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心病泵衰竭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IABP)在冠心病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心脏泵衰竭应用 IABP的疗效。对比 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用 IABP30分钟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 65~ 130 mm Hg,心脏指数从 1.60± 0 .2 0 L· min- 1· m- 2上升到 2 .2 7± 0 .2 1L·min- 1·m- 2 ( P<0 .0 0 1) ,平均动脉压从 47.1± 16.0 mm Hg上升到 85 .3± 2 5 .5 mm Hg( P<0 .0 0 1) ,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 5例 ,依赖 IABP最终死亡 3例 ,应用 IABP相关合并症死亡 1例 ,其他原因死亡 1例。应用 IABP发生合并症 3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 ,改善了心肌氧供 -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是治疗冠心病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电阻法分别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外反搏(ECP)前、中、后血浆TXB_2、6-Keto-PGF_1α(以下简称6-KP)浓度、血小板聚集度与血小板计数。结果表明,与反搏前比较,反搏中、后TXB_2含量明显降低,6-KP含量显著增高,TXB_2/6-KP比值和血小板聚集度均明显降低,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变化。揭示体外反搏可改善TXB_2和6-KP的失衡,降低血小板聚集性,防止或减少血栓形成,对防治心肌梗塞及再梗塞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2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A组)和非体外反搏治疗组(B组),每组各11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标准药物治疗,A组在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A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Aa、Ea/Aa、EDT)均明显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搏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现不良反应发。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接受 ECP 治疗并心导管监测者65例,其中27例主动脉根部测压显示反搏时舒张早期主动脉内压显著增高,可达15.6—17.6kPa,主动脉收缩压可降低0.667~3.33kPa。65例 Swan-Ganz 导管监测显示反搏后 PASP、PADP、PAWP、RAP 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上表明 ECP可提高冠脉灌注压,减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19例急性心梗及7例陈旧性心梗者反搏过程亦具有同样效果。26例 ECP 时进行 ANF 监测,显示反搏30分钟时 ANF 浓度即有显著性增高,反搏60分钟时达峰值,停止反搏后仍高于反搏前。  相似文献   

5.
尽管治疗手段在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仍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体外反搏可增加脑血流灌注,可降低缺血区域的神经细胞损害。国内体外反搏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法有效、安全及不良反应轻微,但由于大多存在研究设计的缺陷,未能提供充足的临床证据。国外有限的研究提示了体外反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体外反搏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增加脑部血流灌注,增加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促进血管新生和脑重塑有关。体外反搏可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手段,但期待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前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估计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对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程分别为10年和3年),在反搏前后进行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观察冠脉侧支循环的变化。例1于1986年5月31日造影示三支病变,狭窄程度:前降支90%,回旋支99%,右冠脉3处狭窄均为75%,伴少量侧支。经每天1h(共87h)反搏后,在同一医院于1986年9月13日进行第二次造影,前后对比三支狭窄程度无改变,但增加许多网状侧支循环。例2第一次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狭窄程度前降支为75%,回旋支75%,右冠脉90%。立即进行体外反搏94h后,第二次冠脉造影,前后对比狭窄处无明显改变,侧支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黛立新联合兰索拉唑、伊托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45例,B(对照)组44例。分别采用黛立新+兰索拉唑+伊托必利、兰索拉唑+伊托必利+铝碳酸镁治疗。2、4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A、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6.6%和72.7%,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后A、B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5%和79.5%,P0.05,差异显著。结论黛立新联合兰索拉唑、伊托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4周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同时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个疗程。用Fried表型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分级和衰弱状况,评估心绞痛和衰弱的改善情况。结果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改善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7.4%vs 40.4%,62.8%vs 47.6%,95%CI:0.563~0.937,P=0.04);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衰弱发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8.8%vs 52.4%,41.9%vs 50.0%,95%CI:0.410~0.972,P=0.04)。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衰弱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对ET-1的影响。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心脏X综合征患者26例。反搏治疗者每次反搏60分钟,每天1次,每周5次,两周为1个疗程,共做3个疗程。分别在首次反搏前及第3疗程结束后查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及检测ET-1(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ET-1),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健康对照组ET-1为7.79±0.9,26例X综合征患者治疗前ET-1为11.34±1.05,两者ET-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T-1为9.30±0.94,治疗前后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体外反搏治疗后平板试验结果:运动时间(T)明显延长,做功量明显增多(P<0.01),缺血导联ST段下降明显减轻(P<0.01),但最大运动时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心脏X综合征可以降低ET-1,改善运动耐量及心电图缺血性ST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辅助循环治疗方案[1],其原理是通过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下肢及臀部血管进行无创性序贯加压,促使血液回流,增加心脏及其他脏器的舒张期血流灌注,从而改善心脑供血。