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16名孕妇孕16~23周的羊水标本,应用荧光标记的21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21q22,DSCR2)、13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13q14,DLEU1)及18号染色体探针、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对未经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FISH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相符的染色体数目正常108例,数目异常6例,另各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显示为平衡易位、臂内倒位异常,FISH结果显示正常。6例数目异常胎儿引产时抽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与羊水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等优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16名孕妇孕16~23周的羊水标本,应用荧光标记的21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21q22,DSCR2)、13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13q14,DLEU1)及18号染色体探针、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对未经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FISH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相符的染色体数目正常108例,数目异常6例,另各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显示为平衡易位、臂内倒位异常,FISH结果显示正常。6例数目异常胎儿引产时抽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与羊水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等优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16名孕妇16~23周羊水标本,应用荧光标记的21号染色体特殊位点探针(21q22,DSCR2)/13号染色体特殊位点的(13q14,DLEU1)及18号染色体探针、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ntromere probe,CEP)对未经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同步进行羊水细胞培养,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FISH与羊水细胞核型分析相符的染色体数目正常108例,数目异常6例,另各有1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分别显示为平衡易位、臂内倒位异常,FISH结果显示正常。6例数目异常胎儿引产时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与羊水产前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FISH技术用于快速诊断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浆细胞白血病(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运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位于13q14和13q31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对21例初发PCL患者的间期细胞进行13号染色体缺失的检测。结果显示,21例PCL中13例(61.9%)具有del(13q14)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2%-98%之间;12例(57.4%)有del(13q31)异常,其阳性细胞率在50%-98%之间。13例del(13q14)异常患者中,12例伴有del(13q31),仅1例阴性。结论:PCL中13号染色体缺失发生率较高,大部分PCL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片段可能涉及由13q14到13q31的整个区间。FISH技术是一种在分析PCL13号染色体缺失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荧光原位杂交(pane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panel FISH)技术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CLL)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序列探针D13S25(13q14.3)、RB1、p53、ATM(11q23)和着丝粒探针12号(CSP12)等5种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对17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并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7例CLL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出1例(1/17)有染色体异常,为49,XX,+3,+8,+18;组合FISH检测出10例(10/17)有染色体异常,包括D13S25缺失4例、ATM缺失2例、p53缺失1例、D13S25合并RB1同时缺失2例、多种异常1例.FISH检测的总检出率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论 组合FISH技术是检测CLL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异常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相结合则可明显提高CLL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75例孕18~23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后,应用18号、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以及13q14和21q22特异性探针,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用荧光成像系统进行摄像和后期处理。同时对羊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75例产前诊断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例(其中21三体7例,47,XXX1例,47,XYY1例),与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e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诊断胎儿非整倍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着丝粒探针、专一序列探针(13、18、21、X、Y)对99例进行产前诊断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CC)相比较。结果进行产前诊断的99例孕妇,CC检测其羊水细胞诊断出两例染色体异常患儿,分别是1例47,XX,+21和1例47,XY+21,FISH与CC结果一致。结论FISH对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检测有快速、准确、用量少的优势,可达到产前诊断要求,可用于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中13号染色体缺失的情况。方法运用SpectrumOrang^TM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37例MM患者的细胞进行染色体13q14的检测。结果37例MM中12例(32.4%)有del(13q14)。结论FISH是一种在分析MM患者del(13q14)异常方面较为快速、准确和敏感的方法.del(13q14)在MM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在临床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920例,先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实验组),对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高风险和中等风险者再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照组)。两组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妇,出生后进行随访,确定是否有无漏诊。通过两组阳性结果的比较及出生后的观察随访情况来衡量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的检查胎儿非整倍体疾病的准确率,再来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实施无创产前基因检查920例,阳性结果为5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为3例,18三体综合征为1例,13三体综合征为1例,阴性为915例;阳性结果以羊水或脐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结果对照,21 三体综合征有1 例假阳性,18 三体综合征与13 三体综合征无假阳性。检查结果阴性的孕妇,经产后随访无漏诊率。结论无创产前胎儿非整倍体基因检测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减少患儿的出生。该项技术具有最佳检测时间、无创取样、无流产风险、高灵敏度及准确度的特点,更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与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之间的关系,评估羊水穿刺术诊断染色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8年7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6 503例,进行羊水穿刺,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①6 503例羊水细胞中,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358例,异常率5.51%。染色体数目异常264例,其中21三体128例,18三体51例,13三体20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65例; 染色体的结构异常66例; 嵌合体28例。各产前诊断指征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34%,3.15%,61.95%,17.22%,37.14%,5.60%和0.62%,经χ2检验发现,高龄组与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高龄组与不良孕产史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与不良孕产史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2.279,P>0.05); 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11997.801,P<0.01)。②2 456例高龄孕妇中,年龄35~39岁组与年龄≥40岁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70%和5.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59,P<0.01)。③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T)对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的检测准确度分别为80.28%,75.86%和44.00%,对性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准确度为55.17%,对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检测准确度为22.73%。结论 ①对具有明确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非常重要,可有效地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避免其出生,提高人口素质。②高龄孕妇,尤其是≥40岁的高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非常必要。③NIPT对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准确率较高,但只是筛查手段,不能完全代替羊水细胞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者的羊水染色体检测结果。方法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95例NIPT高风险对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最高(85.00%),然后依次为18三体(75.00%),X数目异常(68.00%),其他染色体异常(41.67%),13三体(25.00%)。结论 NIPT对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最高,是一种有效的且无创的产前筛查手段,目前羊水染色体检测仍然是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Illumina测序技术在母血中检测胎儿非整倍体的可行性,及其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68例孕12-39周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抽取外周血进行离心、提取血浆中游离DNA,运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技术进行DNA测序及统计分析。结果 68例孕妇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检测出3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及1例47,XYY。因为濒死胎儿羊水脱落细胞活力极低而致羊水培养失败,传统型染色体核型分析未检测出1例21三体。结论 Illumina测序作为一种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可准确地筛查21、18、13、X、Y等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安全、准确率高及假阳性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A 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 technique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ple-dose chromosome-specific short tandem repeats (STR)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numeral abnormalities of chromosomes 21, 18, 13 and X and Y.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d 55 blood samples from healthy donors, 17 amniotic fluid samples, 27 blood samples from children with regular trisomy 21, 1 sample with a translocation variant of Down's syndrome, and 3 samples with triploidy. The heterozygosity of 4 STR markers specific for chromosome 21 was determined, which were used in QF-PCR to detect Down'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的单胎孕妇2 654例,对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检测结果高风险者进行羊膜腔穿刺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 654例孕妇无创基因检测结果高风险29例,包括21-三体14例,18-三体6例,47,XXY 5例,45,XO 2例,常染色体异常1例,母体染色体异常1例。对29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11例,18-三体5例,性染色体异常4例。结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诊断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应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晚期孕妇105例,抽取羊水体外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应用FISH技术直接对羊水收集细胞进行13、18、21、X、Y的染色体检测,分析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105例孕妇中完成羊水细胞核型分析103例,诊断成功率98.1%(103/105):正常100例(正常核型98例,染色体多态性2例),非整倍体3例(均为21-三体);完成FISH检测104例,成功率99.0%(104/105):正常101例(染色体结构变化无法检测),非整倍体核型(21-三体)3例;两者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但不能完全替代染色体核型分析,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需结合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