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年1381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263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控制及有效治疗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诊疗定点医院的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263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1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普通病例1088例(78.8%),重型病例为263例(19.0%),危重型病例为30例(2.2%),其中死亡3例(0.2%)。1381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860例,女性521例,男女比为1.65︰1。2011年西安市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5~6月份和8~11月份发病例数较多,占全年的69.6%。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6.7%。1381例病例标本,检出EV71阳性859例,占病例数的62.2%。263例重型病例主要以EV71感染为主,占76.8%。30例危重型病例EV71阳性占90.0%。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型。263例重型病例中,均伴有皮疹,反复易惊、频繁肢体抖动、嗜睡等早期脑炎表现,50例(19.0%)患儿出现惊厥、抽搐表现,243例(92.4%)患儿出现病理征阳性;256例(97.3%)患儿出现发热,其中139例(52.9%)患儿最高体温波动于38.1~39.0℃,83例(31.6%)最高体温大于39.0℃,168例(63.9%)患儿白细胞显著升高,138例(52.5%)患儿血糖显著升高,168例(63.9%)患儿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其中以流感病毒及合胞病毒感染为主。结论西安市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及地区等差异。反复易惊、频繁肢体抖动、嗜睡、高热、白细胞升高、血糖高及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等临床特征是重型手足口病的警示信号,应该早期发现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年菏泽市手足口病(HFMD)流行的时间、区域和人群分布以及病原构成。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汇总全市2013年HFMD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报告手足口病例分别为4631例,重症22例,实验室诊断数503例,发病率为55.5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县区是东明县、牡丹区和鄄城县,占全市报告病例总数的55.11%。报告病例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29岁,其中0~4岁4231例,占91.36%。HFMD病例中,以农村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97.99%。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检测构成比分别为74.95%、1.79%、23.26%。结论2013年菏泽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基本稳定,不同县区流行强度不同,季节分布存在差异,4岁以下儿童是发病主要人群,EV71为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自从1948年Dalldorf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县的柯萨奇镇(Coxsackie New York)的患儿中发现并描述了一种后来被命名为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以来,直到1960 Alsop将由萨科奇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手足口病(HFMD),随后在世界各地均发现存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我国于1980年首次报告手足口病,广西于1989年第一次发现并报告了该病,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为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以来,广西对手足口病的病原体的基因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占41.70%,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阳性8.50%。同时证实广西分离的EV71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EV71流行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同属于C4基因亚型C4b分支。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在国内呈现自然流行消长趋势,尽管该病的疫苗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离现场应用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和(或)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T-PCR)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同时收集和整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多见于≤3岁年龄组儿童(占88.84%);5~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非EV71非Cox A16肠道病毒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占43.72%);6例EV71和3例Cox A16分别属于C4a和B1b亚型,并存在多个传播链。结论 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高峰时间延长,非EV71非Cox A16型肠道病毒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6.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柯萨奇病毒(cox a)和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居多,占71%[1].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2].为了解温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本文结合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资料,对2008年4月-2010年12月温州地区共24 414例患儿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6至2019年陕西省渭南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为渭南地区HFMD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渭南市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HFMD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同时采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渭南市中心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门诊和住院HFMD临床诊断病例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门地区手足口病(HFMD)疑似患儿CoxA16和EV71的感染情况,为其有效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住院及门诊HFMD疑似患儿血标本,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CoxA16-IgM和EV71-IgM含量。
结果共收集3 009例HFMD疑似患儿,总阳性率13.2%(396/3 009),CoxA16-IgM阳性率为10.77%(149/1 384),EV71-IgM阳性率为15.2%(247/1 625),CoxA16 + EV71混合感染阳性率为10.57%(146/1 381)。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男性患儿均显著多于女性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EV71 = 4.60、P = 0.017,χ2CoxA16 = 4.64、P = 0.025,χ2EV71 + CoxA16 = 4.36、P = 0.030);1岁患儿组阳性率最高(较其他各年龄组,P均= 0.000)。
结论天门地区儿童HFMD感染率较高,病原以EV71为主,以CoxA16 + EV71混合感染较严重,疾控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止HFMD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HFMD)疫情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给我国公共卫生局面带来巨大挑战,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微小RNA(micro RNA)作为一种非编码单链RNA分子,通过调节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 RNA分子在EV71型HFMD诊断、治疗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市疾病控制中心2010至2012年手足口病的疫情资料。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3734例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分类统计分析,选取246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了病原学分型。结果黄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从3月份开始增多,4、5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2012年11~12月份又出现一个轻微的抬升。3岁以下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08︰1,男性显著性高于女性(χ2=8.36,P <0.01),且70%以上为散居儿童。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学分析,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为主导,占44.52%;2011年则以CoxA16为主导,占76.24%;2012年再度以EV71为主导,占98.99%。结论气温和适宜的湿度是手足口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原因,流行时间特征与当地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EV71和CoxA16为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两种主要病原体,每年引起流行的病原体呈现交替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98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为手足VI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对本院接诊的居家观察病例家访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收治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儿童(87%),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轻,愈后良好,部分病例可出现ALT、AST和血糖升高。在住院病例中约59%出现心肌酶谱异常,提示存在心肌损害。重症病例可并发中枢神经损害,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困难、病死率高。2008年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可能为肠道病毒EV71。结论手足口病是一种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的常见传染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全身性疾病,既有隐性感染,也有显性感染,既有轻型感染,也有重型感染病例,应提高及时识别重症病例早期临床征象的意识,并积极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的表达。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共302例,其中EV71感染患儿110例,依据EV71感染患儿中枢神经有无被累及分成轻症组(69例)与重症组(4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10例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8-、CD3+CD8+、CD3+CD8-/CD3+CD8+、Th1、Th2、Th1/Th2、Tc1、Tc2、Tc1/Tc2、Th17、Tc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Th17/Treg所占比率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变化。
