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哈尔滨医科大学四院的45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和常规血液透析组(HD).血液透析滤过组在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血液灌流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 HP)治疗;常规血液透析组行每周3次常规HD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两组经过2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常规血液透析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善.而血液灌流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周围神经病变的集束化干预策略,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分级评估、调整硼替佐米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改进注射流程、尽早使用神经保护剂等综合防治措施及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周围神经病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岛素联合甲钴铵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 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以常规饮食、运动、诺和灵30R分次皮下注射及甲钴铵1000 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月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治疗后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胰岛素联合甲钴铵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甲钴铵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以常规饮食、运动、诺和灵30R分次皮下注射及甲钴铵100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1月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后患者腓总神经、胫神经的MCV及腓浅神经的SCV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岛素联合甲钴铵是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时间股动脉注射山茛菪碱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动脉注射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下肢微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按注射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观察28例(280次)股动脉注射山莨菪碱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变化、分段尿量、排尿间隔等。结果不同给药时间,患者的心率变化和分段尿量无明显差异;而晚间用药可避免患者口干、减轻视物模糊,缓解尿潴留引起的不适感并提高睡眠质量。结论采用晚间(20:30)股动脉注射山莨菪碱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对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烟台毓璜顶医院门诊及住院的84例合并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HD,30例)、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HDF,27例)、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组(L-CN+HD,27例)。常规血液透析组行每周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在每周两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左卡尼汀治疗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2.0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3次/周。治疗前、治疗后8周分别观察3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 3组患者经过8周的充分透析治疗后,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及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χ2值=13.87,17.52,25.37,9.20;P<0.05);L-CN+HD、HDF组治疗后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加快(t值L-CN+HD/HDF=10.1/12.3,12.7/13.4,16.8/18.1;P<0.05),治疗组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对照组(F值=25.63,32.83,22.5;P<0.01),而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组与血液透析滤过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0.613;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联合左卡尼汀或进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相同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巩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RVVC患者78例,均给予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进行强化治疗,临床有效。随机均分为两组,利用不同给药方案进行巩固治疗预防复发,持续给药组: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50mg,每5天阴道用药1次,连续3个月(月经期停药);月经后给药组(39例):盐酸特比萘芬阴道泡腾片50mg,月经干净后每天阴道用药1次,7天1个疗程,连用3个月。巩固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持续给药组治愈率94.9%,月经后给药组治愈率84.2%,两组之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6~18个月,持续给药组复发率2.9%,月经后给药组复发率23.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RVVC巩固治疗方案中,持续用药方案对降低RVVC复发的疗效明显优于在月经干净后用药1个疗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复发或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致外周神经病变的概率,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26例患者接受硼替佐米治疗,1.75 mg次/,于第1,4,8,11天静脉推注;地塞米松20~40 mg/d,连续口服1~4 d;加或不加表柔比星20 mg,静脉滴注,1~4 d。21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若有疗效或病情稳定则再连续应用2~4个疗程;若病情发展,则停止治疗。结果:可评价病例24例,外周神经病变发生率为33.3%(2疗程)、100%(4疗程)。外周神经病变多为Ⅰ~Ⅱ度,未见Ⅳ度,随疗程增加发生率升高,严重程度亦增加,治疗2个疗程后4.2%出现Ⅲ度病变,4个疗程后42.9%出现Ⅲ度病变,给予营养神经药物、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Ⅲ度症状者停药后较长时间逐渐缓解。结论:应用硼替佐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病变的概率较高,用药后应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晶  宋薇  黄璟  屈玉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25-1326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PGE1和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PGE1,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症状评分(2.7±0.2vs3.8±0.3,P<0.05);体征评分(4.3±0.4vs5.6±0.3,P<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7±4.8)m/svs(41.1±2.0)m/s,P<0.05]。结论:PGE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导的一种简单的门诊维持缓解方案使24名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中数完全缓解期达到16.5月,21%患者缓解期超过3年。24例中,男15例,女9例,患者中数年龄为44.5岁(17~72岁)。所有患者都以强烈的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给予每周一次的维持化疗方案,即6—硫代鸟嘌呤2毫克/公斤,连续口服4天,接着于第5天肌内注射阿糖胞苷1.5毫克/公斤。肌内注射可由患者自己或患者家属在家里进行。每月给患者作一次体格检查和血常规检查,同时还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的测定。24名患者的中数完全缓解期为16.5月(3~56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小牛血清去蛋白8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跟腱反射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腱反射改善明显(60%),最高达91.9%,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显著(P0.05)。但两组间比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推荐作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2.
