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判断垂体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肿瘤质地与MRI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以及强化的情况。结果垂体瘤的硬度与MRI T1WI像信号高低无关(P>0.05),与T2WI像信号高低有关(P<0.05)。垂体瘤质地与是否明显强化无关(P>0.05),而对于T2WI呈低信号者,明显强化者较乏强化者质地硬(P<0.05)。结论垂体腺瘤质地较硬在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反之则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垂体瘤中,明显强化的肿瘤质地硬韧的可能性较大;腺瘤质地与T1WI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为垂体瘤患者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病理证实为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垂体瘤质地与肿瘤类型、大小及磁共振T2信号强度的关系。结果:垂体瘤质地与肿瘤大小、磁共振T2信号强度无关(P〉0.05)与垂体瘤类型有关(P〈0.05)。结论:非功能性垂体瘤质地通常较韧,往往会增加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难度,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瘤质地的相关因素,为垂体瘤患者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病理证实为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垂体瘤质地与肿瘤类型、大小及磁共振T2信号强度的关系.结果:综合治疗研究.E-mail:changliang6666@126.com 垂体瘤质地与肿瘤大小、磁共振T2信号强度无关(P>0.05)与垂体瘤类型有关(P<0.05).结论:非功能性垂体瘤质地通常较韧,往往会增加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难度,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MR信号特征在脑膜瘤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颅内脑膜瘤MRIT2 WI信号特征与脑膜瘤的质地、组织学类型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颅内脑膜脑膜瘤瘤体信号特征、组织类型及其质地的关系 ,总结脑膜瘤术前MRI检查对其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 脑膜瘤T2 WI信号与脑膜瘤的组织类型、质地有关。结论 脑膜瘤T2 WI信号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膜瘤瘤体硬度和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不同亚型低级别脑膜瘤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PT)成像特征及联合常规磁共振扫描的诊断研究。方法 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WHO I级脑膜瘤患者80例,病理检查确诊WHO I级脑膜瘤,行磁共振(MRI)常规平扫和APT扫描。比较不同亚型低级别脑膜瘤患者的T1WI信号强度、T2WI信号强度、瘤旁脑水肿(PTBE)信号强度、瘤核心区APT强度最大值(APTmax)、最小值(APTmin)和均值(APTmean)。分析MRI APT成像特征参数及常规磁共振扫描参数对不同亚型低级别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同病理亚型的低级别脑膜瘤T1WI信号、T2WI信号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BE信号表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亚型的APTmax、APTmin及APT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APT成像特征参数联合T1WI信号及T2WI信号诊断脑膜瘤亚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8(95%CI:0.875~0.998)、0.880(95%CI:0.768~0.992)、0.917(95...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VX2肿瘤模型,研究大鼠脾VX2肿瘤超顺磁性氧化铁(SP10)增强MRI上信号强度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SPIO在大鼠脾脏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只脾脏荷VX2肿瘤模型鼠;静脉注射SP10后行MRI扫描,扫描序列采用T1WI(450/12ms)和T2WI(4000/128ms)。结果:平扫SET1WI上肿瘤-脾脏的对比噪声比极差,所有病灶均不能很好显示。SP10增强T2WI上正常脾实质信号强度明显降低,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为55.04%;脾脏VX2肿瘤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PSIL为0.87%,与正常脾实质信号强度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9,P〈0.001。脾VX2肿瘤的CNR较增强前显著提高,t=6.963,P〈0.001。结论:SP10增强T1WI上正常脾实质与VX2肿瘤组织的对比差,病灶的检出率低,不利于描述病灶的特征。SPIO增强T2wI上脾脏-肿瘤的对比显著,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改善了病灶影像学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沈君  梁碧玲  陈健宇 《癌症》2001,20(6):638-64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conance imaging,MRI) 在评价骨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定性定量分析78例正常人群、44例骨髓病变患者(15例白血病、13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6例增生性贫血)的脊柱MRI汲骨髓穿刺、外周血检查资料,并将MRI定量资料与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骨髓穿刺或活检证实。结果:①白血病及淋巴瘤T1加权像(T1-weigted imaging,T1WI)低信号多于增生性贫血及正常人群(P<0.05),T2加权像(T2-weigted imaging,T2WI)高信号多于增生性贫血及正常人群(P<0.05);正常人群、白血病、淋巴瘤强化无差异(P>0.05);白血病弥漫性浸润多于淋巴瘤(P=0.000)。