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阈值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方法收集465例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双能X线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Z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患者腰椎BMD值低于0.7955 g/cm2、T值低于-2.15、Z值低于-0.52时,骨折风险较高;髋部BMD值低于0.7270 g/cm2、T值低于-2.10、Z值低于-1.01时,骨折风险较高。结论对于骨密度低于上述阈值者,需高度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WHO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与中国人群的骨密度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展开全国范围的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健全中国人群骨密度数据库,为制定适合中国人群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区域骨密度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受检区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的差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诊断的影响。方法 回顾在我院进行BMD检查的1233例患者,男414例,女819例;年龄20 ̄89岁;除外内分泌、肿瘤等疾病及皮质激素治疗史人群。用比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腰椎、髋部及全身进行扫描,测量不同部位的BMD值,采用计算机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腰椎正位及髓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老年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变化,并探讨不同部们测量点结果对骨质疏松症诊断的影响。方法 用法国产Lc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辽宁地区45-89岁老人腰椎正位及髋部骨密度测定,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正位及髋部本组两性问BM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性50-59岁骨量丢失较快,男性骨量丢失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且男性在75-89组腰椎BMD值保持稳定,并稍有升高趋势。各组腰椎BMD值明显高于髋部BMD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腰椎BMD值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髋部BMD值。结论 在诊断骨质疏松症中髋部BMD值较腰椎正位BMD值更精确,且腰椎BMD值受影响因素较多,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折畸形等。轻者应对异常高密区加以删除后分析,重者应避免应用压缩骨折明显或侧弯,前后凸明显,较重的腰椎增生性骨关节的腰椎前后位BMD值进行临床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诊断与骨密度测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诊断与骨密度测量何耀华邱贵兴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骨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它以骨量减少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给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早期诊断、治疗骨质疏松对社会将大有裨益[1]。骨密度的测量是评价骨质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骨密度及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两种骨质疏松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应用中各自的特点。方法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及神经-肌肉-关节-骨骼综合测量分析系统(MES)分别对118例绝经后妇女进行测量,比较两者的结果,探讨两者的差异的原因。结果 118例绝经后妇女中被DEXA诊断为骨质疏松者48人,患病率为40.67%。有24例被MES诊断为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0.34%。结论 研究提示DXEA测定骨密度(BMD)的方法更容易发现在正常体重者中的骨质疏松患者,而MES测定股骨颈抗骨折能力指标(FS)的方法在超体重和肥胖者中的骨质疏松诊断中占有优势。FS和BMD结合应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克服了骨密度(BMD)由于体重影响造成的漏诊和误诊现象。即在正常体重的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BMD,而对于超体重和肥胖者使用FS指标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骨折危险性评估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以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测量为基础的。但近年来发现BMD值与骨折发生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尤其是在绝经后妇女中。在非脊椎骨折女性患者中,只有44%的患者其BMD的T值在-2.5标准差以下,男性骨折患者中只有22%的BMDT值在-2.5标准差以下[1]。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在提高BMD值和减少骨折发生率方面并不平行。双膦制剂risedronate可以明显减少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但是在服用risedronate的患者中,骨折在BMD值提高人群和没有提高人群中发生率都显著降低[2,3]。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DEXA与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unar,DPX-IQ)和超声骨强度仪(QUS,Sum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脊柱、股骨近端和桡骨、戏骨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49例患DEXA腰椎BMD-T值为-2.99±1.43,股骨近端BMD-T值为-1.95  相似文献   

8.
