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三株分别定位于日本血吸虫表皮膜,肠道上皮和虫卵的单克隆抗体A6,SJ31/32和SE9作为捕获抗体建立检测三类循环抗原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和普通ELISA分别观察了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三类循环抗原和IgG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感染家兔在治疗前后血清中循环抗原和循环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4株单克隆抗体3D8,5C7,SM21-3及SM38m(靶抗原分别为肠相关多糖蛋白抗原、肠相关蛋白抗原、虫卵抗原和成虫表膜抗原)作为捕获抗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4类循环抗原,与常规ELISA检测IgG抗体比较。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在经硝唑咪治疗后1~2个月,循环抗原基本转阴,而IgG抗体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循环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IgG抗体不具有疗效考核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及疗效考核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S31/32双夹心ELISA法检测感染不同寄生虫病人血清中循环抗原(CAg)427份,其中慢性血吸虫病188例,阳性检出率为95.2%,晚期血吸虫病阳性率4.5%(2/44),正常53人假阳性率5.7%.测定其他寄生虫感染患者及肝炎病人,除发现肺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华枝睾吸虫病有交叉反应外,其它均呈阴性反应.同时,检测血吸虫病治疗前、后CAg,计495 份血清,慢性血吸虫病治疗前188例,阳性率95.2%,吡喹酮治疗后3、6、12和36个月,其阴转率分别为20.4%、31.9%、96.2%和87.7%.比较双夹心ELISA法和一步法ELISA检查CAg,无显著差异.测试结果提示,采用单抗S31/32建立的双夹心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有很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病人在治疗后一年其阴转率高,有很好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应用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107—121kDa)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A-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体内短程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0例血吸病人的阳性率为93.33%)和较好的特异性(60例健康人无假阳性)。应用该方法对同批血吸虫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1年、1.5年进行检测,并与常规SEA-ELISA比较,显示该法有较好的疗效价值,并明显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 ̄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 ̄12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动态消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三类循环抗原(CAg)在感染家兔的动态变化及治疗后的消长情况。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的三株单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分别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GAA)、膜相关抗原(MA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中三类抗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家兔感染后第4wk,有39%家兔血中GAA呈阳性反应,而仅8.6%家兔MAA、SEA呈阳性反应,第8wk三类CAg均呈阳性反应,并于第10wk左右达高峰。未治疗组家兔直至感染后第27wk,血中三类CAg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感染后第9wk家兔接受吡喹酮治疗,治疗后第4wk,CAg水平开始下降,治疗后第6wk有10%家兔SEA阴转,治疗后第8wk,GAA阴转率为20%,SEA为70%,MAA为80%,治疗后第14wk除1例外,三类CAg全部阴转。结论:GAA早期诊断效果较好,而MAA和SEA在治疗后较GAA消失快,三类CAg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淋巴结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抗血吸虫循环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后为探讨针,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血和外周血;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和小鼠的门脉血和外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特异性抗体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和疗效考核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ELISA方法采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成虫抗原(AWA)检测人工感染家兔治疗前后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评价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用SEA抗原检测IgM抗体,发现感染后7周不管治疗与否,抗体水平均快速下降。与SEA相比,感染后AWA特异性IgM抗体上升时间早,且治疗后5个月仍为阳性。SEA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最高,但治疗后5个月仍为阳性。结论采用SEA抗原检测IgG用于血吸虫病诊断效果较好;对早期感染的诊断可以考虑SEA抗原检测IgM抗体作辅助。AWA抗原检测IgM,对急、慢性血吸虫感染均有较好诊断效果。采用这两种抗原检测IgG和IgM,均无考核疗效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单链抗体的抗原定位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获得的抗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单链抗体进行抗原定位和用于诊断。方法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对 2株可溶性单链抗体所针对的抗原进行定位 ;将可溶性单链抗体进行生物素标记后 ,用于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标本。结果 两个特异性单链抗体分别于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肠管和生殖系统呈现明显的荧光反应。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2 0份 ,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样 30份 ,正常人血样 2 0份。结果用其中 1株单链抗体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6 0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36 7% ,特异度为 90 % ;以 2株单链抗体混合检测急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75 % ,慢性病人的敏感度为 5 6 7% ,特异度为 85 %。