②T1WI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肌肉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 on T1WI,SIR1)低于增生性贫血及正常人群(P<0.05)。③增生性贫血SIR1与粒细胞和红细胞之比呈正相关(P=0.006),与骨髓中红细胞比例负相关(P=0.008);白血病SIR1与骨髓幼稚细胞比例负相关(P=0.048)。结论:MRI可显示脊柱红骨髓的分布;MRI定性分析可区分良、恶性骨髓病变;定量分析SIR1诊断价值有限;SIR1可评价增生性贫血的贫血程度,粗略预测白血病的瘤负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管内非典型神经鞘瘤(intraspinal atypical schwannoma,IAS)和非典型脊膜瘤(atypical spinal meningioma,ASM)的MRI征象和临床特点,讨论两者的MRI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我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7月经病理证实的IAS和ASM的术前MRI图像,提取其影像特征,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它们的MRI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AS组平均年龄(51.5±10.1)岁,ASM组平均年龄(61.1±12.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上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1)。在形态学上IAS组和ASM组的纵径、横径及纵横径比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MRI信号特点(T1WI、T2WI信号强度、T2WI信号混杂性、是否囊变)及强化特征(强化程度、强化均匀性、是否环形强化)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区分IAS和ASM的MRI征象和临床特点,对其鉴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VX2肿瘤模型,研究大鼠脾VX2肿瘤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I上信号强度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SPIO在大鼠脾脏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只脾脏荷VX2肿瘤模型鼠;静脉注射SPIO后行MRI扫描,扫描序列采用T1WI(450/12 ms )和T2WI(4 000/128 ms ).结果:平扫SET1WI上肿瘤-脾脏的对比噪声比极差,所有病灶均不能很好显示.SPIO增强T2WI上正常脾实质信号强度明显降低,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为55.04%;脾脏VX2肿瘤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PSIL为0.87%,与正常脾实质信号强度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79,P<0.001.脾VX2肿瘤的CNR较增强前显著提高,t= 6.963,P<0.001.结论:SPIO增强T1WI 上正常脾实质与VX2肿瘤组织的对比差,病灶的检出率低,不利于描述病灶的特征.SPIO增强T2WI 上脾脏-肿瘤的对比显著,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改善了病灶影像学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81个椎体异常,48处椎管受累,31处椎旁软组织肿块,36处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检出33个椎体异常,CT检出51个椎体异常,MRI检出81个椎体异常。在X线平片和CT上,脊椎转移瘤大多数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66.7%,34/51),少数表现为成骨型(23.5%,12/51)和混合型(9.8%,5/51)骨质异常。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74.1%(60/81);T2WI表现为高信号61.7%(50/81);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高信号86.4%(70/81)。结论:常规优质的X线平片能发现多数脊椎转移瘤并能做出正确诊断,CT能显示普通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MRI则能较X平片、CT更早地发现脊椎转移瘤,成为诊断脊椎转移瘤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36例,所有病例均接受3.0TMRIT1wI冠状位、矢状位,T2WI冠状位平扫及T1WI冠状位、矢状位和横轴位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以等T1、等或稍长他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后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表现为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底下陷,部分肿瘤突人蝶窦;突破鞍隔等。MRI示海绵窦4级受侵的有24侧,3级受侵的有27侧,术中均证实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部分或完全受包绕。结论MRI可在术前正确评估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及侵袭范围,对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分析 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轴位增强T1WI、轴位T2WI、ADC图像上手动勾画原发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GTV,将不同图像测量的GTV分成T1+C、T2WI组和AD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组平均值,Bland-Altman法通过两组差值平均值和95%分布范围评价不同模态图像测量GTV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1+C、T2WI、ADC组GTV分别为(20.8±18.1)、(21.5±17.2)、(24.4±20.8) cm3(P=0.617)。T2WI和T1+C组、ADC和T2WI组、ADC和T1+C组差值的平均值和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74(-5.97~7.44)、2.94(-8.25~13.69)、3.68(-3.34~10.70) cm3。结论 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一致性不佳,尚不能相互替代,增强T1WI联合T2WI、DWMRI可更准确地判断鼻咽癌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13.
