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秦涛  周顶斌  缪爱林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64-1766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疗后因肿瘤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颈淋巴结清扫,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7例移植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切口裂开,愈合困难。结论:在头颈癌放疗后手术中,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16例口腔癌患者术后所致软组织缺损。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全部或部分皮瓣坏死,移植成活率100%。患者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经过6个月-5年的随访,无1例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制备较简单,效果可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且成活率高。可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列肌皮瓣在肢体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肢体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外科手术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初发7例,补充切除8例,复发13例。所有病例均行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为26 cm×16 cm。依据不同部位设计修复所需肌皮瓣,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部、股二头肌肌皮瓣修复髋部、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部。结果 28例中24例术后肌皮瓣成活,3例肌皮瓣远端边缘性坏死,1例远侧2/3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平均随访38个月,有4例肿瘤局部复发,均为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2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植皮,2例复发无法保肢行截肢手术治疗。移植肌皮瓣质地良好,皮肤色泽与受区相似,肌皮瓣血液循环良好,患肢关节恢复正常屈伸。结论肌皮瓣具有稳定的血供,易于切取和存活,修复肢体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手术组织缺损同时改善肢体功能,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的外科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手术,并依据不同部位及缺损范围设计应用腓肠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结果全组12例,手术过程顺利,腓肠肌肌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15个月,全组病例无复发,其中1例滑膜肉瘤术后8个月出现肺转移,均无死亡。移植肌皮瓣质地好,皮肤色泽与受区相似,其中4例蒂部外观略显臃肿,其余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良好,膝关节屈伸无受限。肌皮瓣供区小腿运动功能无影响,供区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挛缩。结论腓肠肌肌皮瓣血管恒定,术中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肉瘤广泛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躯干及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常需采用组织皮瓣修复重建。本研究主要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下斜方肌皮瓣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收治的6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7~81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未分化软组织肉瘤1例,其中合并肺部转移2例。肿瘤完整切除后,采用岛状或直接转位的下斜方肌皮瓣行缺损创面修复(岛状4例,邻近转位2例),其中同侧肌皮瓣2例,对侧4例,皮瓣大小为8 cm×15 cm~10 cm×30 cm,3例行供区植皮。1例未分化肉瘤术后应用MAID方案化疗6个周期,1例平滑肌肉瘤行辅助放疗,其余患者拒绝其他辅助治疗。结果:4例斜方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2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死于肺转移和肺部感染,其他4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其中1例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肩部功能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下斜方肌皮瓣具有稳定的血供,易于切取和存活,转位修复躯干和腋窝肿瘤切除后缺损,对患者肩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疗后因肿瘤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颈淋巴结清扫,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7例移植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切口裂开,愈合困难。结论:在头颈癌放疗后手术中,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中,滑膜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5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恶性黄色肉芽肿1例。其中股部9例,臀部4例,膝部、足跟部各3例,小腿外侧、腕部、足背部各1例。1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术后采用CVADIC方案行化疗,16例行放疗。结果 19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的随访,2例复发,2例死亡(1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肿瘤切除彻底是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前提;放疗可以改善局部控制率;CVADIC方案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方案;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应选择操作简单、就近取材、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覆盖肿瘤切除后,腹股沟和下腹壁区缺损修复的新方法.方法:2005年9月~2007年12月,治疗4例患者.其中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纤维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手术后复发.切口起于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的内上角,沿中线走行至剑突后转向外上方,经由乳晕下方至腋后线.切开腹直肌前鞘的内缘,向外侧掀起腹直肌前鞘和续接的全腹外斜肌及其表面皮肤,形成具有宽大蒂部的肌筋膜皮瓣.然后,将皮瓣下移,覆盖在腹股沟和下腹壁缺损区.裸露的供区,利用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弹性,直接缝合.切除的范围从18×15~22×18cm,平均310cm<'2>.转位的肌筋膜皮瓣从30×17~37×20cm,肌筋膜皮瓣平均下移11cm以上.所有的创面均一期闭合,仅1例3×3cm区游离植皮.结果:4例转位的肌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下缘裂开,经换药愈合.平均随访11个月,复发1例.无腹壁疝出现.结论:应用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修复腹股沟区和下腹壁缺损,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壁肿瘤病灶切除后,如果遗有组织缺损而不能采用游离皮片修复时,近年来多采用带蒂肌皮瓣转移至缺损区可达到一期修复,效果较传统的皮瓣转移为好。我们曾对一例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造成的胸壁缺损,采用腹直肌转移肌皮瓣修复获得成功。