结论 经抗体库技术制备的单链抗体可用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 ,单抗组合较单株单抗可提高免疫学检测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观察感染家兔在治疗前后血清中循环抗原和循环抗体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血吸虫4株单克隆抗体3D8,5C7,SM21-3及SM38m作为捕获抗体,用斑点酶联合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类循环抗原,与常规ELISA检测IgG抗体比较。结论循环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IgG,抗体不具有疗效考核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膜片固相抗原免疫酶测定法(D-IEA)和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血清中CAb和CAg水平时,高峰分别在感染后10~12周和10周,CAb和CAg水平均与感染度和感染期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宿主血清中CAb/CAg水平的消长规律并不一致,宿主在感染中期(感染后10~20周)显示CAb检测为优势,在感染早期(感染后10周内)则以CAg检测为优势。本项研究可为选用适宜的CAb/CAg检测途径,提供依据。应用改进方法D-IEA检测血吸虫感染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时,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成功地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经实验证明NF-CAg主要含有分子重为12KDa和47KDa两种组分抗原,分别称为SjR12和SjR47蛋白分子,前者属虫源性组分抗原,后者为卵源性组分抗原。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从其存在部位、分子量及抗原成分特点分析,均不同于现在国内外所报道的循环抗原(也可称为游高性循环抗原,F-CAg),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获得两株抗日本血吸虫29/43KD循环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用该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该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我们应用该法研究了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在吡喹酮治疗前后,血清中29/43KD分子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29/43KD分子于感染后3~4周内开始出现于外周血循环中,于吡喹酮治疗后3~5周内即从血清中逐渐消逝。此提示该分子可能是早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和评价化疗效果的一种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基于IgY的血吸虫循环抗原的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test,IHA)并初步探讨IgY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虫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免疫海蓝蛋鸡,获得抗SEA的IgY抗体.取人O型红细胞醛化、鞣...  相似文献   

15.
McAb-G3-RIHA诊断血吸虫病、采用绵羊红细胞,经戊二醛固定、鞣酸鞣化,致敏纯化肠相关McAb,然后冷冻干燥用于检测宿主血清中循环抗原,并以IHA对比检测CAb。以之检测630份样本,其中正常人224例,RIHA假阳性率为4.4%,IHA为4.91%;急性血吸虫病165例,RIHA阳性率98.79、IHA99.39%;疫区人群241份,RIHA阳性率71.78%,IHA为84.23%;其中粪检阳性者RIHA阳性率86.67%(65/75),粪检阴性者的阳性率是65.06%(108/166),而IHA的阳性率分别为96.0%(72/75),78.92%(131/166),EPG≥30的慢性血吸虫病者RIHA及IHA阳性率均为100.0%,当EPG<30时,RIHA和IHA阳性率分别是69.23%、92.31%。实验结果显示:急性血吸虫病人群循环抗原GMRT为慢性患者的21.76倍,不同感染度的慢性患者循环抗原GMRT较为接近。急、慢性血吸虫病血清中CAb显著多于循环抗原。本法操作简便,有较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适用于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rSjc2 6GST抗原诱导水牛产生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排卵数量的减少。  方法  2 0头水牛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 0头。试验组免疫rSjc2 6GST抗原 ,对照组注射佐剂 ,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 ,定期检测抗rSjc2 6GST抗体、粪检虫卵和毛蚴。  结果 水牛免疫rSjc2 6GST抗原后 1个月 ,产生抗rSjc2 6GST抗体 ,至 1 2个月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试验组水牛感染后 50~ 90d,粪便EPG和MPG几何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在 1 0 0d以后两组的EPG和MPG均逐渐降低 ,至 330d均为 0。结论 水牛免疫rSjc2 6GST抗原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维持较高水平至 1 2个月 ,在感染后 3个月内有显著的减卵效果 ,此后排卵量逐渐下降至阴性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将从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红细胞上分离、纯化的12kDa和47kDa蛋白分子,分别称为SjR12(虫源性)和SjR47(卵源性)组分抗原,加福氏完全佐剂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35d、39d和42d时,各组分三批在相同条件下剖杀小鼠的观察结果:获得31.27~31.33%的减虫率和54.95~72.36%的减卵率;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均能显著地抑制感染小鼠肝内虫卵肉芽肿形成,特别是SjR47组分抗原具有更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抗重组日本血吸虫P38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摇在大肠埃希菌中可溶性表达日本血吸虫P38(SjP38)抗原分子,并以其纯化产物为抗原,制备抗SjP38单克隆抗体(McAb)。 方法 将pET32(a)-P38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在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下表达,超声破菌后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通过镍柱一步法纯化,以纯化的重组SjP38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cAb,用ELISA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出高分泌滴度McAb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其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其效价,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其特异性。 结果 筛选出能稳定分泌抗重组SjP38单克隆抗体的8株杂交瘤细胞株,均为IgG1; 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8株单抗能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中的天然P38发生特异性结合。 结论 制备的抗P38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的M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