谷康泰灵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谷康泰灵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使用谷康泰灵治疗15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应用跟骨超声波测定骨密度变化。结果:15例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谷康泰灵可明显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变化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了545例绝经后女工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通过分析发现,骨密度值以股骨Ward's区最低,结合占正常同龄人百分比、骨丢失率及负重多因素考虑,以第一、二腰椎最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与Colles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Colles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测量值。方法:应用微量密度测量法对36名绝经后女性Colles骨折患者的第2掌骨骨密度进行测量,并与同龄正常人作比较。结果:Colles骨折患者各项骨密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Colles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倒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谚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O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预防髋部骨折提供有用的数据和措施。方法 调查和分析133例年龄在65岁以上,受伤后两周内入院治疗的男女性不同类型的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情况,分析及提出髋部骨折的骨密度阈值。结果 无论何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男性的骨密度均比女性高,差异有显著性,虽然男性股骨颈骨折平均BMD≥-2.31SD;但其中73%病例有1个部位骨密度≤-2.5SD。女性股骨颈骨折和男,女性粗隆间骨折髋部骨量损失相近似,都明显低于男性股骨颈骨折。结论 股骨颈骨折的类型以及粗隆间骨折Garden分型与骨量无关;外伤后女性发生股骨颈骨折或粗隆间骨折与骨量无关。男性发生粗隆间骨折与骨量丢失更多有关。男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都可以用骨密度减低2.5SD作为骨折的阈值。  相似文献   

13.
补钙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大鼠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补钙对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大鼠模型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5只6月龄 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5组:假切组(Sham)、去势组(OVX)、去势 L-苏糖酸钙高剂组、去势 L-苏糖酸钙中剂组、去势 L-苏糖酸钙低剂组。在去势手术后的第20d末(给药13d末)和第40d末(给药33d末)处死动物。取左前肢分别进行X光片拍摄、组织学切片的观察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试验测试。结果 X光片、组织学切片的观察都显示了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之间有明显的放射学和形态学改变;且给予L-苏糖酸钙不同剂量的钙剂后,骨折部位有不同程度愈合的放射学和形态学改变,尤以中剂量组最为显著。三点弯曲生物力学试验结果显示:给药13d和给药 33d后,假切组的最大桡度、最大弯曲力和斜率与去势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 0.05);L-苏糖酸钙高、中、低剂组也与去势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给药33d后,L-苏糖酸钙高(P<0.01)、中、低剂组和Sham组(P<0.05)的最大弯曲力与给药13d相比有显著差异; L-苏糖酸钙中剂组的斜率与给药13d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适量的钙剂能显著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骨痂质量,增强骨生物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并发骨折的治疗新概念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骨质疏松合并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患,本文总结了治疗方面的近期进展和新概念。骨折后由于制动治疗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基础上,骨丢失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愈合。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要阻断这一恶性循环,防止或减少骨丢失。尽早进行功能练习和负重活动,常规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两者是同等重要的。牢靠的内固定和假体置换应该是多数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在药物治疗方面,降钙素、激素替代疗法(利维爱等)、双磷酸盐(福善美等)、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钙剂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Colles 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3年间共治疗Colles骨折84例,其中男21例,女63例.年龄60岁至78岁,平均69岁.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58例;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6例,所有患者都同时给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益钙宁、钙尔奇D,和阿法骨化醇)进行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组骨折愈合的时间较手术组提前2~3w,患者未遭受手术的痛苦,而且治疗费用少.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提倡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不同程度OVCF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PVP治疗的20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136例;年龄70~96岁,平均77.8岁;共242个椎体,其中胸椎134个,腰椎108个.椎体压缩分度的判定及分度方法根据X线片和CT检查选用Genant半定量目测法,椎体压缩骨折Ⅰ、Ⅱ、Ⅲ度的标准分别为椎体压缩比<25%、25% ~ 50%、>50%.术后测量椎体压缩比,观察脊柱稳定性、疼痛缓解及骨水泥渗漏等相关并发症. 结果 20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0.5个月(6~84个月)随访,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胸椎(2.6±0.6)mL,腰椎(4.8±0.4) mL.