手术操作首先切除局部病灶,修剪溃疡边缘。然后根据缺损的大小、形状以及从腹壁到受瓣区的距离,设计并划出腹直肌皮瓣后,即可作切口。先作皮瓣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直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在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全麻下行胸壁复发灶、放射性溃疡软组织广泛切除加部分全层胸壁切除,切取带有腹壁上动静脉血管蒂的纵行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壁缺损,重建胸壁.结果应用3例,其中胸壁复发全层胸壁切除2例,均Ⅰ期甲级愈合、放射性溃疡1例,术后Ⅱ期愈合,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带血管蒂腹直肌肌皮瓣移植用于乳腺癌术后难治性胸壁复发及放射性溃疡胸壁切除重建,具有抗感染能力强、覆盖面大的优点,重建后的胸壁稳定,不需额外支持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的诊断与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34例肢体软组织肉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术后病理:韧带样瘤型纤维瘤病4例,纤维肉瘤5例,浅表型纤维瘤病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脂肪肉瘤5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2例,滑膜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2例。28例获术后随访1~4 a,4例(14.3%)复发,复发时间12~26个月,平均20个月。结论外科手术是肢体软组织肉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合理应用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可提高切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经验及教训,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质量。方法:本组共29(男11,女18)例,均为四肢低度恶性肿瘤:纤维肉瘤12例,腱鞘巨细胞瘤8例,高分化脂肪肉瘤6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3例。其中16例原发且与皮肤粘连紧密,13例外院或本院术后复发。肿瘤最大12cm×8cm×5cm,最小6cm×4cm×3cm。对其中13例复发及16例与皮肤粘连紧密者,行包括皮肤在内的肿瘤扩大切除、局部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对位于腹股沟区或胭窝区与股、胭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3—5cm以上血管、神经正常部分切除,再向病变区解剖、切除肿瘤,血管缺损行血管移植、神经缺损造成的功能障碍一期重建并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29例均获得随访,最长10年,最短6个月,目前全部患者均健在且无复发。行皮瓣修复者均成功,且皮瓣外观良好、厚薄适中,血管移植者,寒冷季节无肢端苍白及怕冷,行肌腱转移一期重建者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四肢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皮瓣修复及一期重建是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筋膜皮瓣在四肢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巨大皮肤缺损重建术中的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9例因腕、肘、髋、膝及踝等关节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在我院行病灶广泛切除及邻近部位的筋膜皮瓣转移覆盖创面术。其中男21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45.72(14~731岁。初诊10例,术后6个月内原发灶再次行扩大切除14例,术后复发15例。研究内容包括: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大小、筋膜皮瓣种类、术后伤口及皮瓣愈合情况、患肢外观及功能、肿瘤复发率等。结果切除肿瘤部位包括腕关节5例,肘关节3例,髋关节8例,膝关节6例,踝关节17例。采用的皮瓣包括桡动脉腕上支筋膜皮瓣5例、上臂外侧筋膜皮瓣3例、腹股沟筋膜皮瓣3例、阔筋膜张肌筋膜皮瓣3例、大腿后侧筋膜皮瓣2例、小腿后侧筋膜皮瓣6例及腓肠神经逆行筋膜皮瓣17例。所有筋膜皮瓣均可完整覆盖创面,而且血运良好。除2例发生皮缘少许坏死及1例浅表感染外,其余皮瓣均正常存活。皮瓣外观均可被患者接受,术后患肢关节活动度正常,MSTS及TESS功能评分优良。本组病例未发生大面积的皮瓣坏死及术后皮瓣严重挛缩等并发症。初诊与扩大切除及复发病例在复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筋膜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切取范围大、皮瓣弹性好及厚度适中等优点,术后皮瓣坏死及感染率低,是一类适合在关节周围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巨大缺损创面应用的临近皮瓣。  相似文献   

15.
刘巍巍  刘学奎  郭朱明  李浩  李秋梨  张诠  杨安奎 《癌症》2009,28(10):1088-1092
背景与目的:股前外侧皮瓣(ALT)对供区创伤小,有独特优点,但目前临床应用还不常见。本文探讨应用ALT皮瓣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于中山大学肿瘤医治中心20例应用ALT皮瓣修复重建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资料。总结皮瓣切取的技术细节。报告术中解剖和成功率。结果:2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软组织缺损均获成功。ALT皮瓣血管蒂长介于5~14cm,平均9.9cm。切取的面积介于(4~9cm)×(6~16cm)。皮肤穿支的解剖类型分为肌间隔穿支4例(占20%),肌皮穿支16例(占80%)。股前外侧皮瓣用于修复的头颈部缺损包括口腔内黏膜缺损14例(其中修复舌体及口底9例、口颊黏膜3例、硬腭1例、以及磨牙后区黏膜1例).面部及颈部皮肤缺损6例。皮瓣供区除1例以外均可一期缝合。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头颈部各种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一个很有价值和应用潜力的供区,具有成功率高,对供区影响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罕见,其影像学表现至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s,ASPS)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者(术前或活检前)均行X线、CT或MR检查。其中,9例行X线平片检查,9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所有切除或活检组织均行HE染色,5例患者有比较完整的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SPS发病年龄较轻,80%(8/10)为30岁以下。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3例就诊时已有肺转移。70%(7/10)发生于下肢深部软组织以及臀部。另3例分别位于胸壁、颈部及眼眶内。ASPS的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高信号,肿瘤内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镜下ASPS是由嗜伊红色的大多边形上皮样细胞组成,呈特征性的器官样或腺泡状排列,腺泡之间为衬覆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的裂隙状或血窦样毛细血管网。免疫组化显示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两例抗淀粉酶消化染色(PAS)阳性,1例MyoD1横纹肌特异肌调节蛋白阳性(胞质染色),1例Desmin结蛋白阳性。结论:ASPS虽然是少见软组织肉瘤,但影像学很有特点,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屏障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屏障切除术治疗复发性软组织肉瘤(STS)的疗效。方法:对81例复发性STS行屏障切除术。27例术中切缘再确认。修复重建73例。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放疗3例;手术+化疗10例。1例术前隔离热药灌注。结果:术中切缘阳性2例,占7.4%。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12~138个月),复发13例,占16.0%。屏障切除后的平均复发时间较前次延长18个月。结论:屏障切除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