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中华按蚊初羽化和吸血后的涎腺及血淋巴中蛋白质的 PAGE 分析。结果表明,初羽化的两种蚊虫涎腺及血淋巴蛋白质区带分别为9和15条,8和22条。吸血第12d 涎腺蛋白区带分别为9和8条。吸血第5d 血淋巴蛋白区带分别是15条和26条。初羽化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血淋巴脂蛋白区带分别有2条和4条。  相似文献   

2.
嗜人按蚊血淋巴氨基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LK13-4400型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嗜人按蚊血淋巴氨基酸含量。初羽化和吸血后5d的雌蚊血淋巴,均含有相同的17种氨基酸,吸血后有15种氨基酸含量下降。提示,蚊虫血淋巴氨基酸组成与蚊虫营养来源和卵巢的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应用 ICAP-9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嗜人按蚊血淋巴元素组成。含有铁、锌、铜、锰、铬、钼、钴、镍、钒、锶、硼、铝、钡、锆、铅、镉、镓、锂等18种微量元素,及钙、镁、钾、钠、磷、硫6种宏量元素。初羽化雌蚊血淋巴的6种宏量元素和铁较吸血蚊的含量高,但锌和铝较少。有显著性差异。比较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血淋巴中6种宏量元素和铁、锌、铜、锰、铬、钼、镍、铝、镉、铅等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显示初羽化蚊血淋巴中,除铜、锰外,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内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主要繁殖率指标以及雄蚊、未吸血雌蚊和饱血蚊体重等进行实验研究,在温度26±1℃,温度80±10%的实验室内,中华按蚊的产卵率、平均每蚊首次产卵数、孵化率、化蛹率、成成蚊率分别为79.31%、127.29±47.50、86.56%、87.61%、95.89%、89.93%:而嗜人按蚊则分别为75%、114.71±47.37、75.06%、82.42%、94.44%、95.55%:中华按蚊雄蚊、未吸血蚊、饱血蚊体重、平均吸血量分别为1.12±0.24、1.44±0.32、3.94±0.892.50mg:而嗜人按蚊则分别为0.93±0.24、1.06±0.25、2.93±0.55、1.847mg。经统计学分析,它们的产卵率、平均产卵数和羽化率没有显著性差别,而孵化率、化蛹率、成成蚊率、蚊体重(包括雄蚊、未吸血蚊和饱血蚊)等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别。中华按蚊羽化为成虫的数量与工龄幼虫之比(S值)为0.7562:而嗜人按蚊的S值则为0.7434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日本血吸虫发育中虫体在不同时点的生长速度和蛋白组分差异。方法选择昆明鼠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分别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第8、12、16、20、24和28d虫体;用MoticBA400病理图像处理系统及3.2分析软件采集虫体图象作形态观察和大小测量(包括水平面积、周长、长与宽);用SDS-PAGE平行分离各时点虫体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QuantityOne4.4比较分析其区带差异。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昆明鼠后,发育中虫体在不同时点的生长速度不均衡,第8~12天的生长速度为最快,其他依次为12~16d、16~20d、20~24d、0~8d和24~28d的虫体;同一时点虫体间发育的个体差异也大,以12d后虫体较为明显。电泳分析7个不同时点的虫体蛋白区带显示:区带数在0、8、12、16、20、24和28d虫体中分别为27、30、33、32、31、36和29条,其中多数为相同分子量蛋白区带,但有些在蛋白表达量上有明显差异;各时点虫体特异性区带在0、8、12~24d和28d虫体中分别为7、4、8、3条,虫体特异性区带多为低表达量的条带。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在小鼠体内的不同发育时点间存在着生长速度和蛋白组分的差异,其中以8~12d时段的虫体发育最快,两者间蛋白组分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白纹伊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离心法收集羽化后24h内尚未取食的雌蚊血淋巴、吸正常鸡血届第4d和第11d的雌蚊血淋巴、吸受染疟原虫鸡血后第4d和第11d的雌蚊血淋巴,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并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雌蚊吸血后第4d血淋巴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同羽化时相比下降,第11d有所回升,但仍低于羽化时的水平。吸正常鸡血后第4d,16种氨基酸含量降低,2种氨基酸含量增加;到第11d,同第4d相比,氨基酸含量有3种降低,15种增加。吸受染鸡疟原虫鸡血后第4d,14种氨基酸含量降低,4种氨基酸含量增加,到第11d,同第4d相比,氨基酸含量有7种降低,11种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班须按蚊在吸血过程中消耗了许多唾液腺蛋白质,本文目的是探讨吸血前后按蚊唾液腺蛋白质的变化。方法:分组剖取吸血前后的班须按蚊唾液腺并应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按蚊唾液腺蛋白质变化的分析。结果:(1)吸血前按蚊唾液腺内有22条蛋白带和7条抗原带,分子量为10-170kDa。(2)按蚊叮咬期间,分子量分别为16,23,28及33kDa的蛋白质减少。(3)吸血期间,分子量分别为40,50及65kDa的蛋白质减弱。(4)吸血后,分子量为14,35及90kDa的蛋白质减少。(5)吸血后3d,唾液腺蛋白质恢复到或超过吸血前的水平。(6)应用Western blot方法,从吸血后的蚊中肠内容物中检测出90kDa的唾液腺蛋白质。