结果轻症组患儿血清Th1、Th1/Th2、Tc1和Tc1/Tc2所占比率为(9.59 ± 2.15)%、(8.67 ± 2.19)%、(28.82 ± 5.49)%和(56.39 ± 10.48)%,重症组分别为(13.58 ± 2.74)%、(9.45 ± 2.29)%、(40.46 ± 6.37)%和(54.87 ± 9.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2.159、11.470、13.925、10.542,P = 0.016、0.013、0.008、0.035);轻症组患儿血清IFN-γ和IL-17A水平分别为(11.32 ± 2.76)pg/ml和(6.38 ± 2.10)pg/ml,重症组分别为(11.38 ± 2.65)pg/ml和(12.59 ± 3.58)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2.590、11.664,P = 0.024、0.019)。
结论EV71感染后手足口患儿机体内Th17/Treg与Th1/Th2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黄石市2010至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黄石市2010至2013年收治的18 011例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 089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研究期间黄石市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占95.40%以上,绝大多数为散居儿童;0~5岁手足口病发病儿童中,男女比例为2.03︰1(12 061/5 950),男孩显著高于女孩(χ2 = 10.91,P < 0.01)。从各城区(县市)发病率曲线图看,城区高于农村县市;每年手足口病流行起于3月份开始,4、5、6月份急剧上升至高峰,随后逐月下降。2012年11~12月份、2013年11~12月份又出现一个轻微的抬升,呈现第二个高峰。实验室诊断病例病原学分析结果显示,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以EV71为主,占44.52%;2011年则以CoxA16为主,占76.24%;2012年、2013年再度以EV71为主导,分别占98.99%和91.49%。
结论气温和适宜的湿度是手足口病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原因,流行时间特征与当地气温和湿度密切相关,存在2年为一个流行周期的可能。EV71和CoxA16为黄石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两种主要病原体,每年引起流行的病原体呈现交替主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010年泰安市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和分析.方法 对临床收集的手足口病病例的粪便标本437份、咽拭子标本25份,采用实时荧光PCR筛选出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阳性标本,分别用CA16和EV71型的特异引物进行分类检测.结果 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2.47%(381/462),其中CA16阳性率为38.31%(177//462),EV71阳性率为19.48%(90/462),CA1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EV71.粪便标本的阳性率为84.67%(370/437),显著高于咽拭子的44%(11/25)(χ2 = 27.05,P< 0.01).本研究病例发病年龄多为1~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结论 2010年度泰安市手足口病疫情以CA16感染为主,粪便标本的阳性率较高,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白蒲镇幼儿因一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78人中有16人患病.5岁及以下儿童14例,尤以3岁组发病率最高共7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热15例,普通组14例,重型组1例,危重组1例.全部病例均有皮疹,典型手、足、口腔或臀部疱疹12例,非典型皮疹,皮疹数量少,手、足、口腔、臀部单个部位或两个部位皮疹者4例,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升高8例,血糖升高4例,心肌酶谱升高3例,肺纹理增多3例,所有病例住院时间3~13天,均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应特别重视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脑脊液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杭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5至8月收治的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71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EV71感染组)114例进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并与同期入院的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照组)脑脊液检测结果作比较,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EV71感染组呕吐(35.1%)和肢体抖动(50.9%)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肠道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864和19.682,P<0.05);EV71感染组中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100×106/L的患儿肢体抖动的发生率高于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 100×106/L的患儿(72.3%比35.8%,x2=14.740,P=0.000);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组(Z=-9.458和-6.591,P=0.000;x2=105.421和10.932,P=0.000和0.001).结论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测的异常值较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重症患儿严重,且EV71感染组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越高,肢体抖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东部地区2007-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sakie virus A16,CV A16)和肠道病毒71(enteric virus71,EV71)等引发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部出现皮疹、疱疹等为主要特征.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1周内可以痊愈,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及相关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至12月住院治疗的469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除2月份有零星发病外,全年均散在流行,EV71感染与高热、高白细胞计数、血糖及胸片异常有关。普通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有重症倾向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469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独特,早期诊断、分层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71相关性手足口病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常见病因,因近年来EV71相关性HFMD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且与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对EV71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2012年度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北京大学北京地坛医院教学医院儿科2012年度211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型、肠道病毒71(EV71)型和柯萨奇A16(CoxA16)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EV(+)标本判为EV阳性,EV(+)EV71(+)标本判为EV71阳性,EV (+)CoxA16(+)标本判为CoxA16阳性,EV(+)且EV71(-)CoxA16(-)标本判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结果2012年度211例本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中EV阳性标本共118例,占55.92%。病毒分型结果显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阳性标本共46例,占22.81%;EV71阳性标本共45例,占21.32%;CoxA16阳性标本共27例,占12.80%。病原学分布分析结果显示,5~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不同年龄、性别组患儿之间病原体构成无显著差异;患儿入院前3d肠道病毒检出率较3 d后高;不同型别肠道病毒感染患儿之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2年度本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不同型别E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EV71、CoxA16,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感染率较往年具有升高趋势,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