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开展的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对本学院学生在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知、信、行上发挥的实际效果,并偿试探讨其特点. [方法]随机抽取该公共卫生学院学生230人,分别为干预组115人和内对照组115人,同校另一理工科学院115人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同伴教育,并在干预前后从艾滋病基本知识,安全性行为相关知识,对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态度3方面以问卷的形式调查3组的情况.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及内对照组在部分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及态度的题目上结果优于外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内对照组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较内、外对照组在以上3方面均有改善.同时,内对照组仍在部分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及态度的题目上结果优于外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近期效果明显,就医科学生而言教育内容应增加其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干预的目标人群更应该向非医科生倾斜以扩展教育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的研究方法 ,于 2 0 0 0年 1 1月以两所重点中学的 82 3名高中二年级学生为对象 ,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内对照组及外对照组。结果 干预组在同伴教育后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知识的答对率比教育前提高 ,与内、外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 ,而教育后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显著。教育后比教育前 3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和安全性行为意向的均分均有所增加 ,但只有干预组教育前后对安全性行为意向均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调查中还显示高中男生和女生中性交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 1 .8%和 0 .2 %。结论 在高中生中开展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工科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为探讨在一年级工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1998 年10- 11 月,在某工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183 人为干预组,207 人为内对照组;在另一所工科大学一年级抽取207 人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通过教育前后两次问卷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均分及问题答对率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01),而内、外对照组提高不明显。提示在一年级工科学生中开展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辉  黄粤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8-590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评价实施学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某中专学生于入学时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后1个月,运用自编的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后,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对艾滋病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教育后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伴教育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在非传播途径和对性行为态度方面存在一定误区。结论对中专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明显成效,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性道德教育应作为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今后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应通过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可重点采用同伴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外语专业城市生源女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在外语专业城市生源女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和中期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 ,干预组和内对照组来自同一所外国语大学 ,分别为 99人和 1 0 6人 ,外对照组 88人来自另外一所大学。对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结果 教育前 ,3组在艾滋病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自我效能及安全性行为意向方面基本上没有差异 ;教育后 1周 ,干预组各方面大幅提高或趋于正向 ,明显高于教育前 ,也明显高于内、外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到教育后 1年半 ,干预组各方面有所下降或维持教育后一定水平 ,内、外对照组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低于干预组 ,在知识方面的差异仍有显著性 ,其他方面没有显著性。结论 同伴教育适用于外语专业女大学生 ,提高了她们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近期、中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蔡泳  施榕  顾维雄  Short R  高源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5):214-215,224
[目的 ] 了解文科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水平和围绕这一内容开展的同伴教育的效果及适宜性。 [方法 ]  1999年 10~ 11月在上海某文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一年级大学生共 181人为干预组 ,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等内容的同伴教育 ,另设同校 179人为内对照组 ,另一所文科大学的 16 0人为外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 ,对教育前后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 干预组在教育后艾滋病、性病知识水平均有大幅提高 ,且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及态度有所改变 ,与内、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上 ,干预组在教育后有显著改变 ,而内、外对照组改变不明显。 [结论 ] 同伴教育在一年级文科大学生中的开展是十分有效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某校专科一年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英 《中国校医》2007,21(2):177-178
目的探索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某高校新校区两个系的专科一年级学生分别为干预组、内对照组,老校区一系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结果教育后干预组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正向态度信念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并显著高于同期内外对照组(P<0.01)。结论在专科一年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一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探讨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peereducation)的可行性。方法  1 998年 9~ 1 0月 ,在某医科大学整群抽样选取 2 2 0人为干预组 ,2 1 9人为内对照组 ;在另一所医学大学抽取 2 1 0人为外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通过教育前后 2次问卷进行近期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内对照组、外对照组教育前艾滋病知识均分分别为 1 3 .7、1 3.8、1 4 .0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教育干预后 ,3组知识均分分别为 1 9.1、1 4 .3、1 4 .3,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有明显提高 ,最大提高幅度达 55 .4% ,与两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内、外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医科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我国今后制定科学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某医科大学整群选取223名大学生为干预组,259名学生为内对照组,将2002年3月对该校在校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前对照组,共1323人.