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半夏与其混淆品的蛋白质电泳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不同产地半夏与其混淆品(英山滴水珠、本院药园掌叶半夏、蛇山半夏、钟祥半夏、钟祥掌叶半夏及戟叶犁头尖)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半夏具有相似的电泳图谱,但半夏与其混淆品图谱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DS-PAGE电泳鉴别可以对不同产地的半夏进行初步鉴别,并可鉴别半夏及其混淆品的特征,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
半夏、山珠半夏与水半夏各药材的70%乙醇提取液,其紫外光谱具有明显的特征性,依据各特征吸收波长,可鉴别3种半夏。本文还测定了不同产地的半夏,其紫外光谱的特征吸收波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半夏SOP研究与GAP基地建设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它是我国常用中药 ,也是有名的川产道地药材 ,具有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由于耕作技术的改变和常年采挖 ,半夏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半夏的需求 ,给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绿色半夏药材 ,南充市政府向四川省政府递交了《关于申报优质半夏生产基地建设立项的请示》 ,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川北医学院联合申报了《半夏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研究》。四川省科技厅已经拨款资助《半夏SOP的研究》。目前 ,该项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4.
半夏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市场销售及临床应用中正确使用半夏,杜绝假冒或掺伪。方法:将半夏与水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的基原、植物形态特征、饮片特征、显微鉴别及所含成分进行对比。结果:半夏在植物形态、饮片特征及所含成分等方面均有别于其伪品。结论:水半夏、掌叶半夏、天南星从药用功效上不可替代半夏。  相似文献   

5.
半夏系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鉴于野生半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省又有丰富的高山荒地可以利用,因而我们对高山栽培(下称栽培)与野生半夏进行了植物形态、生药特征、薄层图谱、紫外光谱及薄  相似文献   

6.
组培半夏与野生半夏的生药学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现半夏人工集约化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及理化鉴别等方法就培养诱导形成的带顶芽的半夏块茎与野生半夏的生药学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二者在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等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Rf值、紫外吸收峰数目、波长及峰形方面也基本相似.结论:初步证实组织培养诱导形成半夏块茎,是对保护野生半夏资源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半夏产量的减少,商品资源紧缺,一些药材商为了追求利润,以水半夏代替旱半夏使用,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疗效。由于旱半夏和水半夏为两种不同的药材,功效主治不同,我们在使用时应加以区别,切不可混淆,相互代用。  相似文献   

8.
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定量方法和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测定不同产区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不同提取工艺 ,利用电位滴定法进行定量方法研究。结果 样品以 8倍量乙醇回流提取、采用直接电位滴定 ,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等的方法学考察均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 ;11个不同产区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 (以琥珀酸计 )含量在 0 .16~ 0 .5 6 %之间。其中以安徽产半夏中总有机酸的含量为最高 (0 .5 6 % ) ,而以湖南产半夏为最低 (0 .16 % )。结论利用乙醇提取 ,采用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半夏药材中的总有机酸含量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可作为半夏药材中总有机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云南药用半夏及其代用品的薄层层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珠半夏、山珠半夏、狗爪半夏、京半夏进行薄层层析研究(TLC).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甲醇及氯仿的提取物在 TLC 上有明显差异,可以做为鉴别依据,用 TLC 鉴定半夏类药材方法简单易行、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细胞后Ki67抗原量的变化,探讨半夏泻心汤对Ki67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和半夏泻心汤组,以1∶50的细胞∶细菌比例感染GES-1细胞,用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培养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检测Ki67抗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MTT A值和Ki67抗原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半夏泻心汤组MTT A值和Ki67抗原阳性细胞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Hp可抑制GES-1细胞增殖,半夏泻心汤能降低细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半夏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半夏药材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 对半夏药材的甲酯化样品进行GC-MS分析,质谱图用NBS谱库检索,鉴定各种脂肪酸,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发现半夏药材中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结论 半夏药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49.152%。其中亚油酸占37.09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的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方法 分别将清、法、姜半夏配置成低、中、高剂量组,浓度0.45、0.9、1.80g/ml。生半夏配置低、中、高剂量组,浓度0.2、0.4、0.8g/ml。以地西泮为阳性对照组(0.1mg/ml),以注射用水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容积0.2ml/10g。用自发活动仪,分别测定第3、7、14天小鼠昼、夜12和24h自主活动总次数及第7天完成给药3h小鼠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每组小鼠8只。结果 给药结束后3h,地西泮组5min内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各半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清半夏、生半夏、姜半夏高剂量组与各组相应的中、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法半夏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7天给药后,生半夏高剂量组白昼及夜间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姜半夏高剂量组在第3天白昼及第7天白昼、夜间自主活动次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周后,高、中剂量生半夏组及高剂量姜半夏组对小鼠24h的镇静作用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周后,高剂量生半夏组白昼自主活动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半夏炮制品镇静作用与剂量相关,生半夏镇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半夏中总游离有机酸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对半夏药材中的总游离有机酸进行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方法 以95%醇提取分离总游离有机酸,以氨水致咳模型、酚红祛痰、家鸽呕吐实验、MTT法体外肿瘤细胞试验检测有机酸的作用。结果 以95%的醇提取并经一系列的分离,得到半夏的总游离有机酸部分,药理研究证实半夏中含有的总游离有机酸具有止咳、祛痰、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结论 半夏药材中的有机酸组分为半夏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汉至宋代半夏炮制的沿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查阅历代医药学文献,对有毒中药半夏自汉代以来至宋代的炮制方法,发展脉胳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半夏的汤洗、姜制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炮制方法,其他的炮制方法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姜制半夏是半夏炮制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生半夏毒性物质基础初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古今书籍资料记载和实验研究,分析生半夏毒性物质基础,为毒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历代中药古籍资料和现代文献研究,通过HPLC法、显微鉴别、急性毒性的动物研究方法,对毒性成分进行初步分析,从炮制减毒的角度出发,探析毒性物质基础。结果:生半夏在炮制前多需经过长时间水浸泡至无干心,提示水对生半夏去毒的重要性。且动物实验发现长时间浸泡后的生半夏没有出现毒性反应。结论:水浸泡对生半夏的解毒起着重要作用,毒性成分的寻找不应忽略“水浸泡液”。  相似文献   

