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吻合尺动脉的前臂尺侧腕屈肌肌皮瓣再造下唇4例,获得初步成功。1 手术方法11 设计根据受区组织的缺损大小和形状,以尺动脉和贵要静脉为轴心设计前臂尺侧腕屈肌肌皮瓣。皮瓣大小需根据唇的宽度加大1cm,一般7cm×6cm,肌的长度超过皮瓣1cm,尺动脉血管蒂长为6~8cm,贵要静脉长10~12cm。12 手术操作受区 下唇病灶切除。于一侧解剖面动、静脉及颈外静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修剪外膜备用。自颌下切口至下唇创面制备皮下隧道。供区 切开肌皮瓣腕侧端皮肤,结扎切断贵要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重建前臂屈肌功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3例前臂屈肌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重建屈指功能.将正中神经肌支与支配腓肠肌内侧头的胫神经分支缝合,桡动脉(或尺动脉)、前臂浅静脉分别与胫后动、静脉发出的腓肠肌内侧头动、静脉分支相吻合.腓肠肌内侧头起点固定在肱骨内上髁上,调整肌张力后将止点的跟腱部分与1~5指指深屈肌腱编结缝合.屈腕位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平均随访7.5周时,电生理检测肌皮瓣出现动作电位,手指稍有屈曲动作;平均随访至28个月时,3例指屈肌肌力均达4级.供区植皮创面愈合良好,距小腿关节(踝关节)跖屈肌力接近正常,无外翻畸形,行走时步态正常.结论应用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重建前臂屈肌缺损,术后肌肉功能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42岁。1988年6月因车祸致左肱骨中段开放性骨折,上臂肌肉大部分缺失。在当地医院行清创、骨折髓内针固定、桡神经吻合术。术后5个月骨折断端分离,桡神经功能无恢复。遂第2次手术,肱骨干骨折处植骨后钢针内固定,桡神经修复术。术后4  相似文献   

4.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的疗效。方法对16例臂丛上中干损伤(单纯上干损伤7例,上、中干损伤9例),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术重建屈肘功能。其中3例于术后8~12个月因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而再次行移位肌肌腱紧缩或止点重新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屈肘肌力恢复至4级12例,3级3例,2级1例。肘关节主动屈曲0°~130°,平均95°;主动伸直-30°~0°,平均-15°;9例在完成屈肘动作时前臂处于旋前位。结论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方法简单、效果满意,但术后仍存在移位肌腱肌张力松弛、前臂旋前位屈肘及肘关节伸直障碍等问题,需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5月~1992年11月,连续应用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时功能21例。经平均3.8年随访,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最小为70°,最大为120°。肌力最小达Ⅲ级,最大达Ⅴ级。全部病人能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讨论了在屈时功能重建的同时,需从上肢整体功能考虑肩关节的稳定性及前臂旋转功能。分析了影响疗效的因素,包括肱三头肌肌力不足致伸肘障碍;尺侧腕屈肌肌力小于Ⅳ级者,重建的屈肘活动度较小;肩关节不稳定影响屈肘肌的力量;以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等。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疗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尺侧腕屈肌移位得建屈肘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尺侧腕屈肌及旋前圆肌移位重建脑性瘫痪前臂旋前畸形患者前臂旋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脑瘫患者单侧前臂旋前畸形无明显智力障碍的6例,将尺侧腕屈肌转位至桡侧腕短伸肌,旋前圆肌绕桡骨转位重建止点,修复其前臂旋后功能.结果 6例术后随访1~4年,前臂主动旋前由术前10°恢复到术后平均为80°,主动旋后由术前0°恢复到术后平均为60°,旋后肌力由术前0级恢复到术后Ⅳ级,均能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对屈腕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尺侧腕屈肌及旋前圆肌移位重建脑瘫患者前臂旋后功能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臂丛神经损伤或小儿麻痹后遗症,因肌肉麻痹导致旋后功能障碍,影响手功能的发挥。为了寻找重建旋后功能的动力肌,解剖观察了50侧成年男尸的桡侧腕屈肌。发现该肌有多源性血管供血,主要来自肱动脉和桡动脉。由正中神经肌支支配肌肉运动;只要保留近侧1/3肌腹便能保证全肌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根据解剖资料,设计了用桡侧腕屈肌远侧2/3段,经前臂尺侧到桡背侧,将肌腱于前臂极度旋后位,固定在桡骨茎突近端6cm~10cm的桡骨干上。临床应用4例,经平均3.2年随访,旋后功能恢复良好。认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麻痹,或需用来重建其它运动功能时,是选择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9月行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8.8岁。其中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13例,上干损伤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个月~3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尺侧腕屈肌肌力均5级。2例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术后行肩外展功能重建术。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下,取仰卧位,前臂内侧直切口,掌横纹处切断尺侧腕屈肌腱,逆行游离远端2/3肌腱及肌腹;肘前横切口,经皮下隧道与前臂切口相通,将尺侧腕屈肌游离端抽出至…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尺神经在不同部位卡压与尺侧腕屈肌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对50例尺侧腕屈肌及其神经支配做了解剖学研究。尺侧腕屈肌上部的中1/3为肌电检测的最佳部位,此处肌平均宽度29.7±2.2mm,厚度8.2±1.1mm。尺侧腕屈肌支在臂部和前臂上部由尺神经发出,其纤维均穿经时管后入肌。除时管综合征以外,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均不会损害尺侧腕屈肌功能。为临床对该卡压征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非神经损伤性屈肘功能的I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例上臂挤轧伤致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的患者,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本组7例功能重建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经18-24个月随访,均恢复屈肘功能,主动活动范围0°~135°.转位肌肉肌力恢复≥Ⅳ级,前臂旋前、旋后及屈腕功能均无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无明显疼痛,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2004年制定的肘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分13~16分.评定优,患者自觉满意,均能基本完成日常生活。结论对非神经损伤性的肱二头肌及肱肌功能丧失患者.选择应用尺侧腕屈肌腱转位重建屈肘功能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收治1例因高处坠落伤致前臂旋后畸形2年的22岁男性患者。患者前臂旋后功能受限,固定于旋转中立位,主动旋后消失,被动旋后正常;屈肘肌肌力3级,屈腕肌肌力正常;肩、腕、掌指及指间活动正常。采用桡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前臂旋后功能。结果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获随访1年。患肢前臂旋后50°,旋后肌力4级,配合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在尺侧腕屈肌、旋前圆肌、肱桡肌功能障碍或已用于重建其他功能时,采用桡侧腕屈肌可较好地重建前臂旋后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09-1611
