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可溶性免疫复合物(IC)注射入动物体内后,组织细胞的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用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成可溶性IC,经尾静脉注射入正常BALB/c小鼠体内,采用苏丹黑、PAS染色观察脂褐素、糖原在实验动物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分布,用电镜观察亚微结构改变.结果:随IC注射后取材时间延长,小鼠肝肾细胞胞质内脂褐素逐渐增多.PAS染色显示肝细胞中含有许多糖原,呈紫红色颗粒状,在肝细胞分布不均,IC注射后24h,主要分布于肝细胞周边部,靠近血窦;96~120h,主要见于肝细胞胞质空泡状结构的周围,呈细颗粒状.肝细胞胞质淡染,空泡化,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或消失,有髓鞘样结构形成.细胞内溶酶体增多.溶酶体包括含有网状颗粒状物质的透明溶酶体和含大量糖原颗粒的溶酶体.肾小球血管系膜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空泡,部分肾小管的几乎所有上皮细胞都出现空泡.细胞内溶酶体增多.除与肝细胞中相似的透明溶酶体外,还可见致密型溶酶体,含髓鞘样结构的溶酶体和不规则或有角的溶酶体.在IC注射后的24h,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此种溶酶体出现,但在IC注射48h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近基底面则出现较多此类溶酶体.肾小球变化不明显.结论:HFRS病毒抗原和相应抗体在体外制备的可溶性IC,注射入正常BALB/c小鼠体内后,引起组织细胞溶酶体增生,在消化水解IC的同时,残留的成分使细胞内脂褐素(残余体)增多.糖原分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l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的病原虽已明确,但其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许多研究发现HFRS患者血清总lgM,IgG等免疫球蛋白增高,尤以lgM增高最显著,并出现特异性的HFRS病毒抗体.补体传统激活途径增强而致血管CI,C3下降,C3裂解产物C3C增加.同时血清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肾脏也有免疫复合物(immunolcomplex,IC)的沉积,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IC在HFRS中晚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刘东升等.中华医学杂志,1981;61:33].但到目前为止尚缺乏IC致病变作用的直接证据.我们用HFRS病… 相似文献
3.
4.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肾组织免疫复合物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尸体肝脏及肾脏各2例,进行了组织病理与免疫病理研究,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肝脏细胞有超微结构损伤,在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中可检出特异性病毒抗原,并可见IgG,IgM沉积的免疫荧光。 相似文献
5.
6.
该文分析了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HFRS) 血清ALT 水平与临床分型及病期的关系,与血清特异性IgA,IgE,Ig G,Ig M 抗体、血清抗原特异性Ig M ,IgG,IgA,IgE 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 的关系。发现ALT 升高率以休克少尿期最高,次之为发热期,从多尿期始明显下降,恢复期最低;ALT 水平( x ±s) 以发热、休克少尿期明显升高而多尿、恢复期则明显下降,其水平以重型病例为最高,在发热期与轻、中型之间有明显差异( P < 0 .025 ~0 .01) 。特异性Ig M ,IgG,IgE 抗体高滴度组ALT 水平高于低滴度组,Ig A 抗体则相反。检测特异性CIC 的结果大致相同。提示HFRS 患者ALT 升高主要在病程早期,且与特异性抗体及其CIC 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作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对经检测清抗体阳性率为28%的50只大鼠组织中病毒抗原及抗体(内源性免疫球蛋白,EIg)进行了研究。结果:50只大鼠,15只仅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10只仅检测到EIg阳性,18只抗原、EIg均阳性,7只抗原、EIg均阴性,其中的血清抗体阳性鼠分别有2,6,3,3只。总抗原阳性率为66%,EIg阳性率为56%。病毒抗原分布于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桥PAP法对新近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尸检组织进行了系统免疫复合物(IgG,IgM,IgA)和补体(C3,C1q)沉积物的检测,结果所测脏器绝大多数出现阳性;肾脏,大脑,心,肺,垂体,睾丸等组织明显阳性。阳性IgG,IgM和C3为强,组织中阳性主要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基底膜及部分内皮细胞,除肾脏,胰腺和某些分内分泌腺(肾上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睾丸)的实质细胞可见阳性外,多数组织实 相似文献
9.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1996 年6 月1999 年3 月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单纯肝损害的42 例患者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造成肝损害的情况以及肝损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影响。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单纯性肝损害患者,42 例患者以往均无肝炎病史无肝炎病毒指标阳性,无输血及血制品史。其中男36 例,女6 例。按1986 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方案符合诊断。1 2 实验室检查 患者入院后采用ELISA 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常规查肝功,并做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20年来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流行特征。方法对1984-2007年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情出现了2个疫情高峰,从2003年开始疫情迅速下降。全市疫情呈现出春季、宅区、流动人口多发的特点。结论尽管石家庄市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情呈下降趋势,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控制其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感染接触方式,以便更好地进行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病率。