型夹闭47例,动脉瘤孤立术13例,动脉瘤部分切除后缝合瘤壁重建载瘤动脉1例,另1例双侧椎动脉汇合处巨大梭形动脉瘤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辅助下行载瘤动脉重建手术。结果根据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51例(82.3%),中残4例(6.5%),重残2例(3.2%),死亡5例(8.1%)。中、重残病例随访一年以上,中残的4例中3例恢复术前生活能力;重残的2例中,1例因大面积脑梗死、偏瘫仅有部分恢复,另1例深低温、停循环辅助手术病例,手术后2d内意识清楚,但术后13个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颅内血栓性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手术处理困难,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于同类型无血栓的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暂时性阻断、动脉瘤切开血栓清除均有助于瘤颈夹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1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夹闭51例,术中破裂11例均得到有效控制。51例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8例,轻残9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1例。47例随访3-28个月元动脉瘤再破裂出血;按G0s评分,恢复良好41例,轻残2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确切有效的方法。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及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是减少动脉瘤术中破裂和手术相关性创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105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患者中。影像学上完全栓塞98例,占933%;大部分栓塞7例,占6.7%。治愈92例,占87.6%;中重残10例,占9.5%;死亡3例,占2.9%。3-6个月随访观察未见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不仅可较好栓塞动脉瘤,且可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使载瘤动脉术后通畅,从而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对328例病人共374个颅内动脉瘤应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371个,包裹3个。结果术后治愈(GOS5分)266例(81.1%);自理(GOS4分)35例(10.7%);重残或植物生存(GOS3-2分)15例(4.5%);死亡(GOS1分)12例(3.7%)。结论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和正确的手术时机是防治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关键,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15.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后循环动脉瘤患者26例(2例伴血管畸形),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及大脑后动脉瘤各6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小脑上动脉瘤3例,小脑下前动脉瘤2例。入院时按Hunt-Hess分级,Ⅰ-Ⅲ级23例,Ⅳ-Ⅴ级3例。动脉瘤颈夹闭18例,瘤颈夹闭及瘤囊切除5例,血管成型术2例,动脉瘤孤立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19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轻度偏瘫2例,共济失调及吞咽困难各1例),2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充分暴露动脉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微型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经DSA确诊的颅内微型动脉瘤(直径〈3mm)21例(22枚)中,1例放弃外科治疗;9例行开颅手术.其中动脉瘤夹闭5例,包裹3例(1例电凝动脉瘤后动脉瘤消失),孤立载瘤动脉(颈内动脉)1例;11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例小脑上动脉瘤采用NBCA胶栓塞,10例(11枚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其中采用瘤颈成型技术6例(支架辅助2例,双导管技术3例,导丝辅助技术1例)。结果行开颅手术的9例中,死亡1例,治愈4例,好转2例,残废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行血管内治疗手术的11例中,死亡1例,治愈7例,好转1例,残废2例。血管内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结论3D—DSA是诊断颅内微型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手术和栓塞治疗的风险均较高,但采用适当的技术仍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3d之内)经受了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共135个动脉瘤中,130个行瘤颈夹闭术,5个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2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106例;4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颅内动脉瘤破裂一经确诊,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特点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2例(共35个)颅内动脉瘤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瘤形态,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27个,球囊辅助技术8个。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23个,次全栓塞8个,不全栓塞4个。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18例,4分(轻度残疾)8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生存)1例,1分(死亡)3例。结论老年动脉瘤患者基础疾病多,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老年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附1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技术要点、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14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86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93例,栓塞95%31例,栓塞90%10例,栓塞90%5例,栓塞不成功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07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24例,重度障碍7例,死亡3例。127例随访1~33个月,无再出血患者,9例再通。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疗效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早期栓塞及积极的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处理(附8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这89例病人中,1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均经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沾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压迫、小功率双极电凝器电灼破裂口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控制出血后,夹闭瘤颈。结果出院时良好78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2例。其中17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恢复优良者15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认真细致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制订相应的手术策略和应急预案,采用个体化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术中再破裂;而术者沉着冷静地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出血,从容夹闭瘤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