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综合治疗方案在近视性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近视性弱视患儿,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完全遮盖+闪烁红光+近距离功能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短小遮盖+闪烁红光+近距离功能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随访1 a,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小遮盖疗法+闪烁红光+近距离功能训练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视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简称增视能)和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索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增视能和综合治疗对392例600眼弱视儿童进行随机化分组治疗,增视能组198例300眼给予视觉刺激、视觉精细等不同训练方案;综合治疗组194例300眼采用遮盖、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治疗。对比两种方法在弱视治疗1年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对最佳矫正视力达0.6的无双眼视的弱视儿童增视能组行多维三级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组行视加弱视治疗仪400型附加的三级视功能训练,观察6个月后双眼视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中轻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视能组的中、重度弱视儿童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综合疗法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佳矫正视力达0.6时无双眼视觉功能的患儿,经三级视功能训练6个月后,增视能组获得近立体视有效率高于综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视能智能化多维训练系统是治疗中、重度儿童弱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疗法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能坚持治疗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患者146例(226眼),采用配戴眼镜、遮盖、压抑、红光闪烁、后像、精细目力、口服左旋多巴片等综合法治疗.结果:220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治疗总有效率达97.00%.8岁~10岁组与11岁~13岁组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岁~10岁与14~17岁组比较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综合疗法规范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疗效肯定,且中心凹注视的弱视患者经治疗可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贾丽  张萍 《中外医疗》2013,(25):89-90
目的分析儿童近视性弱视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近视性弱视儿童共78例,进行散瞳检影验光并佩戴合适眼镜,予以遮盖治疗,联合海丁格刷以及闪烁红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精细目力训练。分析患儿的远期疗效。结果近视性轻度弱视患者在9岁以前进行戴镜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近视性中度弱视患儿的戴镜年龄较早,且戴镜时间较长,其近视程度及弱视程度较轻,远期疗效较好。结论儿童近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与患儿的戴镜年龄、佩戴时间以及近视和弱视的程度密切相关,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较好,而中度治疗效果较差,应及早诊断、戴镜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验光配镜联合综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远视性弱视儿童经散瞳检影、复查配戴矫正眼镜,同时行遮盖、红光闪烁治疗以及精细目力训练,定期复查,调整遮盖比例和戴镜度数。结果: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戴镜年龄、戴镜时间、远视和弱视类型有关。结论:早期发现,早期配镜,早期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弱视治疗仪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392例弱视患儿均采用色光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调节频率在40~50次/min,红光光谱波长610~710 nm,绿光530~570 nm,分为单眼和双眼2种,根据患者瞳距调整闪光点,确保正对眼睛中心点,20 min/(次·d),30 d为1个疗程,屈光不正患儿给予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同时应用遮盖疗法、压抑疗法及精细目力训练等辅助治疗措施,对本组392例患儿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并分别针对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初治年龄、注视性质等因素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次治愈506眼(77.8%),进步112眼(17.2%),无效32眼(4.9%),总有效率为95.1%;从屈光性质来看,远视性弱视和散光性弱视的疗效较好,治愈率分别达到86.3%、83.9%,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近视性弱视治愈率仅为54.4%,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从弱视类型来看,疗效对比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弱视程度来看,疗效轻度>中度>重度,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初诊年龄来看,各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从注视性质来看,中心注视疗效显著优于旁中心注视(P<0.05)。结论:弱视治疗仪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儿童的疗效较好,屈光性质、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双眼三级视功能的检查方法及其对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弱视患儿52例(98眼),经双眼三级视功能检查后,根据患儿的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等因素,采取一般治疗方法结合三级视功能训练进行弱视治疗。观察不同年龄段、不同弱视类型、不同弱视程度患儿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3~5岁弱视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总有效率(P〈0.05);屈光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显著性优于斜视性弱视患儿的痊愈率(P〈0.05);弱视程度越轻,疗效越好,轻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重度弱视患儿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三级视功能检查对诊治儿童弱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取一般疗法结合三级视功能训练综合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强调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方法临床确诊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患者68例123眼,进行散瞳验光配镜,合理遮盖治疗,辅于家庭红光闪烁增视治疗以及精细目力工作训练.门诊定期随访指导治疗并调整眼镜度数.结果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123眼基本治愈71眼占57.72%.进步47眼占38.21%,无效5眼占4.07%,有效118眼,有效率95.93%;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达97.06%,屈光参差性弱视疗效90.48%.轻度弱视疗效显著达100%,中度98.27%,重度80.95%.结论 学龄前儿童远视性弱视的治疗效果好,该年龄段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工作,为弱视治疗争取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9.
