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不同病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检出率.方法 对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SAH的180例患者行DSA检查,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患者经DSA检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142例,脑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瘘3例,其中2例位于颅颈交界区,总检出率为86.67%,阴性24例.结论 DSA可以作为SAH患者病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38例诊断为SAH的患者行DSA检查,并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8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86.8%,其中动脉瘤28例(73.7%),动静脉畸形2例(5.3%),烟雾病2例(5.3%),动脉炎1例(2.6%).动脉瘤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35.7%),其次是后交通动脉和前交通动脉(21.4%,17.8%).中型动脉瘤占绝大多数(57.1%),其次是小型动脉瘤(21.4%),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较少见.28例动脉瘤经介人治疗后有19例治愈(67.9%),好转5例(17.8%),4例因再次出血而死亡(14.3%).结论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DSA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和大小,对于SAH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意义。方法:对50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AH的患者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2例显示正常127例(25.3%),异常375例(74.7%),其中颅内动脉瘤359例(71.5%)、动-静脉畸形11例(2.2%)、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首次DSA检查阴性者24例和可疑动脉瘤3例在发病2~3周后病情稳定时进行第二次全脑血管造影,其中10例(37.0%)明确诊断为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的存在,应结合临床和CT,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AH者,有必要在病情稳定后重复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发病24小时内腰穿检查为SAH的70例患者行DSA检查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分别占57.14%、10.0%,其次为动脉闭塞,脑动脉硬化,分剐占1.43%、2.86%。DSA检查正常者占28.57%,其DSA检查正常的原因可能与自发性SAH后病变血管本身变化或隐匿性血管畸形未能被显示有关。结论:早期脑血管DSA检查有利于自发性SAH病因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25例患者中检出动脉瘤1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脑膜动静脉瘘(DAVF)5例,烟雾病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造影阴性67例.结论:DSA检查对鉴别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SA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脑出血CT与DSA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CT表现与D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及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自发性脑出血CT检查中33例表现为SAH,25例为脑内血肿,2例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DSA证实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4例,其中1例合并血流相关性未破裂动脉瘤;Moyamoya病4例,其中3例合并动脉瘤(1例脑底动脉环动脉瘤,2例末梢血管动脉瘤);静脉窦血栓2例;14例DSA未发现异常。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结合患者年龄特征及CT影像学改变虽可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但DSA仍是确诊病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原因。方法对120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术和临床症状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首次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2周后行第2次DSA检查,对临床症状与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的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5例(79.2%),其中脑动脉瘤72例(75.8%),常规正侧斜位DSA检出脑动脉瘤75个,旋转DSA检出7个;脑血管畸形19例(20.0%),烟雾病3例(3.2%),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例(0.1%),正常者25例(20.8%)。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SAH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自发性SAH的临床特点和DSA影像学资料。结果112例自发性SAH患者的DSA检查结果,正常为39例,异常为72例,阳性率为64.3%,其中动脉瘤67例,动静脉畸形5例,动脉瘤中后交通动脉瘤(43例,64.2%)和前交通动脉瘤(14例,20.6%)发生率最高。发病后早期检查组(43/64,67.2%)和晚期检查组(29/48,60.4%)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55,p>0.05)。结论DSA全脑血管造影是明确SAH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发病后最好早期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126例经临床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后,得出病因结果。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相应部位高密度影,及DSA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部位。结果动脉瘤多位于前后交通动脉,以单发性动脉瘤最多见。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其中电解铂金弹簧圈电解(GDC)治疗,是动脉瘤的治疗发展方向。结论颅内动脉瘤是SAH最常见病因,目前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