结论:吸血过程中,按蚊唾液腺内不同蛋白质参与吸血的不同阶段,而且将部分分泌出的唾液蛋白吸入中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中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及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导管癌组织中AR、C-erbB-2及GCDFP-15的表达情况,以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涎腺囊肿作对照.结果涎腺导管癌中AR、C-erbB-2及GCDFP-15均75%阳性表达,AR、C-erbB-2及GCDFP-15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涎腺囊肿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0%,在涎腺囊肿中的表达分别为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CDFP-15和C-erbB-2可作为涎腺导管癌的病理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殖、存活和种群繁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3.375 d,平均为2.5 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黎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8月份每只雌蚊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6/次和73/次,平均成蚊前期历期分别为14.166 7 d和13.316 7 d,平均成蚊寿命分别为3.929 3 d和6.234 4 d;从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 8 d;只有0.7%的雌蚊寿命超过12 d。结论: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疟疾传播能力,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10.
家蝇各发育阶段经等电点聚焦后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蛋白质,雌性成虫、雄性成虫、蛹、幼虫和卵分别显带23、30、23、17和30条;用PAS染糖,分别显带13、13、9、8和9条;用Nile's蓝染脂,分别显带6、12、9、5和8条。四个发育阶段的蛋白质、糖和脂,以成虫期显带较多。各发育阶段所显区带由纯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糖脂蛋白和多糖组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cn8a基因(编码Nav1.6亚型钠离子通道蛋白)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下调人宫颈癌SiHa细胞scn8a基因表达,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siRNA转染细胞后scn8a mRNA和Nav1.6蛋白变化,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SiHa细胞的增生影响,采用划痕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观察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siRNA转染SiHa细胞48 h后,scn8a mRNA和Nav1.6蛋白水平分别降低62.7%(P<0.05)和65.8%(P<0.05),针对scn8a基因的siRNA对SiHa细胞的增生无影响(P>0.05),但可有效抑制细胞迁移达55.6%(P<0.05)和侵袭达36.9%(P<0.05)。结论针对scn8a的siRNA干扰了电压门控钠通道在宫颈癌SiHa细胞中表达,其对细胞增生无影响,但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1um切片标本油镜观察方法及透射电镜对约氏疟原虫尼日利亚亚种在斯氏按蚊体内的卵囊发育过程及时属囊的形态结构作了观察描述。该种疟原虫卵囊为成孢子细胞的形成开始于卵囊披膜下出现许多液泡,随着液泡延伸到卵囊胞质中,使胞质再分裂,并与已分裂的核形成成孢子细胞。子孢子芽从成孢子细胞体表面长出,逐渐发育为子孢子。一般附属囊发育正常,但与所附着的卵囊发育不同步,多数发育较慢,少数较快,并可见形成晚期成孢子细胞,而其子孢子芽数量较少,可能与附属囊较小,营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山蒟醇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蒟醇提取物在兔的体内和体外-体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山蒟醇提取物可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花生四烯酸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对2者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体外试验)的IC_(50)。分别为40. 34、345. 46 mg/L。静脉注射山蒟醇提取物30 mg/kg,15 min后产生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最明显,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花生四烯酸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体内-体外试验)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和33.34%;血小板聚集的持续时间分别为60、30 min。