17.
S Yang  M He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6):356-8, 326
Contradictory effects of Rhizoma Pinelliae have been reported in pregnant mice, rats and rabbits, because the decoction of Rhizoma Pinelliae has obvious embryotoxicity. This paper was obtain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ies of micronucleus of bone marrow 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 (PCE) in mice and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 in cultural lymphocytes of hum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oction of Rhizoma Pinelliae neither induces the occurrencies of micronucleus nor SCE frequencies. Therefore, 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coction does not have toxicogenetical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粒径半夏抗肿瘤复方对体外人食道癌Eca-10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人食道癌Eca-109细胞为材料,用MTT法检测半夏抗肿瘤复方粗粉及细粉对体外人食道癌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比较二者作用差异。结果 半夏抗肿瘤复方粗、细粉对人食道癌Eca-10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OD值与细胞对照组比差异均显著,P<0.05),但两者之间作用差异不显著。结论 半夏抗肿瘤复方粗、细粉对人食道癌Eca-109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暑热宁合剂薄层色谱的鉴别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暑热宁合剂中的大青叶、黄连、香薷、厚朴和半夏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或是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且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在相同位置上无对应的斑点.[结论]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定性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暑热宁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清肺排毒汤治疗COVID-19的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TCMSP、SwissTarget Prediction、CooLGeN、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分析清肺排毒汤中麻黄、半夏等21味药所含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筛选与COVID-19疾病共有的靶点蛋白及其信号通路与生物学功能,采用Gephi软件构建清肺排毒汤药味-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生物学功能网络图。结果 清肺排毒汤中麻黄、半夏、甘草、冬花、紫菀、枳实等18味药的MOL000519、MOL000554、MOL004798、MOL004824、MOL010428、MOL013443等163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ACE、ACE2、AGTR1、FURIN、TNF、CASP3、CASP6、DPP4、MCL1、POLD1等10个蛋白靶点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发挥肾素-血管紧张素对血容量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对全身动脉血压的调节等42种生物学功能治疗COVID-19。初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MOL000519(来自半夏)、MOL000554(来自冬花)、MOL004798(来自麻黄)、MOL004824(来自甘草)、MOL010428(来自紫菀)、MOL013443(来自枳实)等与SARS-CoV-2 3CL水解酶有较好的亲合力,可形成稳定构象,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合能≤-5 kJ/mol)。结论 清肺排毒汤以多药味、多靶点、多信号通道和多生物学功能发挥治疗COVID-19作用,该研 究可为深入阐释清肺排毒汤治疗COVID-19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