通过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干预组学生实施同伴干预,干预结束后1个月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经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35.02±5.70)分,态度平均得分为(0.896±0.316)分,较前对照组和内对照组均有大幅度提高.干预组中有63.23%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更多的学生(73.09%)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持同情和帮助的态度.结论将同伴教育方法运用于医学生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中,方法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三明市高中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目的评价三明市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即时效果和同伴教育可行性。【方法】从三明市高中学校中随机抽取7所学校并选取981名高一年级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另选1 008人作为内对照组;同时选取另外7所高中学校1079名学生作为同期外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3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各项知识得分较教育前均有显著性的提高(P<0.0 1),知识总得分均分从18.23分上升到27.31分(t=-24.542,P<0.001),与内、外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F=362.97,P<0.001);更多的干预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t=7.359,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提高高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同伴教育在理工科大学生艾滋病/ 性病/ 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及适宜性, 设内、外对照的同伴教育干预研究于1999 年5 - 6 月在北京某理工科大学进行。结果表明: 边缘性行为、性交在男、女生中的发生率分别为29-9% 、2-8% 和38-1% 、3-3 % 。同伴教育后, 干预组艾滋病/ 性病/ 生殖避孕知识总分和安全性行为意向得分分别由教育前的40-5 和3-4 增加到53-7 和4-2 ( P=0-000) ; 自尊及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无变化(P> 0-05)。结果还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同伴教育内容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主观需要, 该形式也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师范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和安全必天造地设斩同伴教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帮助年轻人掌握有关艾滋病/性病知识,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方法 采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对上海某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艾滋病/性病和安全性行为教育,结果 该同伴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有关生殖、性病和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使大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安全性行为以及如何避免高危性行为以远离艾滋病;改变了万古长青生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恐惧、躲避和憎恶的态度。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 通过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 ,改变大学生的有关行为态度。 [方法 ]  1999年 9月至 12月对上海某理工科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性病 /艾滋病和安全性行为的同伴教育。 [结果 ] 通过同伴教育 ,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对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的态度和行为意向 ,提高了对使用安全套的认识。 [结论 ] 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对改变大学生的有关行为态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1998年9月~12月,在北京某医科和某工科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后,组织了10个专题小组讨论,17人的个人深入访谈,收集对该教育的反馈信息,并对效果作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医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效果追踪评价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为探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 性病同伴教育效果的持续作用, 采用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以某两所医科大学九八级新生为研究对象, 在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 性病同伴教育活动并进行教育后一周评价的基础上, 于教育后六个月进行效果追踪评价。结果表明: 教育前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4-4、13-9 和13-2、11-3; 教育后一周,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9-3、21-5 和19-0 、21-0。教育后六个月,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知识、性病知识均分分别为18-9 、19-7 和19-0、19-2 。教育后六个月与教育后一周比较: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知识均分有所下降(P<0-05), 内、外对照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知识均分有所上升(P<0-05、P< 0-01) 。教育后六个月干预组与内、外对照组比较, 干预组男、女生艾滋病/ 性病均分仍均高于内、外对照组(P< 0-05), 干预组男、女生对艾滋病病人持某些正向态度的比例也高于内、外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同伴教育具有一定的延续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过程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北京三所大学614名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艾滋病/性病/安全性行为同伴教育,为不断提高后继项目的质量,对该三校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了过程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总参与率为86.2%,项目有效指数(PEI)为1.03,项目监督者与受教育者对同伴教育实施状况的评分均为4.4分(五分制),提示项目运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国际高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某国际高中所有学生开展纸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 共纳入171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艾滋病和梅毒的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6.1%和46.8%;有过性行为的占14.6%,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2.0%,(χ2=10.799,P=0.005);有吸毒史的学生占9.3%,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高为31.2%,(χ2=21.062,P<0.001);梅毒知识知晓者与不知晓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6,P<0.001)。 该国际高中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高中生开展毒品危害教育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应作为健康教育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