郝淑琳  朱赛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99-1901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方法:治疗20例(36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根据弱视程度,注视性质采取遮盖、压抑、精细目力训练、CAM视觉刺激、红光闪烁、后像或光刷综合治疗.结果:治愈:视力≥0.9者23(63.9%);进步: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13只眼(36.1%).结论: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方法简便,治愈率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付姝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33-335
目的分析单眼弱视患儿临床基本治愈前后立体视锐度(SA)的变化,探讨单眼弱视类型、程度、初诊年龄及双眼单视功能训练对建立SA的影响。方法测量129例临床基本治愈的单眼弱视患儿治疗前后SA。结果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前后正常SA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疗效最好,单纯斜视组疗效最差,两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轻、中度弱视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重度弱视组疗效与轻中度弱视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屈光参差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斜视性弱视组经双眼单视功能训练组与未训练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单眼弱视患儿基本治愈后SA得到明显改善。2)轻、中度屈光参差性及部分斜视并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易于建立良好的SA。3)重度屈光参差性、单纯斜视性弱视基本治愈患儿难以建立正常SA。4)初诊年龄愈小愈有利于正常SA建立。5)双眼单视功能训练有利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基本治愈后SA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综合治疗前后近视性弱视儿童的近视屈光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07—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传统综合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45例(82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1)治疗后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P〈0.05);球镜、等效球镜的年均变化为(0.49±1.09)D/年和(0.54±1.09)D/年;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1.00D以内(占91.5%)。(2)轻、中、重度弱视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轻、中、高度近视程度的弱视眼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疗效的弱视眼屈光度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综合治疗对近视性弱视患者近视屈光度增长影响甚微,重度弱视程度的患者屈光动态变化低于轻、中度弱视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近视性弱视患者在视知觉学习治疗中近视屈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06~2009年在广西视光中心弱视门诊行视知觉学习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者54例(98只眼),前瞻性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近视屈光度,并对治疗前后屈光动态按患者弱视程度、近视程度和疗效等特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近视性弱视视知觉治疗后的球镜和等效球镜高于治疗前(P〈0.01);球镜、等效球镜的年均变化为(0.52±0.79)D/年和(0.54±0.81)D/年;等效球镜年均增长在1.00 D以内者占76.53%,年均增长超过1.00D者占23.47%.(2)轻、中、重度弱视的球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柱镜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轻、中、重度近视弱视眼的球镜、柱镜和等效球镜动态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疗效的弱视眼屈光度动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球镜和等效球镜呈现出从无效到治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近视性弱视视知觉治疗后近视屈光度增长,且主要来自于球镜的增长,弱视重度弱视屈光动态变化超过轻、中度弱视,不同近视程度和疗效弱视眼的"近视化"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系统化治疗方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眼科治疗的近视性弱视患儿资料共计80例(共15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经系统化治疗后,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小遮盖法、闪烁红灯法、海丁格刷法和视觉功能训练联合疗法对近视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有着更优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斜弱视门诊诊治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弱视治疗基本治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183例(325眼)儿童患者经综合疗法治疗后,基本治愈253眼(77.84%)、进步56眼(17.23%)、无效16眼(4.92%)。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愈率最高(85.47%),远视性弱视、散光引起的弱视、轻度弱视和年龄越小的弱视患儿疗效较好,旁中心注视效果差。结论:儿童弱视应用综合疗法的效果较好,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弱视类型、治疗年龄是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应用运气眼功对大学生175人340只近视眼进行3个月治疗,因故停止练功的42人83只近视眼作对照。练功组治疗前裸眼视力与治疗后有极显著差异(P<0.001),视力上升率为82.9%(282眼);近视屈光度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差异亦极显著(P<0.001),近视度下降率为75%(255眼)。