多形性腺瘤和沃辛瘤是腮腺最常见的两种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的多形性腺瘤MRI平扫T1WI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因含黏液其信号高于脑脊液;如发生坏死、囊变,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肿瘤有纤维包膜,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沃辛瘤(腺淋巴瘤)内上皮成分嗜酸性并具有淋巴组织及密集排列的细胞核,故T2WI多以低信号为主,且信号均匀居多,可作为与混合瘤的鉴别点。本文研究发现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沃辛瘤在MRI成像上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滑膜肉瘤MRI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hen JY  Liu QY  Ye RX  Zhong JL  Liang BL 《癌症》2005,24(1):87-90
背景与目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检查软组织肿瘤最好的影像学方法。滑膜肉瘤是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之一,本研究探讨滑膜肉瘤的MRI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的相关性.以期提高MRI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12例滑膜肉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位于上肢2例,位于下肢lO例;患者年龄35~50岁,中位年龄45岁;男女比例为3:1。MRI扫描采用PHILIPS GYROSCAN 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扫描序列采用SE、FSE、FFE和Stir等序列,所有病例均作T,WI、T2WI和T1W Gd-DTPA静脉内注射增强扫描检查。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滑膜肉瘤MRI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MRI可见12例肿块均位于关节旁,其中2例向关节内侵犯,3例侵犯邻近的骨质。在T1W12例肿块均呈以等信号为主的肿块.但其中3例肿块可见部分斑片状和囊状高信号区。在T2W6例肿块信号表现为三重信号;6例肿块表现为多结节状,3例呈不规则状,3例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例肿瘤内可见分隔征象,液-液平面征l例,肿块最大直径3~13cm。T1WGd-DTPA增强肿块均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12例滑膜肉瘤病理分型:低分化单相梭形细胞为主型7例,高分化3例;双相分化2例。肿块内有大范围出血和囊性变6例,大量瘤组织坏死5例,钙化2例。结论:滑膜肉瘤的MRI具有一些特征性,并和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提高影像定性诊断率.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全部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1例行DSA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MRI平扫病灶形态呈哑铃状或足底向外的葫芦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CT表现呈圆形略高密度均一肿块,增强后同样明显强化,DSA不显影,术前影像定性诊.断准确率50%(3/6).结论: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与其它实体肿瘤相比无特异性,定性诊断困难,MRI表现有其特异性,呈哑铃形或葫芦状的等、长T1,长T2信号改变,较具有特征性,但需与脑膜瘤、垂体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MRI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Yuan JP  Liang BL  Xie BK  Song ZC  Zhong JL 《癌症》2003,22(5):514-519
背景与目的:腮腺肿瘤的病理类型非常复杂,MRI在其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在诸多方面诊断标准仍不统一,需要大样本的病例分析以探讨MRI征象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本文总结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以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32例腮腺肿瘤及其它病变患者(共140个病灶)的MRI资料,其中良性者89例,恶性者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经活检证实,3例经临床观察证实。对其中58例手术切除病灶完整者的标本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将结果与MRI影像进行对照分析。