Ⅰ度压缩比椎体手术前、后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度压缩比椎体手术前、后压缩比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Ⅲ度压缩比椎体之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55,P> 0.05).Ⅰ、Ⅱ、Ⅲ度压缩比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3.2% (1/31)、10.3% (15/145)、25.8% (17/66),但所有患者均未引起临床症状.Ⅰ、Ⅱ、Ⅲ度压缩比椎体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 (2/31)、6.9% (10/145)、22.7%(15/66).结论 PVP在治疗OVCF时,压缩程度不同与患者疼痛缓解无必然关系.但随着椎体压缩程度的增加,术后椎体压缩比及cobb角的恢复也较差,建议PVP应早期治疗OVCF,避免椎体进一步压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对预测再发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我院178例确诊的5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初次骨折时检测患者血清BALP水平、骨密度值(BMD)、钙、磷及临床一般资料等,跟踪随访4年,以患者再发骨折为随访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元Cox回归模型进行再发骨折的风险因素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判BALP的预测价值。结果 178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年内30(16.9%)例发生再次骨折。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P、年龄、性别和BMD是患者再发骨折的独立影响因素。以BALP为预测标准,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诊断临界点为29.0μg/L,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4.3%、63.8%。Kaplan-Meier分析显示BALP29.0μg/L患者骨折再发率较BALP≤29.0μg/L更高(p=0.026)。结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较高,检测血清BALP水平是有效可行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的国际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标准差诊断标准及骨量丢失百分率诊断标准在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异同。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关区年龄在50岁以上的社区人员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应用WHO标准、OCCGS(标准差)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比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WHO标准、OCCGS(标准差)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的POP检出率分别为13.89%、25.65%和45.32%。WHO标准与OCCGS(标准差)标准、WHO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以及OCCGS(标准差)标准与OCCGS(百分率)标准的检出POP一致率分别为13.89%、13.69%和25.44%。WHO标准和OCCGS(标准差)标准呈高度一致,OCCGS(标准差)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呈中度一致,WHO标准和OCCGS(百分率)标准呈低度一致。结论三种诊断标准在诊断POP上存在差异,建议对兰州市人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采用OCCGS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以便有效的治疗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的问题 ,并期望降低后继性再发生骨折的危险。方法 将 112例桡骨远端骨折分为 4组 ,女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简称女性疏松组n =74 ) ,男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组 (n =10 ) ,女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6 )和男性非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对照组 (n =12 )。在对所有患者施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的同时 ,给前两组患者口服抗骨质疏松性中成药(GSHK)和钙剂以辅助治疗。分别于伤后 4周 ,6周 ,8周观察比较 4组骨折愈合的情况 ,功能情况。结果  4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女性疏松组股骨颈部位的DEXA测定结果与男性疏松组的结果一致 (P >0 0 5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果 (P <0 0 1)。腰椎正位的DEXA结果 4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伤后 4周 ,6周 ,8周 4组的平均功能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所有骨折的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时 ,口服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GSHK和钙剂 ,有助于加快愈合慢的疏松性骨折的愈合以及骨折后功能的恢复 ,预防骨折病的发生。是否有助于减少后继性再发生骨折 ,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定量CT( QCT)测定腰椎骨密度,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不同类型间的椎体体积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因腰椎骨折来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腰椎QCT检查的77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脆性骨折,且骨折仅累及一个腰椎椎体,年龄55-85岁,平均71±7.84岁。 QCT测量L1-4中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值,并计算每位患者L1-4未骨折椎体的骨密度均值。根据脊柱CT扫描矢状重建的图像将椎体骨折类型分为楔形、双凹及挤压三种类型。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使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楔形与双凹骨折组间的年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楔形(年龄均值70.26±7.99岁)和双凹(年龄均值70.92±7.80岁)骨折组间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347,P=0.730),可以基本排除年龄因素的干扰。楔形和双凹骨折组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28);双凹组(组均值32.08 mg/cm3)骨密度较楔形组(组均值45.05 mg/cm3)低。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类型与椎体体积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双凹形骨折可能比楔形骨折的骨密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