这表明山蒟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典瞬间受体电位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anonical channel,TRPC)家族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 ridinium ion,MPP+)导致的MN9D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62.5、125、250、500、1000μmol/L)的MPP+处理MN9D细胞24h,500μmol/L MPP+处理MN9D细胞不同时间(3、6、12、24、36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RT-PCR的方法检测MN9D细胞中内源性TRPC的表达情况;500μmol/L MPP+作用于MN9D细胞,以Western blot法检测MN9D细胞内源性TRPC表达的变化;构建GFP与TRPC3-GFP腺病毒载体,转染到MN9D细胞中,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ods the tetrazolium,MTT)的方法检测过表达的TRPC3对MPP+引起的MN9D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500μmol/LMPP+处理MN9D细胞6h就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TRPC3蛋白水平的表达,但对TRPC6的表达无影响。过表达TRPC3能够保护MN9D细胞免受MPP+的毒性损伤。结论MPP+特异性地降低MN9D细胞TRPC3蛋白水平,过表达TRPC3可以抑制MPP+引起的MN9D细胞损伤。这种现象提示TRPC3通道可能参与了帕金森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75例单纯肥胖症儿童及59例同龄健康儿童的空腹血清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素(T3)、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及血浆皮质醇(COR)、雌二醇(E2)水平。发现肥胖儿童较健康儿童胰岛素及雌二醇水平明显增高(P<0.001),生长激素及催乳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三碘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变化。肥胖儿童胰岛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年龄、身高、体重均呈明显正相关(r=0.61、0.40、0.50及0.62,P<0.001及0.01)。6项激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胰岛素是影响体重指数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奋斗呐对嗜人按蚊成蚊血淋巴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393 nmol/L 和0.697 nmol/L 两种低浓度奋斗呐药液处理嗜人按蚊4龄幼虫,从其羽化后2~3 d 的雌、雄成蚊收集血淋巴.应用 ICAP-90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成蚊血淋巴中的铁、铜、锌、锰、铬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药物浓度增高,铁、锌、锰和铬的含量均增加,铁和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两种浓度用药组的蚊血淋巴中铁、铜、铬和锰4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较对照组(去氯水)蚊为高,其中铁、铜、铬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经低浓度奋斗呐处理嗜人按蚊4龄幼虫后,可影响蚊成虫血淋巴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代谢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击倒抗性(kdr)基因突变在白纹伊蚊菊酯类抗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7年8月至9月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公园(JN)、浙江省杭州市上茅家埠(HZ)、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六村(BS)、上海市杨浦区共青森林公园(YP)和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居民区(HK)采集现场白纹伊蚊(生物测定均为抗性种群),检测其代谢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并与敏感品系的白纹伊蚊比较,采用分类回归树方法(CART)分析GST和MFO活性变化及kdr突变(I1532和F1534)在抗性产生中的贡献率。结果 白纹伊蚊敏感品系的GST和MFO的活性基线水平均高于现场抗性种群BS和HK(P均<0.01)。BS种群接触溴氰菊酯后与未接触杀虫剂的基线相比,GST和MFO变化不明显(P>0.05),接触氯菊酯后GST活性升高(P<0.05),MFO活性也升高(P<0.01);HK种群接触溴氰菊酯后GST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MFO活性升高(P<0.01),接触氯菊酯后GST和MFO活性变化均不明显(P均>0.05)。5个现场抗性种群接触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后的GST和MFO活性与敏感品系的基线相比,变化无规律。CART分析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产生中GST活性和kdr F1534突变的贡献率较大,其次是MFO活性,kdr I1532突变贡献率最小;对氯菊酯的抗性产生中,kdr F1534突变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GST和MFO活性,kdr I1532突变无贡献。结论 代谢解毒酶GST和MFO活性水平不适合作为判断白纹伊蚊种群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单因素指标;代谢解毒酶活性变化和kdr突变可能是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产生中相互协同的2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