MRI平扫采用Tl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1)常见腮腺良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所有行增强扫描的40个腺淋巴瘤均呈轻度增强,其中25例T2WI表现为低、等信号;22例混合瘤T2WI表现为高而不均匀信号;5例血管瘤可见异常增粗的血管结构;3例囊性淋巴管瘤的形状特别不规则并包绕邻近结构;4例脂肪瘤的信号类似于其它部位的脂肪瘤。(2)常见腮腺恶性肿瘤的MRI特征表现:8例混合瘤恶变的T2WI信号高而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7例腺样囊性癌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8例粘液表皮样癌中,3例低度恶性者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难区别,5例中、高度恶性者边界不清,易发生坏死及淋巴结转移;9例淋巴瘤均为继发,范围较广,可分辨出由多个结节组成;3例腺泡细胞癌内有TlWI和T2WI均为高信号的囊变区,形状规则或不规则。结论: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在MRI表现上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用MN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MR资料,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在轴位T2WI、T1WI增强扫描(T1+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手动勾画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GTV),将不同序列测算的GTV分为T2WI组、T1+C组和ADC组。采用One-way ANOVA计算各组GTV的平均值,Bland-Atlman法计算各组GTV的95%一致性界限(95% limits of agreement,95% LoA)。 结果 T2WI、T1+C和ADC 组GTV平均值分别为(46.35±28.04) cm3、(44.27±26.66) cm3和(47.50±28.55) c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877)。Bland-Atlman结果显示,T2WI组与T1+C组、T2WI组与ADC组以及T1+C组与ADC组的95% LoA分别为(-16.43~20.59) cm3、(-19.01~25.47) cm3和(-20.13~22.44) cm3,不同组Bland-Atlman散点图比较均存在5.26%(2/38)位于95% LoA范围外,超出临床可替代范围。结论 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欠佳,尚不能相互取代,综合分析T2WI、T1+C以及ADC更有利于宫颈癌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在肺癌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OC)患者中进行靶区勾画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对14例合并OC患者行CT定位和MRI扫描,分别采集CT、T1WI、压脂T2WI、LAVA、LAVA+C图像。将CT、MRI图像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融合,分别在CT和MRI上进行靶区勾画GTV-p。结果CT可显示2例患者肿瘤与OC界限,压脂T2WI可显示10例患者肿瘤与OC界限,LAVA可显示12例患者肿瘤与OC界限,LAVA+C可显示10例患者肿瘤与OC界限。压脂T2WI、LAVA、LAVA+C序列间鉴别能力相近(P>0.05),T2WI、LAVA、LAVA+C序列GTV均较CT-GTV明显减小(P<0.05),T2WI_GTV和LAVA_GTV相近(P>0.05)。在所有序列中LAVA+C的GTV值最小。结论MRI的压脂T2WI、LAVA、LAVA+C序列应用于肺癌伴OC患者的放疗靶区勾画提高了精准性,其中LAVA的界限分辨能力较压脂T2WI更好,LAVA+C显示微小血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在评估诊断宫颈癌复发中的价值。方法:36例经病理证实宫颈癌复发患者,均行盆腔的MRI轴位T1WI、T2WI、SPIR以及GD-DTPA增强扫描后T1WI轴位、矢状位扫描。在不同序列MRI图像上观察复发肿瘤的形态、大小及信号改变。结果:326例病人中出现复发36例,发生率为11%。25例宫颈癌手术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在阴道残端或盆腔内出现软组织信号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肿块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肿块侵及一侧输尿管,其上方输尿管扩张积水。11例宫颈癌放化疗后复发病例,MRI可见宫颈较前明显增厚,肿块T1WI为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可见肿块侵及膀胱壁。结论:由于MRI具有非常好的软组织分辨率,MRI成像已成为宫颈癌手术前后或放化疗前后检查和随访最重要的手段,它能够准确判断宫颈癌临床分期,并且可以早期、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在评估宫颈癌复发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