[目的]评价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联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联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治疗24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腕关节活动度、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是否存在尺骨残端不稳和冲击痛、术后X线片等。[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5~60 min,术中出血量很少,平均(3.81±0.98) ml,切口长度5~7 cm,平均(6.05±0.46)cm,住院时间5~9d,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24例患者术后随访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未见尺骨残端不稳和冲击痛,复查X线片均提示桡尺远侧关节融合,未见尺骨残端骨再连。[结论]改良Sauvé-Kapandji手术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一种良好选择,结合尺侧腕屈肌固定术可以进一步增加尺骨残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89年11月~1995年6月应用改良的腕屈肌移位代腕背伸肌矫正痉挛性腕屈曲畸形31例,经临床随访观察,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7岁;左侧18例,右侧13例;术前腕关节均显屈曲畸形,不能伸直,持拿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前臂背侧高位肌肉损伤一期手术修复后伸指、伸拇功能障碍原因,提高对前臂背侧高位肌肉损伤恢复机理的认识,保证手部伸指、伸拇正常功能。方法对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前臂背侧近端开放性外伤患者(术中探查排除桡神经深支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46例肌肉损伤患者同时出现伸指、伸拇功能障碍,占92%;2例肌肉损伤患者出现伸指功能障碍,占4%;2例肌肉损伤患者出现伸拇功能障碍,占4%。而后均行功能重建恢复伸指、伸拇功能,术后上肢石膏托外固定,术后6周左右行功能锻炼。结果50例患者功能重建伤口均愈合良好,随访各指背伸功能良好,伸屈腕功能无影响或影响不大。结论前臂背侧高位开放性外伤致肌肉损伤,一期术后肌肉伸缩功能障碍导致伸指、伸拇功能障碍,二期采用收缩功能较好的尺侧腕屈肌移位修复2~5指的伸指功能,桡侧腕屈肌移位修复伸拇功能,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游离肌皮瓣移植治疗重症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及前臂肌肉缺损张文惠,陈杰,刘会仁近二十余年,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朱盛修等 ̄[1](1981)报道了用股薄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肌肉缺损和Volkmann氏挛缩。我院自1978年9月~1990年6月对8例患者...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4岁,因摔伤后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 d于2020年11月11日被收入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 7d前患者骑电动三轮车不慎摔倒,致右手掌和左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受伤时无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无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示左桡骨远端骨折、右第1 掌骨骨折,予手法复位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内神经分布、血供模式及肌肉结构。探讨将其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神经和血管支配肌肉束的可能性,指导临床切取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能的应用。方法以解剖学、血管造影、肌内神经染色等方法,研究神经和血管在两肌内的分布特点;电刺激神经支,检测相应肌束可否具有独立收缩功能及正常血供;测量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和肌纤维长度,并与相关肌肉比较。结果支配和供应两肌肉的主要神经和血管均在肌腹的近、中1/3结合部入肌,神经在肌内分成2支,分别在肌中央腱两侧沿长轴走向远端,直至肌肉的末端,且与血管紧密伴行;电生理证实,沿中央腱将肌肉分成的两部分在功能上具有独立性;该两肌的尺侧部和桡侧部生理横截面积和肌纤维长度与支配手的有关肌肉相近。结论尺侧腕屈肌和桡侧腕屈肌都可分成两个具有独立的神经支配及血管供应、功能上相对独立的肌束,可用于转位移植重建运动功能,而且对供区的功能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位29岁农民发生阴茎龟头渍破四个月,病检及临床诊断为阴茎癌,无转移,采用张涤生教授设计方法,取前臂游离皮瓣及第11肋骨,于切除阴茎后立即行阴茎再造,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3例先天性前臂尺侧指深屈肌挛缩患者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3例先天性前臂尺侧指深屈肌挛缩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6、20、16岁。病程8、20、15年,均表现为腕关节中立位或腕伸位时,中、环、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且腕伸位时畸形加重;手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tion,TAM)评分均为1分、分级为差,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评分为48、55、57分,握力指数为72.8、78.4、30.5。术前例2 CT检查示指深屈肌腱在尺骨近端止点处有骨性突起;例3前臂MRI检查示尺侧指深屈肌呈均一条索带状结构。确诊后均择期行手术松解变性肌腱治疗,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患者均获随访,例1~3随访时间分别为12、35、12个月。患者手部整体功能以及患指关节活动明显提高,但握力无明显提升。末次随访时,TAM评分分别为3、4、4分,其中优2例、良1例;Carroll手功能评定法评分为95、90、94分,握力指数分别为73.5、81.3、34.2。结论 先天性指深屈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