ECP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突发性耳聋、失眠等患者。国内也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本文通过1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说明体外反搏在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8例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体外反搏前后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及持续时间 ,并采用配对资料显著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反搏前后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 2 5 .8± 7.2 ,缺血总负荷为 2 90± 139.32 ,反搏治疗后分别为 5 .9± 3.2和 10 8.16± 65 .95 ( P<0 .0 1)。结论 体外反搏对改善心肌缺血总负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配合活血、化痰、开窍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将200例AI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150)和对照组(n=50),采用尼莫地平方法,对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栓素B2/6-酮-前列环素F1α(TXB2/6-Keto-PGF1α)和自由基的变化,阐明其可能治疗机制.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2.0%,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率为46.0%,总有效率为76.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体外反搏配合活血、化痰、开窍中药治疗AIS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改善血液流变性、纠正TXA2/PGI2失衡及促进自由基清除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梗死伴有心源性休克21例,比较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应用IABP 30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0~130mmHg(1mmHg=0.133kPa),心脏指数从(1.61±0.23)L/(min·m^2)上升至(2.31±0.21)L/(min·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8±16)mmHg升至(85±25)mmHg(P〈0.01),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死于心源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各2例。结论 IABP显著地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抢救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15例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收集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心率、多巴胺的剂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者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心率、多巴胺的剂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边IABP对于老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具有确实、有效的治疗作用。能在应用后很快增加冠脉循环的灌注压、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心肌供血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反搏治疗组与未反搏治疗组颈动脉血管内斑块形成及血管壁损伤的变化.方法 体外反搏治疗组165例,反搏治疗时间1~9年;未反搏治疗组68例,采用彩色超声波检测颈动脉血管壁损伤状态.结果 反搏治疗组血管壁损伤异常率占15.2%,斑块形成占11.5%;未反搏治疗组血管损伤异常率占63.2%,斑块形成占51.5%;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可以降低血管壁损伤发病率,预防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云  王芳 《心脏杂志》2000,12(5):384-384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为了解体外反搏能否改善冠心病左心功能 ,作者对冠心病反搏前后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与方法 冠心病患者 6 0 (男 46 ,女 14)例 ,病程 1~ 10年 ,年龄 37~ 6 9岁 ,患者均经扩血管药物治疗 ,效果不显著来做体外反搏治疗。采用广州产 WFB- 型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 ,下肢加臀部正压序贯式反搏。气囊压力在 0 .35~ 0 .5 5 kg/ cm2 ,以耳脉搏监护 ,每次反搏 1h,12次为一疗程。本组患者反搏治疗时间为 6~ 36次。反搏治疗前后测量脉搏、血压 ,同时用日本光电 RM- 46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同…  相似文献   

17.
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即时血流动力学相似,体外反搏尤其是增强型体外反搏的应用可以使主动脉舒张压升高、多数患者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后负荷降低、心输出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外周循环血流,提高切应力。但体外反搏会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相比,体外反搏无创、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在临床显示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及其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38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照组68例仅用药物治疗。体外反搏为每天1次,每次1小时,连用24天。治疗开始及结束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反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是一致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P<o.05)。反搏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氧体外反搏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老年失眠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3组,加氧反搏联合组35例,单纯反搏组30例,阿普唑仑组25例。反搏治疗组接受36h反搏治疗,阿普唑仑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在反搏结束时(药物组在2个月时),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加氧反搏联合组总有效率94.3%、显效率82.9%;单纯反搏组分别为86.7%、66.7%;阿普唑仑组分别是72%、44%。加氧反搏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单纯反搏组和药物组。结论加氧体外反搏疗法联合心理护理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满意,安全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自助心电监测高血压患者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患者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开始、1周和3周时进行自助心电监测,分析记录心电图并比较体外反搏疗效.结果 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期间共记录心电图2469条.治疗开始、1周和3周时比较,有效记录图形分别占实际记录图形的95.1%、96.3%和98.0%(P<0.01),呈递增趋势;心率下降率也递增,分别为41.7%、62.1%和77.7%(P<0.001);心律失常患者比例分别为33.0%、25.2%和18.4%(P=0.056),呈递减趋势.结论 自助心电监测可以有效观察高血压患者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并且能够记录心律失常.随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时间延长,自助记录心电图有效率逐渐提高,心率逐步下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