黄守坚 《新医学》1997,28(2):98-99
给药方案的制订及药物疗效的监测中山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510089)黄守坚给药方案的制订药物的给药方案包括决定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的间隔和给药的持续时间。通常用等剂量在大致相等的时间间隔给药或恒速静注,其目的是维持稳态血药浓度(Css)在有效血...  相似文献   

13.
任万军  李燕  刘子栋 《中国血液净化》2004,3(11):590-591,594
目的探求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HD)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 血液灌流(HP)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行每周1次常规HD治疗,接受每周2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3项指标.结果两组经过1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其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血液灌流组SCV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初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其周围神经病变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7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瑞金北院、上海市北站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血液科接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的初诊为MM的114例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3组,组(1)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患者+很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患者,共60例;组(2)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共20例;组(3)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患者+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患者,共34例,统计患者接受4个疗程治疗后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及后续改善情况。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的总体发生率为65.8%,组(1)发生神经病变者49例、组(2)13例、组(3)13例。4个疗程中,若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后则调整治疗方案,调整后的单个疗程的硼替佐米总剂量,利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发现组(1)、组(2)、组(3)的硼替佐米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疗效组间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2);利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发现疗效与周围神经病变间呈负相关(r=-0.383,P=0.001)。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疗效与初诊时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呈负相关(r均-0.3,P0.05);周围神经病变的出现与初诊时的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乳酸脱氢酶、性别、年龄间无统计学相关性(r均0.3,P0.05)。加用维生素B12治疗后,能够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P=0.032)。结论:初治MM患者在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时早期出现神经病变,即预示其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该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白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钙、血红蛋白、血小板、肌酐、乳酸脱氢酶、性别、年龄间均无相关性;在患者出现Ⅰ级神经病变时,可不调整剂量,加用维生素B12即可继续标准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以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 (CVB3 )建立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大蒜素小剂量组、大蒜素中剂量组、大蒜素高剂量组,每组50只.注射病毒后即刻给药,连续13 d,于第1个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处死存活鼠取材.观察NK细胞、T淋巴细胞活性及心肌病理变化,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结果 小鼠在感染CVB3后第1天,NK细胞活性增高,第3天后开始下降,第7天后达到最低;T淋巴细胞活性在第7天开始下降,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心肌酶学在第7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感染CVB3后的第3天后心肌内仅有少量炎症浸润,未有明显病变,第7天病变严重,心肌坏死和炎症浸润程度均较重,呈片状.小剂量的大蒜素可提高活性下降的NK细胞、T淋巴细胞的活性,减轻心肌细胞的病变,中剂量的大蒜素疗效最明显,大剂量的大蒜素未能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疗效.结论 大蒜素对实验性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每日用甲钻胺500μg静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治疗,均给予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症状比较。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在感觉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肌电图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大连市中心医院2002-06/2003-10住院的糖尿病患者54例。肌电图测定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当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50m/s,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0m/s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以5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54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其中74%存在周围神经病变,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下肢比上肢更加明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仅正中神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有神经病变者的病程、高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无神经病变组有明显差异。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因素依次为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肌电图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更为敏感。病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横断损伤后,姜黄素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N=200)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0mg/kg/天)、模型对照组(0mg/kg/天)、低剂量组(10mg/kg/天)、中剂量组(20mg/kg/天)、高剂量组(40mg/kg/天),每组40只,后4组建立坐骨神经横断损伤模型,姜黄素胃内给药1周。在姜黄素给药后的第1、2、4、8周,每组均进行电神经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Luxol Fast Blue(LFB)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电神经生理检测显示,每组动作电位幅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从第1周到第8周呈递增趋势,每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增幅大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之间电生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LFB染色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重生有髓纤维的直径和数量明显多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L4-6脊髓节段S100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S100的表达水平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姜黄素可通过上调S100的表达,以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横断周围神经的再生。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开发利用姜黄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4-01~2005-06输卵管妊娠患者110例,予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18~35岁,其中30岁以下71例;未产妇60例,经产妇50例;停经38~60d88例,下腹胀痛42例,两者兼有55例。入院后输卵管妊娠诊断明显,生命体征平稳。1.2治疗方法甲氨蝶呤50mg/m2肌内注射1次,于甲氨蝶呤肌肉注射后第2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0mg,每12h1次,连续3d。用药后每周监测静脉血β-HCG及彩超,有心管搏动者每48h测一次静脉血β-HCG,血β-HCG值于用药4~7d下降<15%或血β-HCG值于第7天高于第4天的值,需重复给药一次。1.3疗效评价有…  相似文献   

20.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峰  杨小红  张大敏  吴莹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158-2159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在积极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α硫辛酸剂量为600mg/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弥可保1mg/d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