方法选择深圳近两年经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个案调查资料收集归档、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显示,72例中75.7%病人述居家或工作场所有鼠害。其中发病前2个月内直接接触过老鼠者占25%(18/72例),仅2例被老鼠咬伤过;16.7%(12/72例)清扫鼠粪或打扫过房间卫生;1.4%(1/72例)怀疑食用过被老鼠污染的食物;1.4%(1/72例)病前2个月到过外地疫区;19.4%(14/72例)否认上述各种接触途径。结论除加强灭鼠工作外,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对预防患病有重要作用,其他确切传播作用和个体易感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河北省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掌握疫情发展动态,为防治HFR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对鼠肺进行汉坦病毒抗原检测及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12年河北省共报告病例687例,发病率为0.95/10万,死亡2例。病例分布在全省85个县(市、区),占总数的48.30%,主要集中于秦皇岛市和唐山市。发病明显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季节高峰,春峰高于秋冬季峰,占发病总数的48.90%。15~70岁人群为高发人群,占发病总数的88.50%,大年龄人群发病有增加趋势;病例男女比例为2.4:1;农民发病占79.48%。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2.88%,野外为1.08%,居民区鼠带病毒率为10.54%,野外未检出,均高于去年。居民区和野外优势鼠种仍为褐家鼠。阳性血清和鼠肺进行PCR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Ⅱ型)。结论河北省HFRS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重点为河北东北部的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属于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防控应对重点区域采取针对家鼠型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黑龙江省2019—202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疑似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汉坦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水平,为该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采集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汉坦病毒IgM抗体检测,对恢复期血清标本进行IgM单抗体、IgG单抗体检测,使用SPSS 19.0软件对各年份间患者急性期血样IgM抗体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分析,使用EpiData 3.1和Excel2003软件对患者性别、职业、年龄、发病日期及初诊间隔时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疑似患者急性期血清351份,恢复期血清208份。急性期血清标本IgM抗体阳性317份,阳性率为90.31%,各年份之间患者急性期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5,P=0.639)。患者恢复期血清IgM单抗体阳性32份(15.39%);血清IgG单抗体阳性28份(13.46%);IgM、IgG抗体双阳性148份(71.15%)。男女患者性别比4...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深圳市2010—201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深圳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468例,死亡病例3例,发病率波动在0.34/10万~0.58/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0.56/10万人,年平均病死率为0.64%, 2010—2015年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之后回落,但发病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1.00)。发病高峰时间为 1—4月,占了总发病数的50.96%;男性病例(76.23%)要明显高于女性(23.77%),高发人群为青壮年及中年人群。深圳市发病较高的区依次为宝安区(31.05%)、龙岗区(20.56%)、南山区(13.49%)、福田区(13.28%)和罗湖区(11.99%)。结论 2010—2019年间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平稳,冬春季为防控重点期,对于高发辖区需加强监测,并强化疫苗接种意识和落实防鼠灭鼠工作,应重点关注30~<45岁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1年广州市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将患者血清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老鼠标本进行抗体检测和PCR检测,将获得的序列与NCBI上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鼠血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33.33%,人群血清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6%,均高于检测的阳性率。患者血清中汉坦病毒基因不存在大的变异。结论加强HFRS的日常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和数量,认真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利于HFRS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情况及鼠类种群密度和带病毒情况。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鼠总带毒率为1.47%,室内以褐家鼠为主,为1.20%。野外以社鼠最高,为7.14%,黑线姬鼠为5.71%。室内鼠种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65.93%、31.85%,平均鼠密度为3.93%;野外以黑线姬鼠、灰仓鼠、大仓鼠、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分别占24.14%、23.79%、17.24%、16.90%,平均鼠密度为6.48%。华亭县1990年首次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991和1994年发病率分别达35.18/10万和98.86/10万,流行强度为高发水平。1995年发病率陡然下降为5.32/10万,之后连年处于低发水平。结论华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需进一步加强相关媒介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