一年后随访,练功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与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01),提示该功治疗近视有一定疗效并具有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屈光不正性弱视与开始治疗弱视的年龄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Titmus立体图对门诊复查的已治愈的96名5~8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近立体视功能检查,观察不同弱视程度及不同开始治疗年龄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立体视的影响进统计学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具有正常立体视锐度比例为22.92%。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立体视功能发育越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21,P〈0.01);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治愈后近立体视锐度也存在差异,轻度弱视立体视功能较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差。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8547,P〈0.01)。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后一部分患者立体视功能仍不能达到正常,重度弱视,开始治疗年龄较晚的立体视发育相对较差。在弱视的治疗的后期要注意双眼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眼交替遮盖与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有无差异。方法经散瞳验光后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18例(636只弱视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按屈光度分成近视性,远视性,混合散光性弱视3组,再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各弱视组内患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双眼交替遮盖(3~5∶1d)和单眼部分遮盖(4~8h/d)进行治疗,各组都同时辅以增视能视觉训练,6个月后,分别在不同类型弱视组按弱视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比较两种遮盖方法的视力提升效果,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同时比较两种遮盖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融合范围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善情况,用t检验。结果在3种屈光不正性弱视中双眼交替遮盖组与单眼部分遮盖组使轻度、中度、重度弱视眼视力进步的有效率分别经χ2检验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眼视功能改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水平融合范围扩大5°以上的人数及立体视锐度SA≤60″人数变化,分别经t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眼部分遮盖对屈光不正性弱视视力提升效果与双眼交替遮盖基本一致,但对双眼视功能(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的改善优于后者,说明单眼部分遮盖更有利于患儿双眼视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方法   将3~12岁屈光性弱视患者63例(87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对照组予传统精细目力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min/d,共随访6 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6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Titmus近立体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Worth四点灯,对比2种训练方法在改善儿童弱视患者单眼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方面的差异,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6月后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值更大(P < 0.001)。对轻、中度儿童弱视、3~6岁及7~12岁儿童弱视、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性儿童弱视患者,观察组BCVA提高值均较对照组大(P < 0.05);(2)观察组Titmus近立体视及眼间抑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 0.05)。(3)观察组治疗后pVEP P100波振幅(15′频率)较治疗前提高(P < 0.001)。(4)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治疗前的LogMAR视力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呈正相关,与双眼屈光参差量呈负相关。  结论   (1)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在提高弱视儿童单眼视力及改善双眼视功能方面疗效均优于传统精细目力训练。(2)影响多媒体视功能综合训练治疗效果的因素:BCVA提高值与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年龄具有相关性;Titmus近立体视治愈率与患者治疗前的Titmus近立体视、双眼屈光参差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216例(366眼)弱视儿童常规眼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散瞳检影验光配镜,根据弱视性质及年龄制定传统遮盖、视觉刺激训练、精细目力训练、融合立体视觉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采用全国儿童弱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综合治疗的疗效性.结果:216例366只眼中,痊愈227只眼占...  相似文献   

20.
近视屈光度与眼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近视病人的屈光度与眼压的变化及其规律。方法:选取门诊近视病人204例(380眼),年龄5~72岁,屈光度-0.50~-23.00D,对其眼压与屈光度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非近视组对照。结果:近视病人的眼压水平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近视组平均眼压较非近视组高约1.1mmHg,高度近视组较非近视组高约2.04mmHg。结论:近视病人平均眼压随屈光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